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如何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培养文化自信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探索古诗文的文化宝藏、拓展教学领域的多彩版图、革新教学方法的创意实验室等策略,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增强其文化自信。
关键词:小学;古诗文教学;文化自信
引言: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文化自信被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同时,课标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古诗文是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记载形式,选入教材中的古诗文又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因此,古诗文教学无疑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任。
一、探索古诗文的文化宝藏
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古诗文的文化价值。古诗文不仅具有优美的语言形式,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它们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社会生活、哲学思想、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
以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宿建德江》这首诗为例。首先,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愁绪的江边夜景图,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感受古诗音韵的和谐、节奏的明快,体会汉语独有的韵律美和音乐性,从而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度和审美情趣。其次,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哲思。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想象和联想,走进这幅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文学表现手法。此外,《宿建德江》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也是中华文化的缩影。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到唐代社会的风貌、文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当时的文化氛围,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最后,诗中虽未直接言及国家大事或民族大义,但那份在异乡漂泊中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无不透露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综上所述,通过上述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认识古诗文的文化价值,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
二、拓展教学领域的多彩版图
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不断丰富古诗文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古诗文篇目,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同时,还可以适当引入课外古诗文资源,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此外,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资源,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古诗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文的文化魅力。
以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浪淘沙》这首诗为例。首先,教师可以介绍《浪淘沙》的作者刘禹锡及其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唐代社会风貌、诗人个人经历与创作背景,为理解诗歌深层含义打下基础。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诗歌所蕴含的主题思想,如自然界的壮丽、人生的无常、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此外,教师可以选取其他描绘自然景象或表达人生哲理的诗词,如李白的《将进酒》、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不同诗人笔下的风格与情感差异。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当地自然景观、人文特色,尝试创作简短的诗词或散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综上所述,通过上述策略,可以不断拓展古诗文教学的多彩版图,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革新教学方法的创意实验室
创新古诗文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至关重要。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将古诗文与多媒体元素相结合,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直观形象。
以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江南春》这首诗为例。首先,教师可以选取几首同样描绘江南春景的古诗,如杜牧的《清明》、白居易的《忆江南》等,根据主题、情感、意象等维度进行分组,形成群文学习单元。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阅读所有文本,标注出不理解的词汇和感受深刻的句子,并思考每首诗如何描绘江南春景,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春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按预先分好的群文小组,讨论各自文本中的江南春景描绘,提炼关键词汇和意象。在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全班共同分析不同文本间的共性与差异,如色彩运用、情感表达、修辞手法等。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诗人笔下的江南春色,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共性与差异,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和文化认知。此外,教师可以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短片展示江南春景的四季变换、水乡风貌和人文特色,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使古诗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自信,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结语
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探索和实践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少婵.论文化自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路径[J].华夏教师,2023,(2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