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探索艺术歌曲《山中》的音乐表达与情感传递
摘要:本研究以中国艺术歌曲《山中》为研究对象,对陈田鹤的音乐创作和歌词表达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运用音乐学、美学、文学等学科理论,文章旨在揭示《山中》所呈现出的音乐特征、歌词魅力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山中》在音乐创作和歌词表达方面均展现出陈田鹤独特的艺术才华,同时也为研究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陈田鹤 中国艺术歌曲 《山中》音乐美学
中国艺术歌曲作为现当代音乐领 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表现手法。这种音乐形式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与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元素,成为国内外广受关注的艺术形式。陈田鹤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杰出代表之一,其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山中》作为陈田鹤的代表作之一,具有丰富的音乐内涵和优美的歌词表达。因此,本文选取《山中》作为研究对象,对陈田鹤的音乐创作和歌词表达进行分析。
一、音乐家简介
陈田鹤,原名陈启东,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陈田鹤出生于动荡的1911 年,其一生见证了五四运动、抗日战争以及新中国建设的初期,见证了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到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变革,也见证了社会环境发生的巨变。也正因如此,受到了不同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不同时期的音乐创作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些作品风格的变化也间接反映了当时历史的发展历程,同时折射出陈田鹤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的众多音乐作品潜藏着其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和人生阅历,富含深远的内涵。
二、婉约柔美的歌词意境
徐志摩的《山中》作于 1931 年 4月 1 日,发表于同年的 4 月 20 日《诗刊》第 2 期,后收入在其第三本诗集《猛虎集》中,为徐志摩后期诗作的名篇。《山中》作为徐志摩的代表诗作,也有着其创作上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特色。
全诗优雅的旋律与谐美的韵律是其音乐美的集中表现,总共四节,每节四行,每行又为两到三个词组构成的节拍,其中奇数行为三个词组构成的六字句(例如:织成、一地、松影;吹醒、群松、春醉。),节奏较为松缓;偶数行为两个词组构成的五字句(例如:听、市谣围抱;是、何等光景。),且每一句开头对比奇数行开头的双音组变换为单音组,行文速度较于前一句稍有加快。再有全诗基本以奇数行为发展,偶数行押韵,整首诗就在这奇偶交错、一缓一急的流动中具有了音乐美。
《山中》每一节都能让读者联想到一副秀雅清婉的画面。恰如诗的第一节所描述到,庭院深深,月光如洗,松影如织,万籁俱寂。诗人以朴素的笔调,勾勒出了一副恬静的明月晚照图,不失为诗中有景,景中有情。此外,这首诗在诗句的组合上疏密有致,相映成趣,但排列均衡整齐,呈现出清整的建筑之美。
三、诗乐合一的曲调特征
中国诗词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少诗人在文字上结合以曲调节律做文章。也正是由于这些诗歌具有独特音乐性格,后来不少作曲家根据这些诗词佳作改编并谱曲为乐曲。因此,我国艺术歌曲的诞生固然离不开各代文人的参与创作。中国艺术歌曲要达到诗与乐合二为一,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就必然要求作曲家的音乐创作在贴合诗词节律之余,更要还原其中的古风雅韵。《山中》亦是陈田鹤艺术歌曲中“诗乐合一”的典范。
艺术歌曲《山中》以降 A 大调为主调,进行速度主要采用如歌的行板(Andante);3/4 拍与 6/8 拍运用交替有序,使整首作品曲调清新雅致,宛转悠扬,富有律动。全曲结构为典型的再现单三部曲式,其三个部分在意境和音乐形象上有着鲜明的对比,再加以简约的引子、间奏和尾声,使得这首作品结构完整,曲成于思。
一、引子(1-2):
引子为旋律进入的前两个小节,其中左手的钢琴伴奏部分以低八度奏出主旋律部分的音调,开篇即揭示了主题旋律,且在之后的再现部分又连续出现,贯穿全曲。这一句旋律由六个音构成,其旋律走向呈以下坠感;再加上逐渐厚重的柱式和弦构成的三连音节奏来进行铺垫,这样的音响效果衬托出月夜的静谧与深沉,也揭示了歌曲的情绪和韵调。轻缓的三连音叠奏伴以钢琴朦胧的音色,勾勒出一副有月,有松,有影的幽美画面,仿佛让人置身于的恬静淡然的夜色之中。
二、A 部分(3-18):
共 16 小节,节拍为 3/4 拍,由对称方整的(4+4+4+4)四个乐句构成,旋律的发展为典型的起(3-6)承(7-10)转(11-14)合(15-18)结构。
第 3 小节-第 6 小节:主旋律部分开始进入,此时伴奏音响减弱以结合渐入的人声达到一种飘然而至的弱声的效果。旋律声部前两小节为全曲的核心旋律,由 c 音为起始音,呈曲折发展,下行至降 e 延长,富有矛盾感和抒情性。此处旋律紧贴歌词,一字一音,好像在碧月松影下喃喃自语。“谣”和“围”为 f 到 c 的五度音程跳进,有大胆前驱之势,赋予“皎洁月夜”中“一丝波澜”。
第 7 小节-第 10 小节:伴奏部分为旋律部分的自由模仿并“如歌的”配合着主旋律,左手钢琴伴奏由单音扩展为八度,且第 9 小节旋律部分出现了与右手伴奏音型相衬的三连音,使得音乐更加醇厚。同样在第 9 小节,在“月”的后半拍,突然将 re 还原,出现了短暂的离调,使歌曲的意境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暗示后面部分的转调。此时在看似平静的音乐氛围之下,歌曲的情绪正在暗涌向前。
三、B 部分(19-29):
共 11 小节,由对比性的两个乐句和两个小节的过渡间奏构成(4+5+2)。这一部分的音乐情绪逐渐翻腾起来,节拍和速度由前一部分的 3/4 拍行板变换到 6/8 拍小快板(Allegretto),伴奏部分的形态对比 A 部分作出了大幅改变。此处的音乐情绪达到了整首作品的最高潮,虽然只有一句诗词,但作曲家用了一整个段落来处理;旋律声部的大幅跳跃、大量变化音的加入,使得这一部分充满浪漫主义氛围。
