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黄永晖
  
文理媒体号
2024年52期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

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思政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对于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思政教育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挑战;对策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爆炸式增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这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教育部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大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满意度有所提升,但如何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更好地与时代脉搏相契合,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思政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全球化进程加速,西方价值观的渗透,使得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如何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青年,是新时代思政教育亟待破解的难题。

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构建智慧教育平台,我们可以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实现个性化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也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如“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面对挑战,我们应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如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等方式,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持续探索和创新,既要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努力培养出具有坚定信仰、宽广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思政教育在新时代的洪流中始终保持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思想和人才支撑。

二、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首先,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接触的信息多元化,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据一项调查显示,近30%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在社交媒体上接触到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观点,这对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日益显现,如何在开放中坚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思政教育的新课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如何创新教育模式,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思政教育的机遇分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时代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学平台。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可以打造在线思政课堂,如“学习强国”等平台,使得教育资源得以更广泛、更深入地传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据2020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已有超过1亿的用户在“学习强国”平台上进行学习,这充分展示了信息化教育的潜力和影响力。

其次,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土壤。新时代下,青年学生接触的信息来源广泛,他们的价值观形成过程更为复杂,这要求思政教育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再者,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全球视野。新时代的高校应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思政教育可以借此机会加强国际交流,引入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同时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公民意识。

最后,国家对思政教育的高度重视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见》等,强调思政教育的地位,加大投入,为思政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应对挑战的策略与对策

在应对高校思政教育挑战的过程中,首要策略是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育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应借鉴“翻转课堂”理念,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理论,课堂上更多地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可以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思政理论。利用数字化技术,如在线课程、虚拟现实等,也能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其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教师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更需具备良好的教育技巧和创新能力。定期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讨,可以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以科研反哺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再者,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估,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的评价。可以设置小组项目,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应用所学知识,项目成果可以作为评价的一部分,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加强与社会的联动,实现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合作,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体验和应用思政理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样,高校思政教育就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五、展望: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未来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新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展望未来,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在内容、形式和效果上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方面,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资源,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要结合全球化的视野,引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国青年。

在教育形式上,可以借鉴慕课、在线研讨等数字化教学手段,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可以开发以思政为主题的互动式在线课程,让学生在参与和互动中深化理解和认同。加强实践教学,通过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也是未来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向。这包括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多元化评价,以及对教学效果的持续监测和反馈,以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精准化。可以参考SMART目标设定原则,设定明确、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性强、时限明确的教育目标,确保教育效果的达成。

总的来看,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未来在于深度融合、创新与实效。只有不断适应时代变化,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在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湘,胡艳兰,邝乐.数字时代以微媒体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的对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1):30-32.

[2]唐彬格.经济全球化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3,(10):236-238.

[3]李玉佳,朱小芳.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策略[J].办公室业务,2022,(13):37-3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