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摘要:近年来,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安吉游戏推广计划的通知》和《广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安吉游戏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和价值逐渐被园所重视并掀起自主游戏教育热潮,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现状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如何结合儿童的需求,创设适宜的户外自主游戏环境也就成为了园所和老师们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旨在聚焦儿童本位观念下户外自主游戏的环境创设,根据其创设原则,进一步提出有效的设计思路和实施策略,创设基于儿童视角的户外自主游戏环境,提升幼儿园的游戏质量。
关键词:儿童视角;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环境创设
一、儿童视角下的户外自主游戏环境创设的重要性与基本原则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其关键在于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安全可靠的、挑战性和启发性兼备的游戏环境,适宜的户外游戏环境够满足幼儿的交流欲望,在环境的引导下通过讨论与合作得以顺利开展游戏,加强幼儿与同伴之间沟通频率,让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自然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建立交往关系,促进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树立幼儿融入环境的意识,在环境的依托下构建和谐的游戏交往平台。
教育部在2022年推出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明确指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保幼儿每天有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合理规划并灵活调整室内外空间布局,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游戏活动的需要。因此,在户外自主游戏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安全健康、以幼儿为本、玩乐性、挑战性、合作性、教育性。
二、基于儿童视角的户外自主游戏环境创设的设计思路
户外自主游戏环境的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游戏的功能性,更要着眼于环境的可塑性、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以菜单式环境设计为基础,将游戏项目覆盖到每一个细节中。类比设计会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操作空间,增强趣味性和原创性。以下为具体设计思路:
(一)制定合理的游戏。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制定不同的游戏目标,营造互动、合作、分享的游戏氛围。比如,为小班幼儿设计游戏目标可以以培养其观察和探索能力为主,而为大班幼儿则可以以激发其团队合作和自我表现为目标。制定简单明了的游戏规则,符合幼儿的能力水平,同时具有创意和挑战性。比如,制定捉迷藏的规则时,可以让幼儿们在场地内发现和寻找某些指定物品,或者分组为某些特定角色(如警察和盗贼)互相追逐和抓捕。游戏设计中应当结合教育目标,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如团队合作、观察、探索、创造等,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二)关注幼儿的感受和需求。在游戏过程中,关注幼儿的感受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积极鼓励幼儿参与游戏,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注意观察幼儿的状态和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游戏环境和规则,保障良好的游戏体验。
(三)营造开放、留白的创意场。游戏最大的魅力便在于幼儿的创生,高结构、高预设的环境创设则会限制幼儿游戏的玩法,影响孩子游戏创造力。故而,我们尝试从开放和留白的角度出发,从环境创设的视角促发幼儿游戏创造力,从而使户外游戏成为创意场。所谓开放,在我园有如下诠释:游戏场域中游戏位置、范围大小等应当不限定性、游戏材料的使用上应具有开放性,幼儿可以任何场地玩任何游戏,也可以跨区域使用任何材料。
三、整合资源,开展行动研究,形成游戏环境的支持策略
高度独立自主性与挑战性的户外环境为幼儿探索与冒险的天性得以满足与释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户外游戏活动给幼儿一种宽松的心理氛围,能够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游戏由内部动机产生,而不是外界强加的,幼儿完全是自主的。户外游戏活动环境有自然性的特点,为幼儿的探索活动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户外游戏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幼儿身体可以得到充分的运动和舒展,情绪获得丰富和深化,身心得以和谐发展。结合园所的户外整体环境,整合资源,开展行动研究,形成游戏环境的支持策略。
(一)“三尺”原则,为“儿童视角”环创提供保障
1.第一把尺——材料投放多元化
以幼儿的生活为载体开发多元化的游戏材料(低结构、半成品材料等),可以为幼儿打造广泛的游戏空间,让幼儿的游戏可能性更多。自主游戏前,老师会在观察中反复研讨材料的趣味性、实效性、开放性、安全性,充分了解幼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敏锐洞察,随机调控,分材质、分层次进行投放。
2.第二把尺——资源储备多样化
通过访谈法、对比实验法、观察法发现幼儿比较看重游戏材料的外部特征、功能用途、情感体验和组合使用等。各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搜集儿童需要的游戏材料建立了游戏材料资源库。
3.第三把尺——材料调整兴趣化
为了真正实现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我们建立了《幼儿游戏材料需求清单》,让幼儿通过“图表”的形式“表述”在游戏中“需要什么材料”“如何运用材料游戏”,从而确立了“幼-师-幼”(幼儿提出需求—教师投放材料—幼儿反馈)的幼儿视角游戏材料调整投放原则。
(二)“三度”策略,为“幼儿视角”环创模式提供支持
1.站在幼儿看的“角度”,创设游戏环境
从幼儿的视线高度入手。使用低矮的架子,便于幼儿收取材料;材料框上幼儿根据材料特点设计标识等。