第 19 小节-第 22 小节:调性由降A 大调转入其下属的降 D 大调,小七和弦的使用使得和声的色彩更加丰富有层次,钢琴伴奏部分的织体由之前的
柱式和弦和轻柔的三连音进行变换为左右手交替的分解式十六分音符的琶音,流动的织体正如“一阵清风”,“攀附月色”于群松中浮动,此处伴着进行速度的加快,音乐更富有动力和连贯性;旋律部分则以一种绵延的感觉,被伴奏衬托着,短短一句包含了渐强和渐弱的处理,张弛有度,为下一句的推动做足准备。
第 28 小节-第 29 小节:此处为过渡的间奏部分,由上一句的材料发展而成,由于 27 小节最后一个音为 E 大调中的导音,这里作曲家运用和声的变化进行将其解决,调性平稳转回主调降 A 大调。
四、A1 部分(30-37):
共 8 小节,仍然为对称方整(4+4)的两个乐句构成,节拍和速度回到开始的 3/4 拍行板。钢琴伴奏和旋律声部对比 A 段有明显的再现性,为 A 段的紧缩再现,使得整部作品前后呼应。第 30 小节-第 33 小节:音乐一开始伴奏织体就回归到 A 段起句,旋律部分为 A 乐段承句的向下三度模仿,此时情感更加抒情绵长。31 小节第二拍伴奏织体短暂的变化为快速下行的琶音,听感上呈现“下坠”之感,迎合了歌词中的意境,形象地描绘出“新碧掉于窗前”。
第 34 小节-第 37 小节:旋律部分为上一句旋律的向上三度模仿,也是A乐段承句的变化再现。“叹息”一词的旋律中,作曲家将其写为上行附点节奏型结合六度的下行,延长错落之间巧妙的呈现以“叹息”之感。“不惊你安眠”,加入短暂的渐强渐弱处理和自由延长,将整首作品的音乐情绪进行最后一次推动。
五、尾声(38-40):
借旋律部分的一丝余音,尾奏三个小节用以基本的材料进行,在弱力度下以五声音调缓缓上升,最后停在了主和弦上,在朦胧的色彩中收拢全曲。
综上所述,由《山中》一曲,可见陈田鹤在进行艺术歌曲创作时,追求音乐与诗词的融合,使其相互衬托从而达到“诗乐合一”的境界。这首作品在创作上并无复杂的炫技和结构,却在一字一句间展现出陈田鹤在文学和艺术领域的至高造诣。他用音乐精妙地诠释了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的绝美意境,凸显了其作品闲致雅静,含蓄浪漫的艺术特色。
四、中西合璧的艺术体裁
中国艺术歌曲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音乐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 20世纪初。作为一种深受欢迎的音乐体裁,中国艺术歌曲既继承了德奥艺术歌曲的特征,又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色,同时受到汉语语言的独特魅力影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艺术歌曲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一时期创作的中国艺术歌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歌词文学美。中国艺术歌曲的歌词大多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歌创作大国,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和丰富的诗词文化。这些丰富的诗歌文化为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文学素材和灵感。在艺术歌曲的歌词中,常常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象征等,将自然、社会、人类的各种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极情尽致。这些歌词不仅仅是歌曲的装饰,更是传达歌曲主题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其次,音乐形式独特。中国艺术歌曲在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能够深刻表现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在旋律上,中国艺术歌曲注重运用民族调式和音阶,以及细腻的旋律线条和波谲云诡的音色,从而形成独特的民族风味。在和声上,中国艺术歌曲注重运用多声部思维和复合功能,以及色彩丰富的和弦与和谐的和声音响,从而使得作品更具有立体感和回味性。在节奏上,中国艺术歌曲注重运用复杂的节奏组合和节拍变换,以及灵活自由的节奏形态,从而使得作品更具有动力感和生动性。
最后,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国艺术歌曲传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思想精髓,如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等。这些价值观和思想精髓在中国艺术歌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应用,为现代音乐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和文化支撑。
五、结语
迄今为止,中国艺术歌曲已经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与西方艺术歌曲相比,中国艺术歌曲是一个具有广泛内涵的概念,其受众群体在不同时间、空间中呈现出多样性。[4]20世纪 20 至 40 年代的作曲家们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陈田鹤艺术歌曲《山中》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深刻的歌词内涵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作为现当代中国艺术歌曲的代表之一,该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希望本文能够为进一步研究陈田鹤的艺术歌曲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杨坤,苗雨.艺术歌曲《山中》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处理[J].当代音乐,2021,No.647(02):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