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安全文化的采矿工程施工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

曾庆奎
  
文理媒体号
2024年61期
420684198606185033

摘要:在采矿工程施工中,安全始终是首要考量。随着对安全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如何更有效地识别、分析并应对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基于安全文化的采矿工程施工不安全因素,提出科学的分析方法和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保障工程安全、构建持久的安全文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安全文化;采矿工程;施工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采矿工程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地位愈发凸显。然而,这个行业所面临的安全生产挑战不容忽视。采矿工程因其特殊的地下作业环境、频繁的高负荷设备运行以及处理的危险物质,使得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据统计,全球范围内,采矿业的事故率长期居高不下,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身伤亡,还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提升采矿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当前采矿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和安全工作结合的产物,其核心理念在于全员参与、预防为主、持续改进。它倡导将安全意识深深植入每个员工的日常行为中,从源头上减少安全风险。在采矿工程中,安全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成熟的安全文化可以促进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得他们不再仅仅依赖于规章制度的约束,而是自发地遵守安全规定,主动识别和预防潜在的危险。这种文化的建立和深化,是降低采矿工程事故率、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的有效途径。

二、不安全因素分析

在采矿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多种多样,涵盖了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等多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采矿工程安全风险的复杂网络。明确和深入理解这些不安全因素,是制定有效安全对策的前提。

人为因素是影响采矿工程安全的重要环节。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技能水平以及对安全规定的遵从程度,直接关系到作业的安全性。安全培训不足可能导致工人对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的掌握不足,从而在实际操作中产生失误。例如,一项研究显示,约有30%的采矿事故是由操作不当引起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有效安全培训的结果。此外,施工人员的疲劳、情绪波动或违规操作,也可能引发意外。

设备老化与维护不足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不安全因素。采矿设备在地下环境长期高负荷运转,如果缺乏定期的维护和检查,设备的故障率将会显著增加。设备的突然故障或性能下降,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的事故,如机械故障引发的伤害,或是设备引起的火灾等。例如,在澳大利亚的一个金矿事故中,一部老旧的提升机因维护不良导致制动失效,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环境因素对施工安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下采矿环境通常条件恶劣,包括空气流通不畅、湿度过高、温度过热、有毒有害气体存在等。这些环境条件可能对施工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同时还会增加设备损坏的风险。例如,湿度过高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故障,而高温和有毒气体则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或急性中毒。

管理制度不健全是不安全因素的另一个关键来源。缺乏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完善的监管机制以及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会使得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失效。例如,如果安全检查流于形式,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整改,事故的发生概率将会大大增加。同时,事故后的责任追溯不力,也可能导致安全管理的松懈。

应急预案的不足也是影响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会降低施工队伍的应变能力,使事故的后果更为严重。例如,在2010年的智利圣何塞矿难中,尽管矿工们在被困地下期间表现出坚强的求生意志,但矿方的应急措施不足,导致救援行动滞后,影响了救援效果。

三、安全对策与建议

在认清了采矿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后,我们转向更为关键的议题:如何通过科学的对策和实际的建议,来改善现状,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基于安全文化的采矿工程安全管理,不仅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革新,更需要从员工的观念和行为出发,赋权他们成为安全的守护者。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采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一)强化安全教育与培训

提高安全素质是从源头上降低事故的关键。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的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理解并严格遵守。培训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操作、应急处理、危险识别和避险知识。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让员工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安全的重要性,有效提升其安全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对于新入职员工,应进行入职安全培训,确保他们对工作环境和潜在风险有充分了解。

(二)提升设备安全性能与维护管理

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基础。企业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老旧设备,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及时更新,降低因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风险。同时,建立设备故障报告和追溯机制,对频繁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根源,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鼓励使用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并提高生产效率。

(三)优化施工环境

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是保障施工人员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手段。企业应投入资源改善地下作业的通风、照明和温湿度控制,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积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测,确保空气质量和温湿度符合安全标准。对于湿度过高的区域,可考虑使用除湿设备,降低设备故障的风险。同时,注重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提供充足的防护物资,确保员工在恶劣环境中也能得到保护。

(四)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并确保责任的落实。强化日常的安全监管,通过定期的巡查、考核和反馈,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同时,完善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对事故进行及时、公正的调查,对责任人进行追责,以此强化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

(五)构建应急预案与演练体系

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涵盖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场景,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分工。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所有人员熟悉应急预案,提升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演练后应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迭代和完善预案,确保其在实际中能发挥效用。同时,与地方政府、救援机构建立紧密的联系,争取在事故发生时能获得及时、有效的外部支持。

通过以上安全对策和建议的实施,企业能够逐步构建起一个基于安全文化的管理体系,从制度、培训、设备、环境和应急响应等多方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这不仅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还能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基于安全文化的采矿工程施工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不仅有助于降低事故风险,而且是推动行业安全发展的重要路径。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创新性的安全工具和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不断强化安全文化,实现采矿工程的可持续安全。同时,这需要政策制定者、企业、员工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一个全面、立体的安全防护网。

参考文献

[1]张华, 和福平, 訾睿. 地下采矿工程施工的不安全因素分析[J]. 有色金属设计, 2024, 51 (01): 5-8+13.

[2]曹凯. 采矿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3, (15): 88-90.

[3]刘龙, 汪明镜. 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J]. 中国金属通报, 2021, (01): 83-8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