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三全育人”视域下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教育的创新模式探索与研究

郭素平
  
文理媒体号
2024年65期
民办四川天一学院健康产业学院 四川省绵竹市 618000

摘要:在中华文明的浩瀚长河中,中医药传统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与传承,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与医学智慧,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本论文旨在探讨在“三全育人”视角下,如何将中医药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职院校教育的创新模式。在方法层面,本研究通过创新全员参与机制、建立全息课程体系、推行全程浸润策略,达成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入教育体系的目标。研究结果显示,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显著激活文化传承的内在活力,并增强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与掌握能力。最终结论指出,该创新模式为培养兼具文化自信、专业素养及社会责任感的中医药领域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三全育人;中医院传统文化;高职院校;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为高职院校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新视野。该理念着重于教育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入性,倡导在教育实践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还应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情感的培养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树立。因此,探索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的创新模式,需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实践平台、校园文化等多个层面着手,构建一个全面覆盖、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体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教育价值意蕴

(一)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立德树人,而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仁爱、责任、诚信等道德理念,正是立德树人不可或缺的滋养。通过系统地传授中医药理论知识,并结合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这种将专业知识与道德教育相融合的模式,使得立德树人的目标更加具体化、生动化,也更易于学生接纳并内化于心。

(二)弘扬传承医药文化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诊疗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诊疗经验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均构成值得传承与弘扬的宝贵财富。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肩负着为社会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大使命。将中医药这一传统文化瑰宝融入高职教育之中,不仅是对该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还意味着通过系统的教育与培训,促使更多青年学子学习并掌握中医药知识,从而为中医药事业的持续繁荣注入新生力量。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教育原则

(一)全员育人原则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将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不仅是专任教师的责任,更是全体教职工的共同任务。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诸如“仁、和、精、诚”,应当成为每位教职工行为准则与教育理念的内在构成部分。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通过定期培训、文化讲座、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增强全体教职工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认同感,促使他们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及服务工作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中医药文化的精髓,营造出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

(二)全过程育人原则

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融入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实现从入学教育至毕业实践的全面覆盖。于新生入学之初,可开设中医药文化导论课程、组织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等形式,旨在激发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与热爱。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则需将中医药文化深度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文化自信。而至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阶段,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促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从而深化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三)全方位育人原则

全方位育人原则着重指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融入应当全面覆盖学生成长的各大方面,这包括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以及价值观塑造等多个重要维度。就知识学习而言,需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与丰富教学资源,构建一个涵盖中医药基础理论、临床技能、文化历史等多个层面的知识体系。在能力培养方面,则需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借助中医药科研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实践平台,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至于价值塑造方面,应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伦理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教育的创新模式构建路径

(一)创新全员参与机制,激发中医药文化传承活力

在“三全育人”视角下,全员参与不仅蕴含全体师生的共同投入,还扩展至学校管理层、社区乃至行业专家的广泛介入。此机制之精髓,在于打破传统教育中教师单向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借由多元化的参与渠道,点燃每位参与者对中医药文化的热情与创造力,进而塑造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化传承生态。全员参与机制的构建,旨在营造一种共享、共创的文化氛围,使得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超越课堂界限,渗透至校园生活的每一层面。

基于此,为实施全员参与机制,学校特设由校领导领衔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委员会”,肩负全校中医药文化教育活动的规划与指导重任。委员会构成多元化,包含教师、学生代表、校友及地方中医药专家,以确保决策兼具科学性与实践性。此外,学校还推出“中医药文化大使”项目,甄选热爱中医药文化的学生担任大使角色,他们不仅活跃于校内外文化推广活动,还肩负着搜集师生对中医药文化教育反馈的任务,形成上下互动、内外联通的良好机制。同时,学校定期举办“中医药文化节”,邀请社区居民与行业专家共同参与,通过讲座、展览、体验活动等多元形式,使中医药文化跨越校园界限,深入公众,真正达成全员参与、全社会共享的文化传承愿景。

(二)构建全息课程体系,融合中医药文化精髓

构建全息课程体系,是促成中医药传统文化深度融入高职院校教育并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途径。该课程体系着重于课程的全面覆盖与深度整合,旨在不仅囊括中医药文化的理论知识,更需融入其实践技能与精神内核,从而构建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架构。

以某高职院校为例,其在构建全息课程体系时,对传统中医药课程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优化,增设如《中医药文化导论》等基础课程,以确保每位学生均能奠定坚实的中医药文化基础。同时,该学院独创性地开设《中医药与新兴科技》课程,将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融入中医药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掌握传统技艺的同时,探索中医药现代化的新路径。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还与当地中医院携手,创立“校中院”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学习中医诊疗技术,亲身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与当地中医院合作,共同创立“校中院”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学习并掌握中医诊疗技术,亲身体验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学院还开设《中医药文化与人文素养》通识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中医药文化与社会、伦理、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实施全程浸润策略,强化中医药实践体验

