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古诗词艺术歌曲《两相思》的艺术特征
摘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中国艺术歌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该体裁将中国古典文学和音乐相结合,充分地表达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音乐风采。本文以古诗词新曲《两相思》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探析,从李禺笔下《两相思》的文学价值上展开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赏析,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着重围绕歌曲的曲式特点、旋律特点、钢琴伴奏分析和歌词特点进行论述,挖掘其中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两相思;艺术特征;文学价值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两相思》的概述
古诗词艺术歌曲《两相思》由宋代诗人李禺作词,李砚作曲。词风婉约,在宋代颇具盛名,该歌曲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较高的文学价值,本文将对这首歌曲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分析进行具体的研究。
(一) 古诗词艺术歌曲《两相思》的文学价值
《两相思》作为一首新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这首歌曲中作曲家通过长音和休止符作乐句之间的呼吸,从而达到诗词当中句子间的停顿,并用单二部曲式的结构对应诗词中的上阕和下阙[ 谢国兵.探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钗头凤》的艺术特征.[J].艺术评鉴.2021(14)],歌曲较充分地与诗词达到韵律的统一。它是诗与乐的巧妙融合。歌词部分是一种奇特的回文诗体裁,使得此诗无论正读反读,都能让人体现出妻子和丈夫之间浓厚的爱意和深深的思恋。这种特殊的体裁也赋予了这首歌曲更浓厚的艺术特色。整曲诗词简练,意境深远,曲调婉转动听,展现出浓厚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魅力,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底蕴。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两相思》的艺术特征分析
(一)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分析
这首歌曲的结构为单二部曲式,建立在g小调上。歌曲可以分为[A]、[B]、两个部分附加一段尾声。[A]是一个对比乐段,[B]是一个平行乐段,歌曲整体结构较为工整,节拍为6/8拍。 (见谱例1)
从曲式图可以看出,全曲由引子开始,铺垫整首歌曲略为悲凉的情绪。A 段采用8+10的结构,构成两个对比乐句。a乐句和b乐句虽然伴奏肢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在调式和旋律线条上形成了对比。从g自然小调转到了g和声小调,增强了对主音的倾向性[ 刘强.艺术歌曲《相见欢》音乐意境分析.[J].戏剧之家.2020,(26)] ,使音乐色彩上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旋律线条从高向低变成了由低走向高音的趋势,形成了一种大波浪式的运动形态。伴奏织体整体都是以左手为半分解加右手柱式和弦来进行的。A段整体在结构上较为工整,情绪上较为稳定,具有比较鲜明的陈述性质。过渡到B部分的时候,中间有6个小节的间奏,采用均分的八分音符在中高音区走动,右手还加入了三个小节的八度级进进行,为进入高潮做好铺垫。进入B部分后,构成的是重复乐段。由两段完全相同的c和c1构成,中间加入了15个小节的间奏,后又完全再现,延续了高潮的情绪。整个B部分情绪与A段相比,变得更加轩昂,并且改变了伴奏的节拍规律。最后的一段尾声,采用主题里面的核心素材进行整合,最后又回到歌曲的最后一句,使歌曲的主题更加清晰、深刻。
(二)旋律特点分析
歌曲A段旋律极具抒情性,歌曲以正拍进入。打破了常规的六牌子的组合规律,以一种4+2的形态运动着。主题旋律由下行四度大跳开始,之后又上跳回到起始音再级进上行,四度是该首曲子的核心音程动机。总体来说旋律线发展较为平稳。整个A段像是一种“诉说”,娓娓道来。歌曲的重音和长音都是在第一拍,形成一种长短结合的节拍规律,使音乐的节奏呈现出一种较为固定的模式。
歌曲B段的旋律音区保持在中音区向上,旋律线条大都呈上往下走的趋势,与A段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改变了旋律音,但没有改变其固有的伴奏模式和伴奏音型。在速度上与A段形成一定的对比,后通过完全再现使得核心主题和内容得到深化。
(三)歌词分析
正如潘青峰所说“歌词中孕育着音乐的灵魂,曲谱中包含着歌词的生命”[ 潘青峰.歌曲分析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J].大舞台.2015,10]
这首歌曲的歌词部分,来源于宋代诗人李禺的回文诗《两相思》。这种特殊的体裁继承了反复吟唱的艺术特征,歌词顺读倒读语意皆通。情感随意向变化,而意象又随着情感更新,回环往复,使得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比普通的诗词更为强烈。词中第一句“枯眼望遥山隔水”借景抒情,用一种望穿秋水的目光来表达对爱人的极度思恋。整首歌曲的歌词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由七字构成一句,字句较为方整,一共四句,都是以排比句的手法。整段歌词相互联系,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特色。
第一段歌词中以景代情,即使隔着千山万水,一眼望到秋水,眼睛都看枯了,却还是没有见到自己思恋的家人。歌词中的“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以酒消愁,想寄托什么思念却又无从下笔,别是一番滋味上心头,刻画了一位思念成疾的苦情丈夫。
在进入第二段的歌词后,歌曲的整体情绪发生了一些的变化,从一种平缓的诉说的情绪变得激昂,直抒胸臆。特别是那句“孤灯夜守长寂寥,夫忆妻兮父忆儿”在歌中重复了三次,用“孤”“ 守”“ 忆”赋予了歌曲暗淡的色彩和情绪基调。通过李禺的诗,李砚笔下的曲,使所表达的情感得到了统一。促进音乐动力的同时也强化了主题。对比而言,后半段的情绪就更显得更激动一些,对家室的思恋如哭诉般地汹涌而至,表达了内心想与家人长相思守的心愿。
歌曲的尾声,用一个呜字,仿佛是呜咽般的在祈求能和家人团圆。最后回到“夫忆妻兮父忆儿“结束全曲。使主题得到升华,把主人公的情愫[]寄到更远的地方。
(四)钢琴伴奏分析
全曲旋律质朴悠扬,深刻地传达出孤独凄凉、思恋之意。歌曲伴奏的引子部分在高音区进行,附带连音线,平缓地进入了歌曲的主体部分。
歌曲演唱部分的钢琴伴奏以中弱的力度记号进行着,主要是为了衬托人声,伴奏音型主要采用左手半分解加右手柱式和弦连续进行。其中A段主要采用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并结合连音线,形成2+4的节奏组合,改变了传统的重音位置。过渡到B部分加入了六个小节的间奏,后三个小节用连续的八度进行把歌曲推向了高潮。B段的40小节处还加入了从属音到主音的八度下行级进运动,推向了“孤”字。
三、总结
以上是本人对于古诗词新曲《两相思》的研究,通古至今,大多数歌曲都是诗歌与音乐结合的产物。前有古人诗作抑扬顿挫,一片宫商;后有才人诗乐相融,成于乐章,诗”与“歌”的融合是文学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这种灵动的交融,碰撞出许多绚丽的火花,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和艺术造诣。古诗词艺术歌曲《两相思》在典雅悠扬的音乐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它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呈现出中国的民族特色。音乐虽然是个视听艺术,但我们应该引导听众了解背后的相关文化,激发听众的共鸣和文化认同感,让听众深入地思考其中带给我们的审美价值。因此可以看出,音乐需要传承,并且还要不停地与时俱进,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不管是古诗词还是古诗词艺术歌曲,都是我国璀璨的艺术瑰宝。
姓名:杨菁(出生年份—1999年),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江西南昌,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研究方向:音乐表演,声乐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