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高校美育工作路径研究

——以石家庄高校美育平台建设为例

刘丽 黄蕾 王利素
  
文理媒体号
2024年67期
石家庄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高校美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高校美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高校美育不仅是美育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价值观的培养。以石家庄高校为例,构建美育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创新美育形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与人文素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持。本文以石家庄高校美育平台建设为例,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对高校美育工作路径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美育;美育平台;本土文化

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对高校美育的要求

1.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其核心内涵包括文化自信、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旨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构建具有时代性与民族性的文化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建设被视为增强国家软实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力量。新时代文化思想强调文化自信,即对中华民族文化独特性、先进性以及世界影响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传承上,还体现在对现代文化发展的创新与超越上,这种自信不是盲目自大,而是在全球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以开放的心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从而形成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文化格局。新时代文化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文化创新。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阶段,文化创新不仅是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变革,还包括文化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意味着要打破传统的僵化框架,将科学技术、互联网等现代元素融入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在高校美育领域,这一创新思想要求教学内容、形式与手段的不断革新,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审美需求与精神需求。

1.2文化思想对高校美育的理论指导

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高校美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即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美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必须深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新时代文化思想强调,美育不仅仅是关于艺术审美的教育,它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美育应当超越传统的艺术教育范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构建全面的美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承担起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高校美育必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引导学生对自身文化根基的认知与认同,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其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传播和审美教育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育工作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运用新兴技术和现代媒介,创新美育的内容和形式。新时代文化思想强调,创新不仅仅是内容的创新,还包括形式的创新,尤其是在高校美育平台的建设中,应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美、感知美、创造美。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媒体艺术,使学生能感知艺术的多样性与当代性。美育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参与艺术实践、参观艺术展览、参与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和艺术认知,培养其创新意识与批判性思维。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美育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创新的动力源泉,推动高校美育朝着更加现代化、开放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 石家庄高校美育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2.1石家庄高校美育平台的基本概况

近年来,石家庄市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对美育工作的重视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指引,开始加强美育平台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发展与美育教育相融合。高校美育平台承载了艺术课程的教学功能,整合了校内外美育资源,构建了多元化的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播渠道。首先,石家庄高校的美育平台通常包括线上与线下两部分:线上部分依托互联网技术,提供丰富的美育资源、课程体系和艺术资讯传播;线下部分则涵盖校园艺术活动、艺术课程教学以及与本地文化资源的合作项目,形成校内外一体、线上线下联动的综合美育体系。平台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当代艺术结合,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其次,石家庄高校美育平台的建设注重资源整合与共享,许多高校之间通过合作交流,实现了美育资源的互通。例如,部分高校联合本地文化机构、博物馆、艺术馆等合作单位,共同推出艺术名家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美育项目,充分发挥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省会的文化辐射作用。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认知,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传播与创新。美育平台注重个性化发展,开设选修课程、艺术工作坊等,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选择,全面拓展其艺术修养与综合素质。

2.2美育平台建设中的主要成就与问题

首先,石家庄高校在美育平台建设中的一大成就是实现了美育的系统化与规范化发展。多所高校以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美育课程体系,将美育融入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中,确保美育课程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例如,部分高校在必修与选修课体系中增设了艺术类课程,开设了如音乐鉴赏、戏剧表演、书法艺术等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大学学习期间接受全面而系统的艺术教育。同时,许多高校还专门成立了美育教育中心,统筹管理各类美育活动与资源配置,确保美育工作顺利实施并持续改进。通过这些举措,石家庄高校逐步构建了美育的全方位教育体系,使美育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还通过艺术展演、文化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延伸至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全员参与、全程育人的美育环境。然而,石家庄高校美育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资源不均衡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部分高校由于资金、师资、场地等条件限制,美育课程的设置和美育活动的丰富性存在局限性,导致美育资源的覆盖面不足。一些学校的美育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美育资源的丰富性和系统性较为欠缺,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未能达到预期。尤其是艺术师资力量的匮乏,一直是制约美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在一些高校,美育教师的数量有限且学科专业背景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对多样化艺术课程的需求,导致美育教学质量的深度与广度存在不足。其次,美育平台的创新性与互动性仍有待提高。虽然许多高校已经开展了线上美育平台建设,但大多数平台的功能局限于资源提供和信息传递,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学生的参与感较低。此外,许多高校的美育课程和活动形式相对传统,未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来增强艺术教学的体验性与沉浸感,限制了美育平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育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力。

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下石家庄高校美育平台建设优化策略

3.1加强政策支持,优化管理体制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美育管理机制,制定系统化的美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目标明确、有序推进。在管理架构上,建议学校成立专门的美育工作委员会,由相关校领导、艺术教育专家和外部文化机构代表共同组成,负责统筹校内外美育资源和活动安排,确保各类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协调性,形成全方位管理、全流程控制的工作模式。石家庄高校要建立美育评价与激励机制,将美育工作的开展与教师的绩效考核以及学生的学业成绩挂钩,以此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教师方面,需将其在美育教学中的创新性与参与度纳入绩效评估体系,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加入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和创新教学手段。学生方面,可以设立美育学分考核制度,将学生参与艺术活动、课程学习的表现纳入毕业要求,从而增加美育的参与度和重视程度。学校应设立专项的美育发展资金,用于支持美育平台的建设,包括课程开发、外部艺术资源的引进以及教学研究项目等,定期邀请外部艺术家、文化工作者进入校园,开展讲座、工作坊等活动,丰富教学内容。石家庄市的高校之间应加强协作,建立区域性的美育联盟,共享艺术资源和共同申请美育项目资金,提升美育平台的整体水平。

