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

杨松兰
  
文理媒体号
2024年66期
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省邵阳市 422000

摘 要:论文梳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指出教学内容、教师传承能力及学生认知兴趣方面存在的问题。接着提出文化传承的策略建议,涉及整合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师资培训和开展多样活动。同时,文章继续探讨文化发展路径,强调结合现代技术、融入职业素养、校企合作。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有效分析,研究力求创新语文教学手段,助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同时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传承与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积淀的结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它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然而,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着课程内容更新缓慢、教师传承能力不足、学生兴趣缺乏等挑战。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本次将重点讨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现状、策略和路径,以期助力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往往呈现出碎片化和边缘化的现象,虽然课程中会涉及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和传统节日文化,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教学内容多以应试为导向,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此外,教师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能力和意识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有较深的理解和热爱,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也有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教学方法掌握不足,难以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从学生角度来看,当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普遍较为浅显,兴趣也相对有限。一方面,学生受现代流行文化的影响较大,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不足;另一方面,教学方式的单一和缺乏互动性,使得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成为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传承策略

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适当的策略作为支撑,课程资源整合、教法创新、师资培训、活动组织等都是关键策略。

2.1整合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需要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成语、典故、历史故事等,并将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1]。此外,引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如方言、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使学生在了解地方文化的同时,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生动、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传统文化。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动画等,使传统文化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2.3强化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是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院校应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传统文化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使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更多传统文化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此外,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探索适合学生的传统文化教学模式,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4开展多样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院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可以举办诗词朗诵比赛、书法展览、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社团,如戏曲社、国画社、武术社等,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发展路径

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想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开拓可行、科学的路径。

3.1结合现代技术,拓展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发展,现代技术为传统文化的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院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手段,创建更加生动、互动的教学环境。例如,通过V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古代文化场景,或者利用AR技术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传统文化知识。

3.2融入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这些都是学生在职场中不可或缺的素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将传统文化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2]。例如,通过学习古代圣贤的处世哲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传统礼仪,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职业形象。

3.3校企合作,搭建传统文化实践平台

院校应与企业合作,共同搭建传统文化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将传统文化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机会。例如,与文化企业合作开展传统文化项目,让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营销等环节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此外,企业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结束语:

当前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重要教学任务,研究建议通过整合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师资培训和开展多样活动,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同时,结合现代技术、融入职业素养、校企合作等发展路径,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语文教学要继续深化改革,以期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职业能力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参考文献:

[1]沈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 2021(8):51-52.

[2]高玉芳.高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尝试[J].语文世界(中旬刊),2023(12):68-6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