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立德树人视角下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的路径与方法思考
摘要:在当今教育体系中,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德育教育有效融入各学科,尤其是作为基础学科的初中语文,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探讨如何在立德树人视角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以及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等路径与方法,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策略,共同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立德树人视角;初中语文;德育教育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理念,其内涵在于通过教育引导个体形成高尚的品德与健全的人格,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在初中语文这一充满人文情怀的学科领域,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延伸,更是对学生心灵成长的深刻关怀。从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出发,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德育教育与语言文字的学习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品味文学之美的同时,汲取道德的力量,成长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高尚道德情操的新时代青少年。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教育之根本,旨在塑造全人。立德,即培育高尚品德,作为个人基石与社会和谐之纽,通过教育引导学生秉持诚信、友善、责任等美德,成为社会良知典范。树人,则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传授知识,更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自信应对未来挑战[1]。立德树人强调品德与学识并重,致力于培养既品德高尚又学识扎实、勇于创新的新时代人才,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二、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视野下,初中语文教材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载体,更是德育资源的宝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这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提炼出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社会公德等德育要素。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将这些德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道德的熏陶和感染。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7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纪念白求恩》时,教师深入挖掘了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通过阐述白求恩医生跨越国界、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领悟“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白求恩在战场上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那份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这一教学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在情感层面激发了他们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认同与向往,有效实现了德育教育的目标。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教育与语言文字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理念。这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充分考虑德育教育的需求,将德育目标融入教学目标之中[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文本中的道德问题和价值观念。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通过言传身教、榜样引领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他们的品德成长和人格完善。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8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礼记》二则”时,教师特别注重德育渗透。以《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例,教师首先展示古代礼仪画面,营造学习氛围。随后,引导学生朗读并解析该段,聚焦“天下为公”的核心理念。为深化理解,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议题为“现代如何践行‘天下为公’”。学生们热烈讨论,提出志愿服务、公平竞争等观点。各组代表分享见解,教师点评,强调该理念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此教学实例不仅传授了文言文知识,更在无形中渗透了德育,引导学生理解并追求“天下为公”的崇高道德境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强化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
人文精神是德育教育的灵魂所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是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和问题,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和阅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通过强化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高尚道德情操的新时代青少年。
结论:综上所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对其品德修养与人文精神的全面塑造。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元素、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强化人文精神培养等多维度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德育与智育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期待更多教育工作者能够携手并进,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实践,共同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考强,邵晓曦.文以载道 立德树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外语文,2022(3):50-51.
[2] 吴海学.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