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字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共享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逐渐成为众多企业集团财务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企业对财会专业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标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会计专业课程亟需改革。本文聚焦于数字化转型的大环境,全面探讨了财务共享实验课程的内涵与现状,通过审视当前教学实践,结合前沿理念与目标,从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丰富、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的重构等多个维度,探索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财务共享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从而培养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求的高素质财会人才。
关键词: 数字化;财务共享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0 引言
社会数字化、智能化的高速发展对各行各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财务领域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财务数据共享”、“业财融合”、“财务云”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会计进入“业务在线化、运营数据化、决策智能化”的全链条数智化转型阶段。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是财务数字化变革的标志性产物,能够显著减少日常事务的处理费用,提升运营效率,为企业集团战略有效实施提供支撑。为了更好地迎接数字化背景下企业财务转型升级对高校财会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挑战,高校应积极适应财务共享的趋势,开展财会专业教学改革,建立财务共享实训平台。只有让学生通过实操训练,提高其专业素质,才能更好的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才需求相匹配,从而成为未来社会的高端会计人才。
1 文献综述
财务数字化转型正在全面改变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这也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在此背景下,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成为了迫切的需求。首先,技术应用能力的强调。传统的会计课程往往注重会计原理和手工操作技能的传授,然而,财务数字化转型要求会计专业人才具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因此,现代会计课程需要整合各种数字工具和软件,如财务共享平台、数据分析工具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宫义飞、李佳玲、李沛樾、石飞菲、夏雪花,2020;王宁、刘乾羽,2022;刘敏,2022;张蕊,2023)。其次,数据驱动决策的培养。财务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海量的数据,这也使得会计从业者不再仅仅是数据的记录者和报告者,更要求他们具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能力。因此,会计课程需要加强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以及业务智能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培养其数据驱动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吴树畅,2019;唐大鹏、王伯伦、刘翌晨,2020;孟飞、储丽琴,2021)。最后,考核评价体系的升级。财务数字化转型促使会计课程考核更加注重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从传统的理论考核向实际案例分析、软件操作等多元评估方式转变,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王啸哲,2023;郁翔,2023)
2 数字化背景下财务共享模式对会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财务共享模式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趋势,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为全面和具体的新要求。
2.1 精通数字化工具与数据分析技术
财务共享模式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财务信息的集中处理与分析。会计人员需掌握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技能,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提炼出关键信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
2.2 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核算与报告,而是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前置到企业的业务运营、战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各个环节。因此,未来会计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与财务相关的市场营销、运营管理、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以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提升财务工作的前瞻性和战略性。
2.3 强调持续学习与创新能力
数字化时代技术日新月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也从基本模式,逐步发展到独立经营模式,数字原生企业运营模式已经形成下一代共享服务的雏形,甚至超越了共享服务的范畴。会计人员需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勇于尝试新方法,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持续学习是适应变化的关键,会计人员需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趋势。
3 财务共享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3.1课程设置
随着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认识到财务共享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财务共享实验课程通常与财务共享理论课程前后衔接,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被定位为专业必修课,通过模拟企业真实的财务共享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财务共享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方法,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财务共享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通常会采用分阶段教学的方式。例如,在第一阶段,课程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基础技能的训练;在第二阶段,则逐步过渡到全岗实操和模拟考核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2教学内容
财务共享实验课程通常包括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规划运营沙盘和财务共享服务软件运营体验等环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规划运营沙盘主要帮助学生掌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规划与运营流程,包括战略规划、组织设计、流程优化、系统建设等方面;财务共享服务软件运营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财务共享理念与模式介绍、信息系统构建与管理、业务流程优化与自动化、智能技术应用(如OCR、RPA)、软件操作与维护、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风险管理与合规性、以及团队协作与项目管理。
3.3存在的问题
教学模式单一。目前对于财务共享实训课程的学习多是在讲述财务共享相关理论基础之后借助财务共享实训平台来开展。然而,这种体验式学习方式往往依赖于预设的虚拟企业业务,且虚拟案例公司多为单一制造业行业,对于学生了解多行业业务有一定局限性。
课程内容更新滞后。随着财务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模式和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迭代。然而,部分财务共享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却未能跟上这一步伐,导致课程内容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学生和企业对新知识、新技能的需求。
