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安全性能评估与保障措施

叶园
  
文理媒体号
2024年48期
1.中国轻工业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1447

摘要: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安全性能评估与保障措施至关重要。评估涉及对系统潜在威胁的全面分析,采用定性定量等方法识别危险源,并提出安全性能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则包括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物理防护设备、重要设备冗余配置、工控网络安全防护、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等。这些措施共同确保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生产运营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性能评估;安全防护;大数据分析

一、安全性能评估概述

安全性能评估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对系统抵御潜在安全威胁、保障稳定运行能力的一次全面审视。这一定义旨在通过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系统性地检查系统在设计、实施、运维等各个环节中的安全性能,从而确保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评估的核心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并识别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深入剖析这些隐患可能引发的风险,为后续的安全加固和优化提供有力依据。具体而言,评估旨在评估系统面对内外部安全威胁时的防御能力,如网络攻击、恶意软件侵入、物理破坏等,同时提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以提升系统的整体安全水平。

二、安全性能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作为安全性能评估的基础,首先侧重于对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潜在风险的深入识别。这一步骤依赖于专家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通过审查系统设计文档、操作流程、历史事故案例等资料,结合现场勘查,识别出可能威胁系统安全的关键因素。专家依据行业规范、安全标准及个人经验,对这些因素进行逐一分析,评估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及发生的概率,从而初步划定安全风险的等级和范围。分散控制系统设置有自诊断的模拟诊断画面或报警窗,以便在分散控制系统故障初期时,能够直观、方便地将故障诊断信息显示,使其的故障位置能尽快确定。

定量评估则进一步通过数学模型与统计方法的应用,将定性评估中的主观判断转化为客观、可量化的数据。具体而言,通过建立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利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工具,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损失程度等关键指标进行精确量化,并依据预设的分级标准对风险进行细化分类。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为后续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综合评估阶段,则将定性与定量评估的结果进行有效整合,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与评价。通过对各项评估指标的对比分析、权重分配及综合打分,形成对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性能的综合评价报告。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风险应对策略。通过向管理层、操作人员及相关利益方通报评估结果,促进各方对系统安全性能的重视,共同推动系统安全性能的持续提升。

三、安全性能保障措施

物理安全防护是安全体系的基础,主要包括机房保护、设备安全以及系统备份与恢复机制。机房采用严格的门禁系统,仅授权人员可进出,结合监控摄像头实现全天候监控,有效防止物理入侵。同时,机房内配备防火、防水、防尘设备,确保设备运行环境的安全稳定。

对于关键设备,如控制器和重要仪表实施密封与防护措施,增加冗余配置以提升系统的容错能力。控制系统可靠性措施通常有:控制器、通讯模块、IO模块冗余配置,同时DCS应留有处理能力备用量,具备监测负荷率的功能,DPU的配置方案应既满足负荷率的要求,又满足控制功能分散的要求。宜对机组DCS控制系统的DPU故障是否会导致机组跳闸或其他安全事故进行安全性评估,有安全隐患的时,应重新分配DPU的功能。保证有99.9%的可用率。重要测点应冗余且独立设置,跳闸回路采取二取二或三取二逻辑。设置高可靠、高电源品质的控制系统电源。控制系统的接地及输入、输出线路的屏蔽与敷设按照控制系统的要求设计。

工业控制应满足的安全性能包括具有较高的网络安全性和健壮性。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有关要求,坚持“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综合防护”的原则,制定工控安全区域防护方案,建立边界访问控制,加强对黑客病毒的入侵检测;对主机操作设备进行安全加固,增强操作系统的安全级别;对控制大区的主机、网络、应用、操作进行安全审计,及时掌握工控区域的安全状态;利用工控安全管理平台及时发布各主机状态信息,利用安全设备,动态调整安全策略,保障防护生产区域的工控系统安全。管理信息大区与生产大区之间边界设置工业防火墙,实现逻辑隔离、报文过滤、访问控制等功能实现安全防护。在生产大区主交换机旁路部署一台工业入侵检测设备,实时检测工控大区的入侵行为,分析潜在威胁并进行安全审计。DCS控制系统人机交互站和边界处的通信网关机等,均应进行主机加固防护,提高交互设备操作系统安全。记录与安全相关的告警和阻断事件。生产控制大区内应部署一套工业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对生产控制大区进行流量审计。生产控制大区内应部署一套日志审计设备,能够对操作系统、数据库、业务应用的重要操作进行记录、分析,及时发现各种违规行为以及病毒、黑客的攻击行为,提升整体安全防御能力。制定访问控制策略,对访问权限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特定资源。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加密技术保护敏感信息不被截获或篡改,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进行应用。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软件,及时安装安全补丁,修复已知漏洞,减少被攻击的风险。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软件系统需进行异地备份,并建立容灾恢复能力,以应对自然灾害、人为误操作等突发事件对系统造成的影响。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软件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制定并持续修订符合行业标准与企业实际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界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目标及具体要求,确保各项安全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应不断优化应急响应流程,简化决策层级,缩短响应时间,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有效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与影响。定期组织安全培训,能够增强员工对潜在风险的认识,提升他们在面对安全事件时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安全性能评估与保障的持续改进

定期对安全性能评估报告进行细致审查,动态调整机制有助于构建灵活且高效的安全防御体系。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积极探索并应用这些新技术于安全评估与保障领域。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升威胁检测与响应的速度与精度;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处理安全事件,减轻人工负担;以及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保护敏感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等。通过技术创新,我们能够不断提升安全防护能力,有效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安全挑战。

结语

综上所述,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安全性能评估与保障措施是保障系统稳定运行、防范潜在风险的关键。通过全面的评估与有效的保障措施,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汪建春,胡晓进.基于分布式物联网的工业自动化安全性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18):5.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18.032.

丁子桓.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 2021(4):199-200.

袁崇辉,韩晓龙.化工机械设备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的应用与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2(11):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