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析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现实意义

邢雯宣
  
文理媒体号
2024年32期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省大连市 116025

摘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探讨相关概念、原则和运用。文章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和特点,包括其理论来源、体系构成和基本原则等。接着,从应用方法的角度,探讨了历史分析、矛盾分析、问题解决等具体方法在实践中的意义和价值。最后,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史观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实践观为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实践观为基础,将人文和自然方法论融入其中,使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作为今天的硕士研究生,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本学科并努力学习,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实际问题;现实意义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唯物史观,系统地、具体地、历史地分析我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不断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通过法律的积极实施,推动了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笔者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角度,对相关概念、原则及其运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章伊始,便以优雅流畅的笔触,勾勒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它既是理论之源,又是实践之灯,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体系,其基本原则更是为我们指明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继而,从应用方法的角度出发,文章细腻地描绘了历史分析、矛盾分析、问题解决等具体方法如何在实践中闪耀光芒,展现其价值。这些方法犹如钥匙,帮助我们打开理解社会现象的奥秘之门,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洞察社会的本质和规律。而当我们聚焦于历史唯物主义时,不禁为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所震撼。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史观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见解,为我们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真谛。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唯物史观更是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历史唯物主义以社会实践观为基础,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指导。它将人文和自然的方法论融为一体,使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科学方法论的运用,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彰显出我们党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中的智慧与勇气。作为新时代的硕士研究生,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任。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这一学科的精髓,努力学习并掌握其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更好地为解决实际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有关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在中国革命、百年建设、改革进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明确了激发民主精神的重大部署要求。有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强调我们要勇于担当重任、践行使命,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思想政治方向大局,认识时代特征,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方法,是需要当代学生青年亲自参与实践,才能真正领会其本质,避免形式主义和僵化态度。对于现代青年我们肩负着新时代加强专业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责任和使命。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我们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为研究者提供了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的框架和手段。在众多社会科学方法论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其独特的理论来源和体系构成,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方法之一。本文主要探讨有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并重点强调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对我国现实发展和为解决我国实际问题的作用以及效果,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以及内涵和特点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主要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强调实践和社会现实联系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它关注社会现象的本质、矛盾和发展规律,为社会现象的解释和理解提供了科学的工具。然而,由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术界对其内涵和特点存在一定争议。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客观性原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它要求我们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准(即以人为本)。这一原则确保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其次,主体性原则强调从主体的角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并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这一原则突出了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主体地位,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的主体性。再次,系统性原则实质上是整体性原则。它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同时,系统性原则也要求我们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避免片面化和碎片化的研究。此外,具体性原则强调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注重具体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和实际情况,避免一刀切和简单化的处理方法。最后,发展性原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看待社会现象。这一原则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助于我们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基本原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框架。这些原则为我们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依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和特点,是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更准确的理论依据。随着全球化和社会变革的加速,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收到广泛的关注。首先,其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来源主要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这些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使研究者能够深入剖析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其次是体系构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体系构成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群众路线三大原则。这些原则为研究人员分析社会现象提供了关键视角和指导思想。最后是主要基本原则:唯物史观主张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社会事件,揭示其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要求通过矛盾的棱镜来看待社会现象,分析社会现象内在的矛盾;而群众路线则需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事件,切实反映群众观点和公共利益需求。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应用方法及其价值

1. 历史分析:历史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应用之一。它主张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梳理和分析,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历史分析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社会现象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

2. 矛盾分析: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又一重要应用。它强调从矛盾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其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矛盾分析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剖析社会现象的内在矛盾,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3. 问题解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还强调问题解決的重要性。它主张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问题解決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帮助研究者解决实际社会问题,提高社会效益。

四、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及对中国社会问题的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哲学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解決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许多社会问题呈现出了新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历史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总体方法论指导,历史唯物主义还认为社会现象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而这种社会关系是由社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这一理论框架为我们分析现代社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其次,历史唯物主义还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法理论对某些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性影响。它对中国具体社会问题的研究具有直接的领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了阶级斗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基本概念,是分析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框架。

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早在20世纪初期,李大钊、陈独秀等先驱就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变革方向。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将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了国家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明显改善。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历史唯物主义再次受到广泛关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

1. 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主要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社会主要矛盾,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3. 推动全球化进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历史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战略,为全球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

4. 促进文化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化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增强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然而,本研究也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限制,如一些基层干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不够深入、部分群众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同度有待提高等。因此,未来需要在推广历史唯物主义、加强理论培训、提高大众认知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梳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其在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分析社会主要矛盾、推动全球化和促进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虽然存在一些限制,但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广泛应用对于推动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培训和普及工作,提高大众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知和理解水平,更好地发挥其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今天,我们要认真借鉴历史经验,发扬唯物史观的科学精神,推进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也体现在我们的学术领域。知识产权、产业和经济的增长等成为当今世界上讨论的热点话题,但这些问题只有在深入探讨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有真正的解答。唯物史观的分析方式指导我们分析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并通过这些分析提供了对当代问题的理解,同时也创造了一套更好的思维方式。唯物史观指导我们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总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中国乃至全球社会主义建设的追求,它体现了人类历史的客观规律,具有深刻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在今天,我们应当理性审视历史和现实,坚持用唯物史观看待生活和工作,秉承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而更好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向明,朱晓阳,赵旭东,社会科学方法研究[J].《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第16期,42页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2]田佑中,刘江涛,社会学的建设性批判[J]. 《社会科学研究》第4期,52页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3]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23页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张晓丽。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M]《文化月刊》第8期,25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版,1963

[5]桂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郑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素养的实践培育》

[6]《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史料研究中的运用 》赵沁沁; 《决策探索(中)》2021-02-18

[7]《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化问题探赜——价值指向、基本原则和理论成果》 赵华飞;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03-20

[8]《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赵素君; -《现代园艺》- 2022-05-27

作者简介:邢雯宣,2001.4,女,满族,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商法学与哲学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