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机械设计工程技术中的强度与刚度校核分析

李宝成
  
文理媒体号
2024年49期
131002198704154614

摘要:在现代机械设计工程中,强度与刚度校核分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们直接决定了机械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关乎设备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

关键词:机械设计;工程技术;强度;刚度校核分析

一、引言

在机械设计的浩瀚领域中,强度与刚度校核分析如同一座坚实的灯塔,为工程师指引着通往安全、高效、轻量化设计的道路。它们是工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基石,也是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桥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械产品的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产品不仅要具有高性能,还要满足环保、节能、轻量化等多元化需求。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能源产业等领域,结构的轻巧与稳固成为了关键的竞争优势。这就使得强度与刚度校核分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们不仅关乎产品的使用寿命,更是保障使用者安全的首要考量。

强度校核,如同给结构穿上一层防护铠甲,确保在各种预期的载荷条件下,材料不会发生过大的塑性变形或者断裂。这需要工程师充分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如最大主应力理论、剪切强度理论和能量法,建立严谨的计算模型,精确预测结构的承载能力。

刚度校核则关注结构的弹性变形,确保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结构的形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会影响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刚度不仅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还与振动、噪声等多方面因素紧密相关,是机械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然而,尽管技术日新月异,正确使用这些分析工具仍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错误的模拟可能导致设计缺陷,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二、强度与刚度的基本概念

强度与刚度是机械设计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表征了结构抵抗外力破坏和保持形状稳定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机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在深入解析这两个概念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它们的定义。

强度,简单来说,就是材料或结构在承受外力作用时抵抗破坏的能力。这种破坏可以是屈服(材料发生不可逆的永久变形),也可以是断裂(结构完全分开)。强度通常用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来衡量,这两个参数反映了材料在受力时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水平。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飞机的翼梁需要承受巨大的空气动力,因此,使用的材料必须具有极高的强度,以保证在极端条件下不会发生折断。

刚度,另一方面,是指结构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刚度高的结构在受力时产生的形变较小,能保持其初始形状,这对于保持机器的精度和功能至关重要。刚度的度量通常通过结构的模量(如杨氏模量或剪切模量)来表示。例如,在精密仪器中,高刚度的零件可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因为它们在受到温度变化或机械振动时,形变程度极小。

在机械设计中,强度与刚度共同构成了设计的核心考量。例如,设计一座桥梁时,设计师不仅要保证桥梁在各种荷载下不会倒塌(即强度要求),还要确保桥梁在风力或车辆驶过时不会产生过大的摆动,影响行车安全(即刚度要求)。这就需要设计者在材料选择、截面形状和结构布局上进行精心考虑,以平衡强度和刚度的需求。

以汽车悬挂系统为例,悬挂系统既要保证车辆在行驶时的舒适性,吸收路面不平带来的振动,又要确保车辆在转弯时有足够的侧向刚度,防止翻车。设计师通过优化弹簧和减震器的参数,以及结构布局,可以在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的同时,兼顾车辆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

强度与刚度的基本概念为工程师提供了一套分析和评价机械结构性能的工具。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工程师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构的几何形状以及预期的载荷条件,进行精细的分析和计算,确保设计的结构既安全又稳定。

三、校核分析方法与步骤

校核分析是机械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确保结构安全性和性能的关键步骤。工程师们采用多种方法与步骤进行强度与刚度的校核,以期在设计初期就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发生不可预见的故障。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校核分析方法及其实施步骤。

1.极限状态法

极限状态法是基于结构的极限状态来判断其是否满足安全要求。它分为两种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主要关注结构在过载或异常情况下的破坏可能性,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则涉及结构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可能的过大变形。

步骤:

定义载荷和边界条件:明确结构所受的外载荷类型、大小和分布,以及边界条件。

建立计算模型:使用三维软件如Creo获取截面特性参数,创建有限元模型。

执行有限元分析:应用软件进行线性或非线性分析,计算应力、应变等参数。

比较与判断:将计算结果与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进行比较,若未超过,说明结构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是安全的。

评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析结构在正常使用载荷下的变形,确保变形在可接受范围内。

2.安全系数法

安全系数法是一种保守的校核方法,它建立在材料破坏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乘以一个大于1的安全系数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步骤:

确定设计载荷:根据实际应用条件,确定结构可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计算名义应力:应用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屈服强度)除以设计载荷,得出名义应力。

应用安全系数:用名义应力除以一个大于1的安全系数,得到校核应力。

比较与判断:若校核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说明结构在强度上满足要求。

3.实验与模拟结合法

为了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工程师通常会结合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确保设计的可靠性。

步骤:

数值模拟: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创建结构模型,施加载荷,计算应力和变形。

实验测试: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结构进行原型或缩比模型的加载测试。

结果对比:比较模拟和实验的结果,调整模型参数,直到两者吻合度达到可接受范围。

优化设计:根据模拟和实验的反馈,调整结构设计,优化材料和尺寸。

在进行校核分析时,工程师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根据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设计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分析方法。

考虑材料非线性:某些材料在特定应力水平下表现出非线性,需采用适当的模型进行处理。

考虑不确定性:考虑材料性能的变异性、制造误差和环境条件等因素。

多学科耦合分析:对于涉及多个物理场(如热、流体、电磁)的问题,需进行多物理场的耦合分析。

定期更新设计准则:随着材料科学和计算技术的发展,设计准则和标准需要定期更新以保持最新。

通过这些方法和步骤,工程师能够确保设计的机械结构在强度和刚度上达到预期的目标,为实现轻量化、高性能的机械产品提供支持。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数值模拟技术的进步,未来的校核分析将更加精确和高效,推动机械设计领域不断创新和进步。

结束语

强度与刚度校核分析是机械设计工程的灵魂,是保障设备性能与安全的关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校核方法和工具也在不断优化。对于工程师来说,持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设计理论与实践,才能在日益复杂的设计任务中游刃有余。记住,每一次精确的校核,都是对质量和安全的郑重承诺。

参考文献

[1]王庭江, 文根保, 方新. 拉手压铸件模具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校核分析[A] 第十九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论文集[C]. 中国铸造协会(China Foundry Association)、《铸造工程》杂志社, 中国铸造协会, 2023: 8.

[2]徐自平. 港口集装箱轨道吊结构疲劳强度校核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9, (12): 92-9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