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融合的路径研究

王明静
  
文理媒体号
2024年53期
重庆市第二交通技工学校 重庆 408017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融合的具体路径。通过分析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传统文化教育不足、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训等解决策略。研究表明,系统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中职语文;路径研究

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的源泉,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影响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全面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具体路径,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职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教育不足

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部分的教材虽然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因课程紧凑与应试教育的驱动,未能对之进行深度的解读与研讨,这种状况使得学生仅仅对中华传统文化保持着浅显的认识,未能深入洞察其内涵和精神。诸多中等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不全面深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生动地向学生传授,并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教育资源及环境因素的制约,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在系统性与全面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理念的塑造遭受了严重破坏,这对其全面成长极为不利。

(二)教学方式单一

在过往的教育范式中,知识传递主要由教师单向进行,而学生则处于一种较为被动的吸收状态,互动性与参与度均显不足。采用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常常导致学生出现学习抵触情绪,难以有效点燃其学习热情及培养自主性,在教学环境中,缺少丰富多样的方法如师生互动、情景模拟和探究活动,这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未能得到充分培育[1]。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单一,缺少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实际案例及应用,这使得学生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激发学习兴趣。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诸多学子觉得语文学科单调无聊,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问题的根源在于,所传授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及未来职业发展需求不相符,导致其缺乏实用性。在现阶段的教育实践中,常见的教学手段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的激发,这种方法亟待革新,存在一部分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语文学习中遭遇了连续的挑战,这些挑战削弱了他们的自信心,并进一步减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未能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影响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愿。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融合的具体路径

(一)优化课程设置

可以通过新增中华传统文化选修课,或在必修课中增加相关章节,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其次,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现有课程中。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文言文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及思想观念,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的理解。此外,还可以通过跨学科整合,将语文与历史、艺术等学科结合起来,设计综合性的课程模块,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交叉点上更深刻地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为保证课程设置的有效性,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修订和更新。编写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教材,使其既具备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需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2]。例如,通过选取与现代生活相关的传统文化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互动讨论、角色扮演、项目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在线学习平台等技术手段,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引入课堂,生动直观地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可以开展虚拟现实(VR)体验活动,让学生“走进”历史,亲身感受古代文化的氛围,增强学习体验的真实感和趣味性。举例来说,在讲解《红楼梦》时,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组扮演书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情景再现和对话演绎,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文化背景。学生在准备和表演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还培养了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资源,播放相关的影视剧片段,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3]。创新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尝试,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果。

(三)加强师资培训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需要通过系统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技能。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定期组织传统文化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讲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和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教师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可以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会,让教师分享各自的教学实践和心得,互相学习和借鉴。学校可以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外部的专业培训和进修课程,甚至可以组织教师到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不仅能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还能激发他们的教学灵感和热情。

结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为中职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本文的研究表明,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语文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中职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改进路径。未来,需要持续探索和实践,以进一步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雅琴.中职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3(10):0160-0162.

[2]高彩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融合的探索[J].运动-休闲:大众体育,2022(1):0001-0003.

[3]肖光跃.优秀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路径探析[J].职业,2021(14):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