3.2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本土文化融入

石家庄高校应推动与本地文化机构的深入合作,深化校地融合,将地方文化资源纳入高校美育体系,与地方文化艺术团体、博物馆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等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合作机制,确保美育内容的持续更新和本土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高校应定期邀请本地的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名人走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艺术工作坊和现场教学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近距离的艺术交流中感知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文化认同感。石家庄高校还应依托本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系统地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课程。具体可以考虑将河北梆子、剪纸艺术、石雕等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纳入美育课程中,这些地方艺术课程不仅限于线下教学,还应利用美育平台的数字化建设,将这些内容制作成线上课程模块,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学习资料,以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的教学模式。例如,以高清影像、艺术家访谈视频等形式展示河北梆子经典剧目的演绎过程,并为学生提供线上互动环节,进一步深化学习体验。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地方文化节日、民俗活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学生在真实的文化场景中进行艺术创作和文化体验,带领学生走进河北省的文化保护基地或古老的工艺作坊,实地考察与动手实践结合,从艺术制作的技艺和背后承载的文化历史入手,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3.3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化培训

高校要系统制定美育教师的培养计划,以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方式,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首先,为美育教师提供定期的国内外交流学习机会,与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艺术机构合作,选派优秀的美育教师进行短期或长期进修,参与国际化的艺术交流活动,开阔其国际视野,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艺术发展动向和教育理念,从而将这些前沿的理念与本校的美育教学相结合,推动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其次,定期邀请知名的艺术教育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和工作坊,组织多样化的艺术交流工作坊,为美育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促进教师与外部艺术界的互动与合作,激发他们的教学灵感。学校可以采取外聘讲师、短期合作项目等形式,邀请一线艺术家或专业团队参与课程教学,从而丰富美育课程的实践性和多样性,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的艺术元素与思维方式。最后,高校还应鼓励跨学科的教师参与美育课程设计,形成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将美育与历史、文学、哲学等学科相结合,开发具有跨学科特色的课程模块,在艺术教育中融入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议题,从而拓宽学生的艺术理解。例如,在讲解艺术史时,教师可以与历史系、社会学系合作,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增强学生对艺术与社会的综合认知。

3.4完善美育平台,创新技术应用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引领下,石家庄高校美育平台的建设应紧跟技术发展步伐,积极推动数字化和创新技术的应用,以提高美育的传播广度和教学效果。美育平台的数字化可以扩展美育的教育空间,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学生的艺术体验与审美能力。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美育平台的数字化投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手段,开发虚拟艺术展览、虚拟艺术课程等内容,让学生利用线上体验参观艺术博物馆、参与艺术创作等活动,实现沉浸式的艺术学习。例如,结合虚拟艺术工作坊的形式,让学生在线上与艺术家互动,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与技巧。还应建立开放性的美育资源库,整合国内外优质的艺术教育资源,供师生随时在线学习和使用。数字化美育平台不仅限于课程的提供,还要以社交媒体、在线论坛等方式增强学生的互动性与参与感。学校应鼓励学生通过线上平台发表艺术作品,进行艺术评论与分享,形成学生间的美育共同体,促进学生在互动中共同提升审美素养。为了增强数字化美育的影响力,学校还可以与知名艺术网站、在线教育平台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化美育课程,打破校园的地理界限,实现全球化的艺术教育共享。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石家庄高校美育平台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丰富的内涵。加强政策支持与管理体制、深化校地合作、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推动数字化技术应用,石家庄高校可以有效提升美育平台的整体质量和教育效果。这些具体措施不仅有助于丰富美育内容,提升教学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自信,促进其全面发展。展望未来,石家庄高校美育平台的不断优化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与创新作出积极贡献,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深度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琳,王荣霞. 元宇宙赋能高校美育的意义、风险及对策研究 [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 (04): 70-76.

[2]杨敏. 第二课堂赋能高校美育实践路径构建与实施 [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 23 (02): 33-37.

[3]黄晓璇. 美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进路 [J]. 汉字文化, 2024, (11): 187-189.

[4]殷石.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校美育工作 [J]. 绥化学院学报, 2024, 44 (06): 99-101.

[5]许宝丹. 新时代高校美育实践路径探索 [J]. 艺术教育, 2024, (05): 278-281.

[6]庞跃雷. 高校美育课程融入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J]. 中国包装, 2024, 44 (04): 162-164.

[7]马娜,蒋明. 新时代非遗传承视域下的高校美育教学模式研究 [J]. 艺术教育, 2024, (03): 57-60.

[8]刘健婷,万蓓,詹麒. 新时代高校美育实施:意涵流变、逻辑遵循与路向建构 [J]. 江苏高教, 2023, (10): 99-103.

作者简介:1.刘丽,出生年月:1975.8,女,汉族,籍贯:河北省邯郸市,所在院校:石家庄学院,职称:副教授 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2.黄蕾,出生年月:1989.10,女,汉族 籍贯:河北省灵寿县 所在院校:石家庄学院,职称:讲师   学历:研究生  学位:硕士  研究方向:美术教育3.王利素,出生年月:1990.04,女,汉族 籍贯: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所在院校:石家庄学院,职称:讲师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研究方向:数智化非遗研究

课题来源:石家庄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4年度石家庄社科专家培养项目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的高校美育工作创新路径研究--以石家庄高校美育平台建设为例”,课题编号:2024zjpy5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