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摘要:建筑工程中的防水施工至关重要。若防水质量不佳,建筑物易出现渗漏,不仅影响美观与使用舒适度,更会威胁结构安全,增加维修成本。本文深入剖析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从防水材料选择、基层处理、防水卷材与涂料施工、细部节点处理等技术要点展开论述,并提出施工前、中、后的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为提高建筑工程防水性能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与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在建筑工程领域,防水施工犹如守护建筑物的坚固盾牌。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防水性能更是其中的关键考量因素。如果建筑工程的防水环节出现问题,渗漏现象不仅会破坏建筑的美观,还会侵蚀建筑结构,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深入研究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对于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保障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筑工程防水施工的重要性
1.1保护建筑物结构
建筑结构就如同建筑物的骨骼,而良好的防水施工则是保护骨骼的坚实铠甲。水分的渗透会使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发生锈蚀,降低钢筋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同时,水分还会促使混凝土碳化,破坏混凝土的结构稳定性。通过有效的防水施工,能够阻挡水分的侵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提供可靠的保护,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确保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的结构状态。
1.2提高使用功能
一个舒适的居住或工作环境离不开良好的防水性能。如果防水不到位,建筑物内部容易出现渗漏,导致墙面发霉、涂料脱落,不仅影响美观,还会滋生细菌,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地面潮湿则会给人们的行走带来不便,甚至可能引发滑倒等安全事故。而高质量的防水施工可以保证建筑物内部干燥,为人们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空间,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居住、工作体验。
1.3节约维修成本
前期做好防水施工,能够大大减少后期的维修费用和维修次数。一旦出现渗漏问题,不仅维修过程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还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而可靠的防水工程可以有效避免渗漏情况的发生,从长远来看,为建筑工程节约了大量的维修成本,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1]。
2 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技术要点
2.1防水材料的选择
防水材料的优劣直接决定防水工程的质量。应根据不同部位的防水需求,如屋面、地下室、卫生间等,挑选合适的防水材料。对于屋面,可选用耐候性强、抗拉强度高的防水卷材;地下室则需抗渗性能出色的防水混凝土与防水卷材结合使用。同时,要确保材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良好的耐久性和环保性,为建筑的长期使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2基层处理
基层处理是防水施工的基础环节。基层表面必须平整、坚实,无裂缝、空鼓等缺陷。施工前,要彻底清理基层表面的灰尘、油污等杂物,为防水材料的附着创造良好条件。对于不平整的基层,可采用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确保基层的平整度在规定范围内。
2.3防水卷材施工
防水卷材的铺设要做到平整、顺直,避免出现扭曲、皱折等情况。卷材的搭接宽度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一般不小于 100mm,确保搭接处牢固密封。施工时可采用热熔法或冷粘法,热熔法需控制好火焰温度和加热时间,使卷材与基层充分融合;冷粘法则要选用质量可靠的胶粘剂,保证粘结强度。
2.4防水涂料施工
防水涂料的涂刷应均匀、一致,不得有漏刷、堆积等现象。在涂刷前,要确保基层干燥、清洁。防水涂料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少于 1.5mm。施工时,要注意涂刷的顺序和方向,避免出现漏涂区域。同时,应避免在雨天、雾天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施工,以免影响防水涂料的性能。
2.5细部节点处理
细部节点是防水的薄弱环节,需重点处理。如屋面的女儿墙、天沟、檐口和地下室的变形缝、后浇带等部位,应采用附加层、密封材料等加强处理[2]。附加层的宽度和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密封材料要选择密封性好的产品,确保细部节点的防水效果。
3 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方案编制与技术交底
编制详细的防水施工方案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方案应明确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对防水材料的选择、基层处理方法、施工流程等进行详细规划。同时,要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充分了解施工方案的内容和要求,掌握施工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方法。
材料检验
严格把控防水材料的质量。对进场的防水材料进行抽样检验,检查其性能指标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包括材料的耐水性、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指标。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予以退场,杜绝使用劣质材料。
人员培训
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培训内容包括防水材料的性能特点、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等。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流程,掌握施工技术,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3.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现场管理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有序,材料堆放整齐,施工设备运行正常。要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
工艺控制
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工艺的正确性。在防水卷材施工中,要控制好卷材的铺设方向、搭接宽度和粘贴牢固度;在防水涂料施工中,要保证涂料的涂刷均匀性和厚度。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进行旁站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质量检查
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检查内容包括基层处理情况、防水材料的铺设质量、细部节点的处理等。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要立即进行整改,确保防水工程质量。
3.3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蓄水试验与淋水试验
在防水工程施工完成后,进行蓄水试验和淋水试验,以检验防水效果。蓄水试验主要针对屋面、卫生间等部位,蓄水深度和时间要符合规范要求。淋水试验则用于外墙等部位,淋水量和时间要保证能够充分检验防水性能[3]。
渗漏处理
如果在蓄水试验或淋水试验中发现渗漏问题,要及时进行修补处理。首先,要确定渗漏部位和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修补措施。对于轻微的渗漏问题,可以采用防水涂料进行局部修补;对于严重的渗漏问题,需要拆除部分防水结构,重新进行施工。在修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操作,确保修补质量。
成品保护
做好防水工程的成品保护是确保防水效果的重要环节。在防水工程施工完成后,要对防水部位进行妥善保护,避免在后续施工中对其造成破坏。如在屋面防水工程完成后,要避免在屋面上堆放重物、进行焊接等作业;在卫生间防水工程完成后,要避免在地面上打孔、开槽等。通过成品保护,延长防水工程的使用寿命,确保防水效果。
结束语
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措施对建筑的品质至关重要。防水材料的选择、基层处理、防水卷材和涂料施工以及细部节点处理,加上施工前、中、后的严格质量把控,共同决定着建筑的防水性能和使用寿命。切实做好这些工作,能为人们打造安全、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让建筑成为可靠的庇护港湾,为城市建设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徐贵民.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措施[J]. 大众标准化, 2023, (01): 37-39.
梁红军. 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J]. 住宅与房地产, 2021, (12): 180-181.
郑建辉. 建筑工程防水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控制措施分析[J]. 四川水泥, 2020, (10): 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