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不断落实,学科素养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本文以学科素养为基点,以语文大单元整合教学模式为实践途径,探索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的单元整合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初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
一、初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类型、特点
上世纪初的流行于欧美国家的“新教育运动”,促使单元教学这一理念的产生。最初的单元教学主张“学生学习内容和活动应该是完整的,反对把教材分割成 一课又一课”;“把学习内容划分为较大的单元”,一般不打破班级编制,主要对“课”的划分进行改革。[1]
历经百年的演变,单元整合教学目前依旧是一种主流的教学模式。根据单元教学的历史演变进程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有关“核心素养”的论文,初中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为以下模式。
1.知识整合型:这种整合模式的关键在于对单元内的语文知识点,包括生字词、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进行前期宏观的课前准备,根据整个单元的教学重难点进行每个课时的教学。
这种模式抓住了部编版教材以知识点为脉络划分单元教学任务和文本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理清单元学习的主题任务和框架,从点状知识的接受到线状知识脉络的接纳。不足在于此种整合模式是有限的整合,并未对教学任务和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的融合,难以充分发挥单元整合教学的优势。
2.主题整合型:这种整合模式主要是根据单元内课文的主或话题进行整合教学。立足教材,从文本出发,根据教材赋予文本的任务,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思想和单元主题,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种模式更加考验教师对文本精细化阅读的能力,同时也更加充分发挥出教材文本的作用。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同一单元的课文的体裁、主题或者文学手法上,都基本是属于同一范畴的概念。根据文本的难度,教师从主导课堂、引导学生到学生自主阅读同类型文本,可以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起文本解构的能力。
3.文体整合型:按照文学体裁将同一单元、同一册书或整个初中阶段的相同体裁的课文进行整合教学。
这种类型侧重同一体裁的文本对比教学,并从教学中建立起此类型文本的阅读解构的能力,从简单的文本内容对比,到主题思想对比,再到文学手法对比,最后升华到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从单纯的文本学习提升到对文本背后的探索与研究,进一步挖掘文本的深度。
4.跨学科整合型: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例如与历史、地理、科学等学科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于《义务教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是未来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跨学科学习”主要是作为一种拓展型的“学习任务群”存在于语文课程实践中,以突出语文课程主体地位、提高学习者语文素养为主要目标,整合其他学科为我所用,合作开发跨学科学习内容,实现整体育人。
二、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新趋势
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化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教师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
倡导多元化教学方式: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语文教学的需求,教师需要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质量,通过课外阅读和阅读分享等方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强调写作教学的实践性: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教师需要强调写作教学的实践性,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提升写作能力。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写作教学的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不足,提高写作水平。
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也需要不断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和辅导,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以《背影》为例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单元整合教
学的设计与探索
1.教材简析
《背影》是散文家朱自请的一篇著名的写人记实散文。其一直作为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因为它意境深远,情感深邃,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通过学习本文,可以使学生懂得父爱的伟大,又可以使学生得到一次很好的写作训练。
2.教学重点
基于上述的教材简析教学重点,我将该文本的教学目标列举如下:
(1)见微知著,指导学生抓住父亲的“背影”,感知作者所表达的父爱。
(2)文本鉴赏,引导学生探索作者笔下的“背影”动人的原因。
(3)学文识类,引导学生总结出写人记事类散文的描写人物的技巧和方法。(与《儿女》、《秋天的怀念》《散步》的文章进行横向对比)
3.教学环节
(1)信息捕捉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在文中画出出现背影的文段,帮助学生定位关键信息,为进一步分析做准备。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指导,勾画出文中写有父亲背影的文段,共三处,为后续的人物形象分析和情感体会打下基础。
(2)见闻知著
教师活动:
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第二处“背影”(第六段)。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段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文段小结。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圈画勾点文段中的关键信息,对文段进行分析、回答相关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3)由表及里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分析文段中描写父亲的语句的妙处,包括方法的辨析和好处。通过对比分析、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父亲形象。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讨论后回答相关问题,分析文段中描写父亲的语句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技巧。
(4)学以致用
教师活动:
以《秋天的怀念》、《散步》等写人记事类散文中的人物描写为例,指导学生分析人物描写对文本主题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后进行回答,分析不同文本中的人物描写对主题表达的作用,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5)学文识类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儿女》选段,勾画人物描写的语句,探索选段中朱自清儿女的形象。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朱自清在不同文本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学生活动:
阅读选段,勾画选段中朱自清对自己儿女的描写语句,概括朱自清眼中的子女形象。结合选段,探究朱自清在人物描写的字里行间中暗藏着的父爱。
(6)知人论世
教师活动:
展示当年南京车站的气温和照片,指导学生基于朱自清的传记以及其胞弟朱自华写的文章《朱自清与背影》,进一步挖掘《背影》一文中,朱自清的父亲的种种言行举止所蕴藏着的父爱。
学生活动: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7)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
回顾人物描写对写人记事类散文中人物形象的构建和主题表达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活动:
观看课件,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人物形象描写和主题表达之间联系的理解。
总而言之,单元整合教学这一模式历经百年的演变,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刺激下,再一次焕发了新的活力和生机。随着学科之间相互交流,语文教学必将再一次迎来大规模、大融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冰冰.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2023.
[2]秦玉莲,钱合群,王景红.大语文观念下初中语文听评课刍议[J]. 文教资料,2018(32).
[3]孙美琪.“大概念”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2023.
[4]喻海燕.聚焦文体特征,探索大观念教学——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为例[J]. 学语文,2021(6).
[5]刘劲凤.大单元教学中提炼“大观念”的可行性路径[J]. 学语文,2021(2).
[6]何姵璶.基于大观念的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 阜阳: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23.
[7]李华平,彭洋.语文单元教学的百年沉浮与发展趋势(上)[J].中 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2022(6).
挂课题号:《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23ZQJK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