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喀什市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创新模式探索
摘要:喀什市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探索了一系列创新模式,致力于提升遗产的保存与传承效果。本文提出了数字化记录与展示、传承培训、社区参与、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及展示推广等策略。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有效记录和展示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培训活动则增强了公众的文化意识。通过社区参与这一途径,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和支持,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则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活跃与发展。综合运用此类策略,不仅提升了喀什市文化馆的保护效率,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喀什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模式
喀什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创新模式为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疆喀什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类遗产不仅反映了地方的历史和传统,还对本地社会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此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当下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喀什市文化馆如何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和策略创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发挥作用,从而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一、喀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留存现状
喀什作为新疆的重要历史文化区域,拥有丰富且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此类遗产主要涉及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示了喀什市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底蕴。近年来,喀什市积极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工作,通过两次大规模普查,系统性地整理和登记了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登记在册的名录超过100多项。其中,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萨玛舞、维吾尔族铜器制作技艺等三项传统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标志着喀什市的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为今后进一步的保护和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尽管此类成就显著,部分非遗项目仍然面临着传承链断裂的风险,尤其是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逐渐老去,部分技艺急需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传承人的培养,以避免此类文化瑰宝的永久流失。
二、喀什市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创新模式分析
(一)创建数字化平台进行遗产记录和展示
喀什市文化馆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以喀什市公共文化云为平台,借助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对我市的非遗项目进行记录和展示,为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字支持。尤其是对于濒危技艺,文化馆采用了高清录音和录像技术,保障此类技艺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被完整记录下来。这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公众提供了便捷的了解途径。通过数字化平台,公众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和学习喀什市的非遗资源,使得传统文化得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同时,文化馆还利用该平台定期更新和发布新的非遗信息,举办在线展览和虚拟导览活动,使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进一步提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价值[1]。
(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培训活动
为了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喀什市的有效传承,文化馆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和培训活动。此类活动不仅面向现有的非遗传承人,还广泛招募年轻人参与,主要目的在于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群体。自2016年以来,喀什市文化馆借助与各类文化机构和教育机构合作,举办了多次研习班和培训课程,涉及非遗法律法规、技艺创新、文化保护方法等多个领域。此类培训活动不仅提升了传承人群的专业技能,还加强了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促进了传承人的代际传递。同时,文化馆还通过展览、讲座、体验活动等形式,向公众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增加社会对非遗保护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借助此类教育活动,喀什市文化馆成功地建立起了一支有活力、有能力的非遗传承队伍,为文化遗产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建立社区参与机制以促进遗产传承
社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土壤,喀什市文化馆在保护工作中高度重视社区的作用,积极推动社区参与机制的建立。文化馆通过与当地社区的紧密合作,组织了多种形式的非遗活动,使社区成员不仅成为文化遗产的受益者,也成为积极的传承者和保护者。例如,文化馆在社区中推广“传承人进社区”活动,邀请资深传承人到社区讲解和展示非遗技艺,培养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兴趣和认同感。此外,文化馆还通过非遗年俗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增强了群众的参与度,使非遗保护成为社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基于此类社区参与机制,喀什市不仅有效地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还增强了社区的文化凝聚力,促进了文化遗产在基层的可持续传承和发展。
(四)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创新
喀什市文化馆致力于指导传承人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借助与当地的设计师、艺术家合作,非遗匠人在传统手工艺品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品。此类产品不仅保留了传统工艺的精髓,还符合现代审美和消费需求,例如,将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与南疆人民崇尚的绿洲农业、花卉植物、建筑装饰技艺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南疆人文特色底蕴既实用又美观且充满现代气息的土陶工艺品,就颇受人民的喜爱。此类非遗文创产品,因色泽靓丽,且富有本地气质、意蕴,一经推出就颇受市场欢迎,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指导传承人将非遗融入生活,展现当代价值是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重要途径。
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宣传、推广力度
为了更好地展示和推广喀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喀什市以“天山南北贺新春”非遗年俗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新疆是个好地方——19省市非遗展、喀交会、内地省市展览推介会为抓手,积极配合参与各种形式的非遗展示、展览活动。此类活动不仅展示了丰富多样的非遗项目,还通过互动体验、现场表演等方式,让观众可以亲身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3]。例如,喀什市文化馆每年举办的“非遗年俗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活动内容包括非遗技艺展示、传统音乐舞蹈表演、手工艺品展销等。通过非遗展示、宣传、推广活动,喀什市的非遗项目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游客不仅可以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在古城购买非遗产品支持传承人的工作。此类展示推广活动,不仅提高了喀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三、结束语
基于对喀什市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创新模式进行深入分析,逐渐发现其在数字化记录、传承培训、社区参与、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及展示推广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此类措施不仅有效地应对了传统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还开辟了新的传承路径。未来,继续优化此类策略,将进一步提升喀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并为兄弟县市文化馆提供有益的借鉴。喀什市文化馆的经验表明,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保护模式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麦合木提·库尔班.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价值以及策略[J].花溪, 2023(14):0121-0123.
[2] 努日阿米乃木·艾尔肯.浅谈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好日子, 2021, 000(007):P.1-1.
[3] 努日阿米乃木·艾尔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文化馆发展的保障措施[J].好日子, 2021(004):00006-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