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案例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孙隽伟
  
文理媒体号
2024年46期
412825199302107656

摘要: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成为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在房屋建筑学这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更是能有效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本文旨在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的应用策略、实施效果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房屋建筑学;应用探索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强调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激发。尤其在工程技术领域,如房屋建筑学,传统教学模式往往过于侧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导致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房屋建筑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石,其教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注重实践、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引入到房屋建筑学课程中,以期解决这一问题。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的哈佛商学院,通过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具体的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从而加深对专业内容的理解。

随着绿色建筑、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新技术的应用,房屋建筑学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这些新技术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建筑结构和设计原理,还要能够运用现代工具进行设计和管理。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培养行业需求的新型人才。案例教学法恰好能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接触和应用这些新技术,提前适应行业发展趋势。

房屋建筑学的未来在于培养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工程师,而案例教学法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案例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的应用,以期推动教育改革,服务于社会与行业的持续发展。

二、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其理念深受多种教育理论的影响,尤其是 constructivism(建构主义)、situated cognition(情境认知论)和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导向学习)等理论的深刻影响。

constructivism 提倡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而非被动接受。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从不同角度解读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情境相结合,自主建构对建筑学的理解。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指导者和协助者,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和互动来发现知识,这与 constructivism 强调的学习过程相吻合。

situated cognition 理论主张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应在实际情境中发生,以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迁移性。案例教学法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建筑项目中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运用理论知识,从而达到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内化。

再者,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强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面临的实际建筑问题即为学习的驱动力,他们需要运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与 PBL 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

案例教学法也与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支架式教学法(scaffolding)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提供适时的指导和资源,逐渐移除“支架”,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育心理学视角下,案例教学法还符合成人学习理论。成人学习者倾向于将新知识与已有经验联系起来,案例教学法提供的实际情境和问题,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同时,它也满足了成人学习者对自我导向、实用性和参与性的需求。

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多维度且深入,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也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契合。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案例教学,以提升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出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三、案例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的实践

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具体操作中,教师需要精心挑选和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训练他们的实践技能。本节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应用案例,深入探讨如何在房屋建筑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法,以及如何评估其教学效果。

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理想的案例应具备以下几个特性:相关性,即与课程内容紧密相连,能够反映行业最新动态;典型性,代表了多种设计问题和解决方案;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可操作性,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例如,一个砖混结构的多层住宅案例,可以涵盖结构设计、节能措施、空间布局等多方面内容,既符合课程大纲,又能让学生体验到实际工程的复杂性。

案例设计阶段,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和预期成果,然后设计出逐步推进的多个阶段。阶段一,项目分析查阅资料,学生需要搜集相关建筑规范、设计标准和材料信息,初步理解项目背景和设计要求。阶段二,方案设计绘制施工图,学生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初步设计并绘制施工图,教师在此阶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阶段三,分组陈述分析,每个小组就设计方案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提问和讨论,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阶段四,组间互评,全班共同评价各组设计,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尤为关键。他们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在设计任务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鼓励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

为了评估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短期评估可以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的质量、设计成果的完整性等。长期评估则需关注学生的实际技能提升,如设计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通过期末考试、课程设计评分、毕业设计质量等来间接反映案例教学法的成效。此外,教师也可以设计问卷调查,获取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反馈,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应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例如,利用BIM软件,学生可以在三维空间中直观地模拟和优化设计方案;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分享资源、交流想法,实现远程协作。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发布微课视频,以辅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精心挑选和设计案例、科学的实施过程以及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需求。

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的应用,以其生动、直观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然而,案例的选择与解析、教师的角色转变等方面仍需深入研究和实践。未来,我们期待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优化案例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的应用,以培养出更多具备深厚理论基础和良好实践能力的建筑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晓旭, 胡彪, 蒋嘉嘉. 案例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 科教导刊, 2024, (14): 122-124.

[2]宝音乌力吉.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房地产世界, 2022, (18): 55-5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