•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文旅融合背景的大理市旅游吸引力提升及对策研究

王思琪
  
文理媒体号
2024年17期
云南开放大学 云南昆明 650223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文章将文旅融合作为切入点,选择云南省大理市作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旅游资源的影响,通过梳理全市旅游产品、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构建研究区旅游吸引力指标体系,提出提升大理旅游吸引力的对策,并选取大理古城、双廊镇及喜洲古镇给出文旅深度融合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吸引力;大理旅游

随着2018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进行合并,标志着“文旅融合”时代的新飞跃;2021年《“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1]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了文旅融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关于旅游吸引力的相关研究逐年增多,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近年来关于旅游吸引力的研究逐渐从原来的仅靠统计数据分析转变为多种分析方法共同运用的特征。卢慧娟等人以文献分析法和网络文本分析法构建北京城市核心区四合院民宿旅游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民宿旅游吸引力[3];王辉等人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提取分析旅游目的地的形象高频词,通过模型计算出旅游吸引力因子[4]。从以上研究背景分析出近年来关于旅游吸引力的研究仍然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研究为主,但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更加多样化,因此从文旅融合背景下研究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现实性。

一、旅游吸引力分析

1.大理市旅游发展现状

云南大理一直以来都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它享誉全球最初是源于它独特的历史文化,并因金庸小说而火遍了全世界,随着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又将大理旅游推上了热搜,大理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言。大理市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景观资源及人文景观资源。

研究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崇圣寺三塔、大理南诏风情岛、大理蝴蝶泉公园景区、双廊艺术小镇文化旅游区等13个国家A级景区及1个世界级地质公园-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大理市特有的地质地貌及南诏文化、白族文化等造就了“风花雪月”等自然及文化景观。除此外大理市还拥有白族绕三灵、大理三月街、白族三道茶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8项,旅游产品涵盖了高原湖泊景观、苍山地质景观、森林公园景观及多样化文化景观。

2. 旅游资源分析

大理市是文化及生态资源聚集地,其A级资源较为密集,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8],大理市的旅游资源可以分为: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旅游购物、人文活动7个大类。一般来说旅游资源越丰富旅游吸引力就越大。

3. 旅游吸引力指标构建

结合大理市的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等7个大类景观,查阅相关论文,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提取出大理市影响旅游吸引力的因子,建立指标体系如下:

二、提升大理旅游吸引力的对策建议

结合大理市实际情况及参考相关研究,提取出适合研究区的17个旅游吸引力因子,根据以上吸引力因子,选取双廊镇、大理古城及喜洲古镇进行深入分析其最具吸引力的要素如何深度的进行文旅融合,以期促进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1.双廊镇

双廊镇核心吸引力集中在水域景观、自然风貌、民俗风情、酒店住宿及生态环境,作为“苍洱风光第一镇”世界知名度较高,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应结合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酒店文化及艺术文化,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注入“创新血液”,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文旅品牌。

2.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作为大理市历史文化聚集区,旅游吸引力主要集中在特色旅游活动、特色美食、建筑特色、手工艺品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同样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许多特色建筑及文物单位缺乏有力的保护,另外文化融入形式较单一,旅游产品业态不丰富。要进一步加强文旅融合,增加智慧旅游管理,丰富旅游业态。

3.喜洲古镇

喜洲古镇作为“云南白族第一镇”,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核心吸引力主要集中在建筑特色、特色美食、生态环境、民俗风情等,有较高的知名度,近年来随着农文旅的发展,喜洲镇火出了圈,但是其独特的商贾文化、白族文化及历史文化及非物质文化并没有被较好的展示出来,还有旅游服务设施相对落后,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游客需求,绝大多数的人仅仅将喜洲古镇当作一个单纯的景点,而不愿留宿于此,旅游产品也较单一。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酒店等服务设施水平,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做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引入“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丰富旅游业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2-01-20)[2022-05-23].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1/20/cont ent_5669468.htm.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2)[2024-03-19].

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3]卢慧娟,李享.基于IPA分析法的民宿旅游吸引力研究——以北京城市核心区四合院民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39(01):112-117.

[4]王辉,马婧,王亮.基于网络文本的韩国济州岛旅游吸引力研究[J].旅游论坛,2017,10(01):61-72.

[5]许咏媚,张河清,王蕾蕾,香嘉豪,郑雪霏.基于IPA方法的肇兴侗寨旅游吸引力评价研究[J].经济论坛,2018,(06):30-36.

[6]陈晓艳.陕西省红色研学旅游产品的旅游吸引力提升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3):121-125.

[7]王芳. 基于旅游吸引力评价的环巢湖古镇文化景观活化传承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21.

[8]GB/T18972-2017,《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S].

[9]刘利娜,邱燕.文旅融合背景下舟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经营与管理,2024,(03):130-135.

[10]周海峰,王迅.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文旅产业发展路径创新研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J].商展经济,2024,(04):88-91.

[11]赵薇,解琳瑛,雷慧琳等.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传承的价值与路径研究——以湖南邵阳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为例[J].商展经济,2024,(05):85-89.

[12]陈昱,甘久航.文旅融合下非遗融入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J].文化月刊,2024,(01):28-30.

[13]周瑞.文旅融合背景下襄阳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探究[J].西部旅游,2023,(24):66-68.

基金项目:2024年6月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双课堂三结合”模式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思政建设探究”(项目编号:2024J1963);2023年12月云南开放大学校级专项科学研究项目:“数字化赋能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初探——以云南开放大学为例”(项目编号:23YNOUZ6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