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校企合作视阈下的工艺美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摘要: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振兴中国经济,助力产业升级,缓解劳力供求矛盾的重要任务,其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历程中,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在直接影响了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新时代,职业教育进入“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新发展模式,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尤为重要。本文以常熟高新园中专工艺美术专业为例,阐述中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教师能力现状,分析校企合作视阈下工艺美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并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工艺美术产业特征,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视阈下的工艺美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艺美术专业 “双师型”教师建设
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建设与发展的源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一、中职工艺美术“双师型”教师能力现状与缺陷
1.专业教师基本情况
(1)学历情况与职称分布
从学历情况来看,苏南地区中职校专业教师本科学历层次占比高达81.82%,本科教师构成了这支队伍的主体;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18.18%,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体学历结构仍有提升的空间。从职称分布来看,中职校专业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初级、中级、高级及以上分别占22.73%、54.55%和22.73%。
(2)职业资格与认证情况
截止2023年,苏南区市工艺美术专业教师获评职业资格认定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占9.09%、28.27%、36.36%、21.73%和4.55%。从数据来看,技师、高级技师比例明显不高,与国家政策导向、行业企业期盼和学校指标要求有不少差距。
(3)技能竞赛与主要成果
调查显示:近三年,本校美术专业教师参与教育类技能竞赛人数占比不足15%,参与行业或社会类竞赛不足5%。从获奖情况来看,获得教育类竞赛苏州市级以上奖项的达128人次,获得行业类竞赛苏州市级以上的奖项5人次,与行业技术人员相比,专业认知、设计理念、工艺制作等能力素养存在很大差距。
(4)科研能力与技术研发
调查显示:美术类专业教师中有45%的教师从未参加过市级以上课题研究,20%的教师不知道该怎样进行课题实践,15%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不是一般教师所能从事的研究,与个人发展关系不大。大批专业教师难以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更不能由实践上升为理论,与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人才目标”相差甚远。超过60%的教师未曾经历校本课程研究或企业实践课程建设;85%以上的教师未曾接触过企业岗位,或参与新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研究。
2.专业教师教学能力
(1)教学理念不先进
专业教师已逐渐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始积极拥抱现代教育思想,他们深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但在全面性、创造性、主体性、个性化和开放性等教学理念需不断尝试和突破。
(2)教学技能不扎实
专业教师普遍展现出良好的教学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他们不仅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演示、网络教学等,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这些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专业知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美术教师不能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实情,合理的规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无法保证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衔接性和实效性。
(3)教学评价不完备
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已能够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较为准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重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评价,但在教学评价的反馈机制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确保评价结果的完整性、即时性和准确性。此外,专业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学生特征,专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方案与差异性评价方案。
二、工艺美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 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进入新时代,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并对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了决策部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江苏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都明确指出了要“多措并举”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总体目标。
2. 文化创意产业升级的需要
进入数字时代,新知识、新科技、新业态、新模式、新范式不断涌现,智能化、信息化使系统连贯、功能集成、团队模式逐步取代个体生产方式。现如今,行业企业经营方式、生产管理、产品推广等发生深刻变化,需要一专多能、一任多岗的创新性技能人才,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变化之趋势,不断丰富常熟文化内涵,肩负着提振常熟“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迫切使命。
3.提升中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校企共育模式作为现代职教的重要办学政策,其本身强调行业企业与中职院校之间的密切协作,双方能够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深度融合,将先进理论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发展壮大具备“双师”素养的教师队伍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企业人才储备的重要支撑。
三、以工艺美术专业为例,探索基于校企合作视阈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现路径
1.“双师型”教师适应工艺美术专业的内涵要求及应具备的素质特征。
工艺美术专业作为职业院校文化艺术浓、创新性强的一个学科,能够很好地代表或凸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探索性。我们认为,合格的工艺美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首先要具有讲师或讲师以上教师职称,具有美术类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其次还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每两年至少有 2 月或以上的企业实践工作经历;(2)三年内,专业教师有主持或主要参与一项或多个美术设计类横向课题研究,有一个成果已被企业使用,并且使用效益良好。此外,工艺美术专业“双师型”教师还应具备三个方面的双师特征:德艺双馨、创新创意特有素质及其职业通用能力。
2.健全教师培养制度
校企跨职能整合,成立由双方法人代表为主导,又具体联系部门牵头且相对独立的校企合作小组,全面负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协调、监督、运行和管理工作。其次,完善运行机制、沟通机制与协商机制,对照“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组建项目部、工作室、事业部等机构,作为专兼教师互动、培养的主要平台,要完善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落实“双师”教师培养计划、人员分工和考评机制等内容,要将专业教师的“双师”教师的成长与职称评定、评优晋级、绩效考核有机挂钩。
3.组织实施“三联、三课、三体验”教师培育途径
根据专业教师不同职称、能力现状和个人目标定位,启动“栋梁培育”、“名师培育”、“骨干培植”三大工程。通过实施“三联”(校企联络、产教联动、工学联合)计划,让每名教师完成3年一个周期下企业轮训;通过实施“三课”(课题研究、课程建设、课堂改革)任务,促进教学科研水平;通过实施“三体验”(企业产品设计、企业车间制作、校企同台竞赛)项目,加快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校企合作视阈下推动中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是保障中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区域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洪倩倩,邹联克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 质量与市场 2020(12):124-126
[2]秦福利,罗秋兰 中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的现状、挑战与出路[J] 职业技术教育 2017(10):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