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临床静脉采血潜在风险及对策
摘要: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公众保健意识的持续提高,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各种常规检查,而静脉采血是一项重要的检测项目,能够为疾病的诊断、体质检查提供重要的依据。但是,在临床静脉采血的过程中,许多人却并未意识到其中也存在着一些潜在风险,从而易对受检人员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如此就要求静脉采血人员必须注重预防各种潜在风险的出现,并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充分保证自身与受检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临床;静脉采血;潜在风险;对策
前言
在临床中,静脉采血是一项重要的检测技术,同时,其在临床中的使用率较高,因此,其也属于一项常规检测项目。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采血早已由一种常规的检查项目,渐渐转变为多种专业知识与技能相融合的检测技术,其所具备的专业性与技术水平逐渐提升,但与此同时潜在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在静脉采血的时候,只是一个很小的环节出现问题,那么都有可能会引发大的医疗事件,不仅会让受检者产生疼痛感,还可能引起纠纷。
一、静脉采血过程中潜在的风险
(一)受检者方面
有的受检者,尤其是首次接受静脉采血的人,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血液源源不断被抽吸到试管中会出现明显的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从而导致他们出现头晕、晕厥的情况,还有的受检者对于静脉采血穿刺针过于害怕,从而使得他们出现紧张、疼痛、恐惧等症状。如果受到精神紧张、不良心理等因素的干扰,那么会使得他们出现恐惧、紧张、疼痛等不良反应。
(二)护理人员方面
职责方面:护理人员的职责意识差,同时还不具备较强的安全防护及法律观念,未能落实规定,进行无菌操作,致使医源感染的出现。“三查七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是引发临床静脉采血安全隐患的常见原因。
技术方面:因护理团队趋于年轻化,大部分护理人员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极易出现未能仔细观察病情、难以熟练运用专业技术、无法预知病情的变化与发展等问题,甚至会存在发现错误或隐患时未能及时上报,抱着侥幸心理,私自处理等。
(三)护患沟通方面
在进行穿刺之前,护理人员没有对血管情况进行详细评估,与患者之间没有进行积极的沟通,导致穿刺失败。采血完成后没有及时观察,并未发现受检者穿刺部位出现异常情况,导致患者及家属产生误解,引起护患纠纷。
(四)环境方面
没有彻底对采血室内的空气进行消毒,室内的清洁度不达标,使穿刺部位感染率与交叉感染率明显升高[2]。
二、静脉采血潜在风险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
重视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护理人员必须对采血中潜在的风险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能够在工作中预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基于此,医院必须组织采血室的工作人员定期参加风险教育,以此提升他们的风险意识。
(二)严格执行各项规定
进一步规范各项规章制度,要求采血室的工作人员必须切实贯彻各种制度,根据规范流程,进行正确的操作,注重隔离消毒、交接班及三查七对等制度的执行,完善采血流程,并明确评价指标。要求新护士均须接受岗前培教,所有护理人员均应树立极强的法律意识。如果实习护士进行采血,应积极向受检者讲解情况,并取得受检者的同意[3]。
(三)强化操作过程管理
重视做好采血前环境的管理工作,在穿刺前的三十分钟内严禁打扫病房内的卫生,并维持空气的清洁,保证病房内的安静、卫生,温湿度适合。积极和受检者沟通,全面了解受检者的情况与建议,并对其心理状态、疾病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做好解释工作,明确告诉受检者采血的检查项目、目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等,使受检者做好心理准备,有利于缓解他们的紧张心理。注意观察受检者的精神状态,查看是否存在:过度劳累、紧张、恐惧、饥饿及睡眠不好等症状。对受检者的衣袖的松紧度进行检查。详细了解受检者有无晕针史、过敏史等,如有问题应及时上报。对受检者穿刺部位的血管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科学选择适合的血管。在进行采血时应合理运用各种交流方法,准确抓住时机穿刺,可保证成功率。在采血中受检者若有不适,应立即通知医疗人员,若穿刺部位出现异常,严禁私自处理。
(四)定期开展操作技能培训
对于一些经验不足的年轻护理人员,应注重定期开展操作技能培训,鼓励他们重视自身技能的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穿刺技巧,可提高成功的概率。若穿刺的成功率偏低,则应让技术好的护士来采血,以防血管因重复穿刺而出现损伤,减少疼痛感,有助于提升满意率,完成采血工作后,应指导受检者掌握按压方法与时间[4]。
三、不良反应的应对策略
(一)紧张的缓解
前期,须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根据受检者的需求,运用交谈或宣传单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由于检查项目的不同,护士需为受检者说明采血的流程、目的与注意事项等。采血时应实时分析受检者在心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疏导策略,这样可降低应激反应及疼痛感。
(二)晕血、晕针护理
采血前,必须全面了解受检者是否有晕血史,在以往的采血时是否出现当看到自己的血液被抽吸到试管中而出现强烈的紧张、害怕等情绪,头晕、紧张、需对受检者身体状况、饮食情况、心理状态、有无晕针史等进行评估。采血后应实时留意病情的变化,若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悸、恶心呕吐、冷汗等症状,须马上暂停采血,并立即采取相关的护理对策,包括:吸氧、平卧、服用葡萄糖等。
(三)出血、血肿、静脉炎的护理
科学选取静脉血管,严禁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壁;采血后如果出现局部的血肿,首先,应当对采血血肿部位进行压迫,压迫时间应达到20min左右;当采血部位的出血完全止住以后,可以有效阻止血肿的进一步发展;其次,还可以对采血后血肿部位进行热敷,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大概热敷30min左右,然后每天进行3-4次热敷,在完成热敷以后可以对出血血肿部位进行轻微地揉搓与按揉,经过揉搓有利于血肿的消散。如果患者出现静脉炎,那么就需要引以重视,静脉采血中出现静脉炎后,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治疗方法:1.实施抗生素治疗,静脉炎一般是因细菌感染所引发的,在静脉炎的治疗中应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而抗生素的类型与具体的使用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2.做好局部的护理,静脉炎的局部会有明显的疼痛、红肿等症状,因此,可采用热敷、冷敷等方法有效缓解疼痛,降低炎症反应。此外,避免静脉炎部位受到大力碰触或压迫,以防病情的进一步发展。3.静脉输液,通过静脉输液,可以为患者提供治疗药物与营养,并且能够经静脉途径将治疗药物直接输送到炎症部位,有效治疗静脉炎。4.外科治疗,对于重症静脉炎的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清除感染部位,修补血管,或者置入静脉导管,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全面预防各种并发症(肺栓塞、血栓等)的出现[5]。
结论
总之,静脉采血是目前一项重要的常规检查项目,重视有效避免临床静脉采血中潜在的各种风险,有利于为各种疾病的治疗提供真实、全面的数据,从而保证患者的疾病得到更好的治疗,同时也能帮助健康体检的人员准确掌握自身的各项指标,基于此就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切实保证受检者与医疗工作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郭佳. 大学生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J]. 中华养生保健, 2023, 41 (17): 150-153.
[2]金绍辉,刘春梅. 健康体检科体检人员采血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 13 (06): 54-57.
[3]武清芳. 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的护理干预及对策分析 [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 43 (06): 121-122.
[4]张俞,胡丹蓉,梁蓓琳. 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人员采血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 28 (20): 191-192.
[5]王东敏. 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 7 (31): 13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