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文化自信的路径

林佳梅
  
文理媒体号
2024年17期
山东省教育发展服务中心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基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增进文化自信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高度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自信的核心和灵魂在于核心价值观。①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作出许多深刻阐述。周银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的灵魂》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灵魂。②李国良《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从增进文化认同的角度谈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等等。总体来看,目前学界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文化自信的路径已经有所关注,但还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文化自信的路径为切入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信、实现途径、意义进行深入探讨,希望有助于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增进文化自信研究范围,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与领悟。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信之辩证关系

文化自信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他指出: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③

这三个“更”,充分表明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文化自信是与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辩证统一的实践过程,是对一个民族创造文化的能力、结果以及创造活动本身的自信。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核心精神体系,即价值观体系。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自信的核心和灵魂在于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性质和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出一系列的创新性举措,大力弘扬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如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④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

2015年5月4日他与北京大学学子座谈,也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习近平在国内外不同场合的活动与讲话中,展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精神志气,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同事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居于核心地位。

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民法总则》,2021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开篇第一条,成为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鲜明写照。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指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⑤“培养什么样的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问题,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多次强调,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断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使全体人民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坚守共同理想、实现共同梦想的信心与决心。

新时代,文化在振奋民族精神、维系国家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作用充分凸显。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充分体现了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理论成果在体系化、学理化方面日益完善的实际,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文化自信的路径

1.核心价值观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性质和方向。中华民族文化虽然经历盛衰变迁,但始终延绵不绝。其根本原因在于横贯其中的精神灵魂。核心价值观是经过社会心理的长期积淀和思想体系的熏陶、教化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具有横贯文化历史的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着眼更好保障和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不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创造性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并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理想和精神高度。任何一种文化要立起来、强起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凝结和贯穿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引领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熔铸于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光明前景。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内在的先进性、广泛的包容性,决定了其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居于主导和引领地位。牢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推动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2.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指出:

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⑥

文化认同与自信的核心要义就是增进和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自信,就是要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导向,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不断提振人们的精气神,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增进文化自信,需要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的底气。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更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3.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社会实践,坚定文化自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党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科学认识全球发展大势、深刻洞察世界格局变化而作出的重大判断,对于指导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与国的竞争日益激烈,归根结底是国家制度的竞争。中国发展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这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一个基本依据。⑦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文化自信的意义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在于,我们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保持定力,沉着应对,化危为机,让中国赢得更好的发展。我们要讲好中国发展的故事,讲好中国合作共赢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我们要主动作为,做好自己的事,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化危为机,赢得文化自信,让中国赢得更好的发展。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底气、骨气。2021年5月9日,习近平给《文史哲》全体编辑人员回信:

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⑧

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精神凝聚力量。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文化自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能够起到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的重要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凝聚起全体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的中国力量,使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的姿态逐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恢弘史诗。

四、结语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国家、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这是增进文化自信的底气。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文化自信的骨气。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4月。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摘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4月。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年4月。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4月。

[5]《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年10月。

[6]《二十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年10月。

注释

①周银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的灵魂》,《红旗文稿》,2018.5,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dukan/hqwg/2018-03/08/c_1122505147.htm。

②周银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的灵魂》,《红旗文稿》,2018.5,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dukan/hqwg/2018-03/08/c_1122505147.htm。

③《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求是》,http://www.gov.cn/xinwen/2019-06/15/content_5400577.htm。

④李国良,《增进文化认同 坚定文化自信》,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1027/c49157-28812758.html。

⑤《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⑥《习近平谈中国道路》,新华网,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1-11/27/c_1128107484.htm

⑦2019年9月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⑧《习近平给〈文史哲〉全体编辑人员回信》,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1-05/10/c_1127428332.htm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