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以淮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为抓手 践行“两山”理论

孙国梁 孙健
  
文理媒体号
2024年5期
1.蚌埠市承禹水利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安徽蚌埠 2.安徽省蚌埠市河道管理处 安徽蚌埠 233001

摘要:科学的理论需要实践的检验。蚌埠市“靓淮河”工程的成功实施和良好的效果,向生态环境系统治理要效益,打造发展与保护融合共赢的新方案,切实践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关键词:淮河河道 生态修复 践行 “两山”理论

Abstract: Scientific theory needs the test of practice.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and good effect of the "Beautiful Huaihe River" project in Bengbu city seek benefits from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governance, create a new win-win plan of integrating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and effectively practice Xi Jinping's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Huaihe River riv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actice of "two mountains" theory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理论)等一系列创新理论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安徽省蚌埠市地处淮河流域中游,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定位的淮河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原经济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和区域战略于此高度叠加。蚌埠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面对穿城而过的淮河,以实施主城区淮河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以下称“靓淮河”工程)为抓手,向生态环境系统治理要效益,打造发展与保护融合共赢的“蚌埠方案”,聚集淮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叠加效益,释放能量增加城市韧性,这是靓淮河打造长三角生态系统治理新样板的关键所在,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蚌埠的生动践行。

一、深刻领会“两山”理论的科学内涵

“两山”理论包含三个层次、六对关系即:“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个层次。六对关系是绿水青山包含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保障支撑着金山银山;绿水青山超越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保护绿水青山。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科学指南。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写入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凸显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顺应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有序发展、健康发展的潮流,体现了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是新时代所需要的现代人类中心论。“两山”理论所强调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福泽后世的伟大事业,对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二、实施“靓淮河” 践行“两山”理论

1、实施与践行

2021年10月,蚌埠市启动建设“靓淮河”——蚌埠市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打造“堤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城市中心公园,推动蚌埠市由“跨河发展”向“拥河发展”的巨大转变。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这是一次历史的机遇!“靓淮河”工程通过对河道切滩、拓槽、疏浚,使淮河主河道拓宽为500米左右,洪水下泄顺畅,蓄水能力新增480万立方米;切滩弃土加固堤坝背水面,大幅提升“百年一遇”堤防等级,减轻了汛期防洪压力,确保淮干两岸城市安澜,人民安居。在大堤的南岸和北岸背水面堤脚建成了双向六车道和双向四车道的滨河大道,并修建湿地公园、休闲健身广场;连通水系,栽植花草树木,进行生态修复,建成了多个城市绿肺。淮河两岸的工业、农业、商业、文旅等产业得到全方位提档升级。机声轰鸣震长空,淮河两岸绽新容。千般华彩今重塑,万种风情迎宾朋。打开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质、优化营商人居环境,蚌埠人民终于有了新时代的“城市客厅”。“靓淮河”工程的实施,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优化了沿岸空间布局,促进了区域统筹发展。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这项全长26公里、治理面积达到52平方公里的靓化工程,已初见成效。淮河水更清了,天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2023年8月24日,“靓淮河”工程生态环境部作为全国首个“推进生态环境重大工程实施”典型示范案例发布推介,同时也被安徽省评为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佳”案例。

2、核心理念与总体思路

“靓淮河”工程最核心的理念是生态修复与保护,以“一川清、两滩靓、三脉通、十景红”为总体布局,最终将撬动城市防洪、交通、航运、生态、观光、商业等多种业态协同融合发展。蚌埠市明确提出:“以淮河为中心,东西拓展、拥河环湖、南岸提质、北岸扩容”的总体思路,以“靓淮河”工程为纽带,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现代化生态城市,奋力推动蚌埠从“跨河发展”向“拥河发展”历史性转变。在把过去割裂城市脏乱差的“集中带”打造成风景秀丽的“景观带”和人人共享的“幸福河”。