缺乏真实业务场景模拟。财务共享实验课程的核心在于模拟真实的业务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财务共享中心的运作流程和操作技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如教学资源有限、技术平台不完善等,往往难以实现真正的业务场景模拟。这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够真实,难以形成对财务共享中心的直观认识和深入理解。
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财务共享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便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可能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导致他们在教授课程时无法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知识点和操作技巧。这会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财务共享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4.1创新财务共享实验课程教学模式
针对财务共享实验课的强实践性,结合应用型本科的特色定位,可以构建一个从认知启蒙到模拟演练,再至实操深化,最终实现灵活应用的逐层深化式教学模式。此模式高效整合智能技术,营造出一个高效、智能、实践导向的学习环境,能有效拓宽学生在财务共享领域的前沿视野,锤炼技术应用技能,并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如图1所示。
第一层次,认知筑基。此阶段聚焦于财务共享基本理论知识的深化学习,更侧重于引入前沿理论,构建学生对财务共享概念的清晰认知框架,为后续深入实践奠定基础。第二层次,模拟实战。模拟层面通过高度还原财务共享的实际工作场景,采用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环境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促进知识的内化与深化。第三层次,实操强化。通过实际案例操作、系统平台应用等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财务数据的数字化处理、云端共享与智能分析,提升其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能力。第四层次,应用拓展。应用层面是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关键步骤。高校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地参观、调研的机会,了解财务共享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机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对接。
4.2优化财务共享实验课程教学内容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立足自身实践导向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特色与优势,优化课程内容。
(1)财务共享服务理论框架
财务共享服务理论框架总体可以分为理论篇、建设篇、运营篇和创新篇。在理论篇,以企业集团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及财务转型的内在驱动力为起点,分析财务转型的概念及路径,提出财务转型始于共享服务的重要观点,并对共享服务的概念和中国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现状进行介绍;在建设篇,系统阐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组织架构与人力、业务梳理与流程再造、信息系统建设等关键要素以及实施与推动方案;在运营篇,详细介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成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管理、质量管理、服务管理、风险管理、绩效管理、数字化运营管理、知识管理以及持续改进等运营要素;在创新篇,介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应用,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理论部分基本囊括了企事业单位财务共享服务基本理论以及从规划、建设、运营到数字化转型的各个方面,构建起完整的财务共享服务基本理论与实务的知识体系。
(2)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规划运营沙盘模拟。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规划运营沙盘,是高度仿真地再现企业财务共享平台搭建过程的实践学习活动。沙盘通常会提供完整的企业案例,帮助学生体验集团性企业在建设共享中心时所要解决的问题。财务共享电子沙盘模拟内容以共享中心建设路径为核心,从建设方案规划、运营体系规划、工作场景模拟三方面展开,涵盖共享中心战略定位、组织与人员规划、业务流程梳理、基础设施与系统规划、运营管理相关内容规划、具体工作场景模拟等内容。其中,业务流程梳理模拟遵循从业务前端发起,完成到财务核算端到端的业财一体化管控流程。在实验课中,学生可分组分岗模拟或单人全岗模拟,借助电子沙盘中多种分析工具,通过团队讨论交流,完成各项模拟任务。财务共享电子沙盘模拟实验课程具有体验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可以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3)财务共享服务软件运营体验。
为促进“大数据+会计”的深度融合,实现人才需求与输送的对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共享实验课程应采用主流的财务共享服务软件,锻炼学生在实操环节的各项专业技能。通过操作财务共享服务软件,让学生充分感知大智移云的新技术理念,并在真实模拟的共享服务中心下加以运用、体验,让学生体会在财务新浪潮、新型管理模式下,大智移云新技术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和模式的转变。以财务智能收单机器人为例,智能收单机器人与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实时连接,实现纸质发票的识别、上传、验伪、报账,以及自动、智能的核算处理。学生通过操作财务智能收单机器人,往往能够深刻体会到科技在财务管理领域的革新力量,这种体验不仅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更触及到思维方式、工作效率乃至对未来工作模式的展望。
4.3改进财务共享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应以成果为导向,制定多维度的考核层次,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设置多元化考核内容与方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实现线上线下交互评价,最终构建“多维度·多元化·数字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理论学习层面的考核主要围绕专题汇报、案例分析、线上讨论、课后作业等维度,结合智慧教育平台的学习数据,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完成。实训操作层面的考核更多关注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训平台锻炼操作技能,开展沙盘推演,进行角色模拟,最终形成实验报告,此过程主要依赖于实验平台产生的实时操作数据来监控学生学习进度及效果,辅之以教师评价来进行多元化考核。期末总评作为终结性考核主要由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教师按一定百分比综合计算得出,还应建立单次课程考核与期末总评之间的勾稽关系,必要时可邀请会计实践工作者参与课程培养成效检验,将协同育人贯彻到底。
参考文献:
[1]宫义飞,李佳玲,李沛樾,石飞菲,夏雪花.智能财务时代下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路径选择[J].会计之友,2020(16):44-50.
[2]王宁,刘乾羽.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生态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会计,2022(01):126-129.
[3]刘敏.会计专业融合大数据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上海商业,2022(01):168-169.
[4]张蕊.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4):22-31.
[5]吴树畅.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会计变革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16(12):68-71.
[6]唐大鹏,王伯伦,刘翌晨.“数智”时代会计教育重构:供需矛盾与要素创新[J].会计研究,2020(12):180-182.
[7] 孟飞,储丽琴.数字经济与智能化时代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财务管 理研究,2021(01):94-98.
[8]王啸哲.大数据背景视域下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实践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07):195-198.
基金项目:
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项目(20240100121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双理论”融合指导<财务共享>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HNJG-20230953)《智能财务背景下“四位一体”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