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实施全程浸润策略着重于将中医药文化的精髓与实践技能全面渗透至学生的学习全程,借助多维度、多层次的体验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并掌握中医药的核心价值与技艺。此策略不仅强调课程内容的深度整合,还涵盖教学环境的优化、实践平台的构建以及评价体系的完善,旨在打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中医药文化教育生态系统。

以高职院校中医药专业为例,该校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全面重构,增设如《中医药文化导论》等基础课程,确保学生从入学之初即能接触并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内涵。同时,学院与当地中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定期为学生安排长期临床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医疗环境下观察,学习和尝试性掌握中医药诊疗技巧。此外,学校充分挖掘校内资源打造中草药园,让同学们切身感受从草药种植、制药、覆盖亲手栽培和保养中草药的全过程。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又成功地举办“中医药文化节”.活动内容有建立中医诊疗体验区和举办中草药辨识大赛,让同学们在参与中,不断深化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和喜爱。高职院校通过这些具体而卓有成效的措施,使中医药传统文化顺利渗透于教育各个环节,实现“三全育人”这一预定目标。

(四)打造全效评价体系,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实效

构建一套科学且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于保障中医药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有效传承与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全面评价体系不仅着重考察学生对中医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更加重视其实践技能、文化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其目标在于,通过多元化、动态化的评价方式,全方位展现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成效,从而为教学改进与课程优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为达到这一目标,评价体系必须覆盖多个层面,具体包括知识掌握情况、技能展示水平、文化素养深度、创新能力高低以及社会贡献大小等,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同时,评价体系还应兼顾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也要重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进步。

例如:在构建全面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对于“过程性评价”部分,除设立“中医药文化学习日志”这一环节,还创新性地引入“同伴评价机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合作态度与表现,旨在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此外,在“能力展示评价”环节,除定期举办“中医药技能大赛”,还特别增设“中医药创新项目展示”环节,要求学生紧密结合现代科技或社会需求,提出具有创新性的中医药相关方案,并进行现场展示与答辩,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其实践能力。另外,在“文化传承贡献度评价”方面,该校与社区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实施“中医药健康服务计划”,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药健康咨询与服务。根据学生的服务次数、服务质量及社会反馈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激励学生将中医药文化应用于社会实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些具体且细致的评价措施,该校成功构建一个全面、科学、有效的中医药文化教育评价体系,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坚实的保障。

(五)构建全面支持体系,保障中医药文化传承生态

构建一套全面的支持体系,对于确保中医药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中得以持续、健康地传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体系涵盖政策引导、资源配置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以及校际与校企合作深化等多个层面,旨在为中医药文化教育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与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达成这一目标,必须注重政策引导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协同作用,确保资金、设施等关键资源得到有效投入;同时,还需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进一步深化校际及校企合作,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机制,共同助推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构建全面支持体系的过程中,该校实施一系列创新性的实践举措。首先,在政策引导层面,该校积极争取并成功获得政府与教育部门的专项支持,特此设立“中医药文化教育与创新发展基金”,旨在资助相关的教学项目、科研活动以及学生实践。其次,在资源配置方面,该校对中医药实验室进行现代化改造,增添先进的实验设备,并扩大中草药园的规模,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与实践资源。与此同时,该校还大力引进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并积极鼓励现有教师参与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以提升其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再者,在校际及校企合作层面,该校与多所知名中医药高校及本地中医院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中医药文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并定期举办中医药文化教育论坛,以促进经验分享与协同创新。此外,该校还与多家中医药企业展开合作,共同开展联合教学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与就业机会,成功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中医药文化传承生态。通过这些具体且有效的措施,该校成功构建全面支持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体系,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三全育人”视角下,探索中医药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教育的创新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以及全方位育人的共同协作。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创新全员参与机制,构建全息课程体系,并实施全程浸润策略。这一系列措施不仅能够有效激发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活力,还能使学生在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体验中深入领悟并掌握中医药文化的精髓与技艺。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推动中医药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深度融入与创新发展,更为培育具备文化自信、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中医药人才提供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潍纤,赵怀清,马珊.中医药文化育人在中医药院校学分制改革中的实现路径研究[J].大学,2024(17):70-73.

[2]邬倩云,余启超.中医文化教育融入专科管理中的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21):245-247.

[3]陆艳琦,赵则月,张晓霞.“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1(05):47-50.

[4]杨玉赫,冷德生,白宇,等.中医院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5):129-130.

作者简介:郭素平(1996.2--),女,藏族,甘肃卓尼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中药学教学工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