3、主要工程措施

通过切滩拓宽水面至550~600m,滩地根据水位变化分级塑造,布置湿地公园、国家马拉松自行车赛道、休闲道路、休闲广场、体育公园、点缀耐淹乔灌木、堤防结合生态廊道和滨河大道进行提升改造,建设城市阳台、局部结合老蚌埠历史文化重展老蚌埠商贸。深入推进“水岸同治”生态修复。坚持凡土必绿、能绿尽绿、贯通水系、净化水质,结合城市排水口和排污口整治规划建设多个亲水公园。利用淮河丰水期短、枯水期长和丰枯水位变化大的特点,通过临水滩地削坡、近堤滩地抬高,形成坡度1:8—1:10的堤防迎水面大缓坡,因地制宜建成枯水期湿地公园、丰水期过洪的滩地形态。加强防洪排涝、供水补水能力建设。完成河道切滩、拓槽、疏浚、清淤土方480万立方米,拓宽主河道至500米,主河槽泄洪断面增大30%。利用清淤弃土加固堤坝背水面,构筑堤顶宽度35—65米的“超级堤防”。实施总投资3.37亿元的龙子湖枢纽工程,系统解决城市内涝、龙子湖补水、方邱湖片区排涝灌溉等问题。实施配套工程建设。通过河道挖深等措施,使主航道下沉至8米高程、新增4米水深,运能大幅增加。南、北滨河大道建成通车,缓解交通拥堵压力。打造“文化长廊”“体育公园”,增设娱乐设施,全面优化蚌埠主城区淮河两岸环境,打造“城市客厅”。

三、工程效益

3.1防洪效益

着力构筑城市安澜防洪系统。一是有效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减轻汛期防洪压力,确保城市安全。二是河道蓄水能力新增480万立方米,全面提升“留水”“用水”效益。三是龙子湖枢纽工程建成后,将使城市东片区排涝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至30年一遇,同时新增8立方米/秒的灌溉补水功能,使得城市防洪排涝供水蓄水补水标准大幅提升。

3.2生态效益

持续改善淮河水生态环境。项目实施以来,已新增水面约700亩、城市绿地约3300亩,年净化污水约912.5万吨,淮河干支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淮河蚌埠闸上、沫河口国控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及以上,2023年5月淮河干流蚌埠段上游断面水质Ⅲ类、下游断面水质达到Ⅱ类。 塑造了“人水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城市格局。明确将生态资源和生态规律置于首位,在保护和修复淮河生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理,对淮河主城区段的原始生态、荒野状态进行保护性开发和重塑,使其成为贯穿主城区的“生态绿轴”“城市绿肺”“市民公园”,顺应了城市发展需要和两岸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3.3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现状摸排和现行基准地价测算,通过“靓淮河”工程实施,沿线可挖潜约2.7万亩土地,可实现居住、商业商务、产业三大类出让收益总计超70亿元。通过建设主题公园,赋能地域人文历史文化内涵,补齐公共服务功能短板,打造市民游览观光、休闲健身的优选地。付出必有回报,在“靓淮河”工程的进展与完善中,在2023年的“五一”劳动节,蚌埠市终于“火出圈”了,花如潮、人如海,400多万游客打卡蚌埠,实现旅游收入14.94亿元,“五一”前后,还整合推出一系列的文旅活动,游人惊呼:景好美、人好亲、美食好吃!

3.4 城市模式

推进了“发展保护协同共进”的拥河发展城市模式。通过生态系统治理、沿线路网建设、区域环境更新,挖掘生态经济价值,持续改善淮河沿岸面貌,显著提升中心城区形象,不断优化城市格局和经济布局,推动人气向沿岸集聚、商业布点向沿岸集中,有力撬动两岸商业、文化、观光、健身、养生、旅游等产业,形成拥河发展的新形态。实现了“综合施策、系统治理”的科学治理城市体系。城市因水而美、市民因水而乐、产业因水而兴。激活两岸业态,走“经营城市”之路。将城市闲置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源、发展资源,用水利工程的“里子”,妆点了城市更新的“面子”,搭起了产业发展的“架子”,提升城市多功能、激活经济多业态的治理成效初步显现。

四、经验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安徽,高度赞誉安徽良好的生态环境,强调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

靓淮河工程“因地制宜建成枯水期湿地公园、丰水期过洪的滩地形态,新增绿地,净化污水,从根本上改变了蚌埠市主城区淮河河道的生态环境,夯实了城市发展的绿色底色。工程建设前后的显著对比,为市民上了一堂生动而现实的生态环保课,淮河河道环境的改善以及淮河水质的优化,有效激发了市民对于保护母亲河乃至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动自觉。相比沿淮一些城市,靓淮河工程开始的时间短但成效显著,可以将成功的经验做法向上下游因地制宜推广复制,实现“水清、河畅、堤固、岸绿、景美、人和、业兴”的有机统一,让淮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淮

结语

地球只有一个,绝对不能破坏绿水青山,遗患后世。生态兴则文明兴,人类继承祖先遗产,必须保护绿水青山,给子孙后代留下金山银山。深刻理会“两山”理论,通过靓淮河工程统筹推进治水、管水、保水、护水和兴水工作,增强淮河的生态、防洪、人文、经济等功能,进一步保护好淮河的水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赵丽娜.靓淮河何以韧性【N】蚌埠日报,2023(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