从幼儿的视线深度入手。在游戏环境创设前,我们通过召开意见征集会,经过投票选出了最受欢迎的设计图、探讨如何打造、使用何种材料、幼儿参与完成环境创设等步骤,真正从幼儿需求出发,打造一个完全属于幼儿的游戏环境。
2.站在幼儿思的“广度”,创设游戏环境
对于幼儿不感兴趣、利用率低的游戏区域,教师通过观察、了解、聆听孩子的心声,结合班级的教学实际,及时开展以“幼儿园环境创设”为主题的教研活动,让孩子加入到研讨中,从多维角度吸收有益可行的建议,制定游戏区域修改方案。
3.站在幼儿玩的“态度”,创设游戏环境
创设游戏环境时特别要注重关注幼儿玩的“态度”。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新的信息刺激,获得各种情景体验,在满足心理需要的同时,推动幼儿游戏兴趣,形成高质量游戏。
如:幼儿园西侧的一片地原来是草坪区,,这片区域一直是闲置的。其实对于我们幼儿园来说,这片土地是一片很大的空间。于是,我们让孩子到这边区域自由探索,教师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根据幼儿的需要投放材料,老师、家长、孩子齐参与,打造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泥土游戏区。
(三)“两大平台”,助推游戏与环境的互通和共建
1.墙面互动平台,助推游戏与环境的互通和延伸
“墙面”环境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幼儿获得发展的一部分,我们力求做到“让幼儿园的每一面墙都能说话”。我们加大对分享环节的研究,教师通过倾听与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创设可看见、可探索的,有游戏有故事的三面墙:游戏表征墙、游戏问题墙以及观察墙,来帮助幼儿梳理游戏思维,了解他们的游戏行为和行为背后的需求,方便教师提供材料或策略的支持,助推幼儿发展。
幼儿游戏表征墙:在自主游戏后,幼儿用绘画或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游戏过程,展示自己的游戏内容,通过玩-画-说-展的形式梳理幼儿的游戏,了解幼儿所需和真实的想法。
游戏问题墙: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会有持续探索的问题,教师会引导幼儿“提问题-想办法-验证-总结”的思维过程,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在随着自主解决问题、获得经验、新问题的出现……这种自发形成的周而复始的“探究”中,推动幼儿的深度学习。
观察墙:幼儿通过对植物、动物、天气等一切感兴趣的物体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2.家园互动平台,形成游戏与环境共建的生力军
家长是游戏材料的主要来源,我们采取系列措施,让家长与幼儿园同步站在幼儿的视角下看游戏。
(1)聆听“家”音:我们采用多种形式的访谈,主动了解家长对自主游戏的困惑,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家长一些教育上的建议等。
(2)“家”宾有约:邀请家长参与到自主游戏当中,同时和教师一起观察、解读幼儿游戏,让家长沉浸式地体验自主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3)永传“家”画:家长参与到幼儿游戏表征画的活动中,引领家长们平时也会对孩子的游戏行为进行简单的解读。
四、关注发展,促进导向量化,构建多维立体评价体系
(一)幼儿园——幼儿视角环创自我诊断表
根据自主游戏环境创设的过程,我们制定了幼儿视角环创自我诊断表,便于幼儿园针对幼儿视角的游戏环创进行自我评定以及根据指标内容进行调整。
(二)教师——幼儿游戏案例测评表
教师以幼儿的视角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解读幼儿行为,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为进一步助推游戏提供了依据。
(三)幼儿——自我评价表
在游戏分享环节,幼儿通过讲述自己的游戏过程,对游戏环境、游戏材料等进行评价。为了能够让幼儿对区域的设置、材料的使用、游戏的兴趣进行自主、直观的评价,可设置多种自我评价表格,如:幼儿区域评价表、幼儿材料评价表,方便幼儿操作,也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
(四)家长——幼儿游戏家庭分析表
为了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利用生活材料进行游戏的情况,方便家长能够在家庭中及时发现幼儿的游戏意愿,提供相应的材料,可制定评估分析表,如:生活材料使用情况统计表、行为观察表,让家长可以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用最简单的方法进行专业化的指导。
通过对幼儿视角游戏环境的研究,儿童视角的理念无处不在,幼儿视角的游戏环境遍地开花。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园、教师、家长等不同层面的需求,让每个孩子对幼儿园的环境都具有主人翁精神和“我的游戏我做主的成就感”。
结束语
通过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对幼儿园的游戏环境进行改造,大环境的改造使平面游戏区向立体游戏区延伸。幼儿在自游戏中乐于探究,是开心的、自由的,并能够在游戏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与游戏环境建构和材料的互动中发展其空间知觉,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表征能力,激发幼儿更多的创造性,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总之,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环境的创设是一个全方位的工作,涉及到设计、实施、维护和评估。在设计思路、游戏内容、游戏效果和评估方法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才能构建一个优质的、适合孩子们成长的游戏环境。这个过程时间长、效果不易检验,所以在幼儿园工作的推广下,教育单位的管理层需要投入足够的精力和资源,以期待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刘丹凤.幼儿园户外体育区域的环境创设研究[J].考试周刊,2018(1):124.
[2]张海雯.从“操场”到“游戏场”的变迁——浅谈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4,(09):71-72.
[3]赵骏.幼儿园户外区域自主游戏的环境规划[J].生物技术世界,2016(04):266.
[4]董旭花.幼儿园室内区域环境规划[J].山东教育,2009(18):37-39.
[5]王小英,陈欢.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物质环境质量评价[J].学前教育研究,2016(01).
[6]陈晓红,李召存.教育研究中儿童视角的发展[J].教育导刊,2015(01).
[7]程学琴.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