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模式的构建与学生参与度提升

杨彩华
  
文理媒体号
2024年73期
新疆塔城市阿不都拉乡中心学校 834707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构建有效的课堂互动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不仅是教师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构建互动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策略。通过引入情境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学生参与度提升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积极的课堂互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还能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最后,本文为未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参与度;教学改革;

一、构建互动模式的必要性

(一)增强学习动机

互动模式能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当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及情境模拟等活动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思考和表达观点,从而增强学习的内在动机。

(二)促进知识转化

通过互动,学生有机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促进知识的转化与应用。例如,在讨论某一法律案例时,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其中,他们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法律条款的意义及其实际影响。

(三)培养综合素养

互动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助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沟通交流,增强了团队意识及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他们在讨论中也能学会尊重他人观点,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提升学生参与度的互动策略

(一)情境模拟

情境模拟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互动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与法律和道德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中进行自由发挥。这一策略可以围绕社会实际的法律纠纷、道德选择、社区事件等主题进行。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校园内关于 bullying 的情境,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受害者、施害者和旁观者等。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需要探讨各自的感受,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进而寻找相应的法律与道德规范。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角色转变加深对法律法规和道德价值的理解,还能体验他人面对类似问题时的心理状态。这种直接的参与体验,有助于学生增强同理心,锻炼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情境模拟还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由表达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模拟过程中能够提出基于自身感受的解决方案,增加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反思与融会贯通。同时,这种方法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让他们在不断互动中感受到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一种促进学生互动与交流的有效手段。在这类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某一道德或法律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分享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同时培养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能力。为了提高讨论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引导性问题,这些问题应当涉及道德判断、法律适用等方面,旨在挑战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如果学生在网上欺负同学,应该受到怎样的惩罚?”或者“诚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表现?”等问题,激励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指导者,更是促进者,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和包容的讨论氛围,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小组讨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讨论中,学生需要分析他人的观点与论据,进行反驳或支持,这种过程能够加深他们对道德与法律概念的理解。同时,为了鼓励积极交流,教师可以设立“最佳发言奖”或“最佳团队奖”等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成就感。

(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个强有力的教学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道德与法律问题。在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道德情境和法律案例。例如,在讨论“诚信”的课程时,可以邀请学生参与一个“信任的契约”场景,学生们可以以不同角色进行表演,如商人、顾客、朋友等,讨论在交易或友情中如何保持诚信。这种活动不仅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互动中引发思考。角色扮演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情感教育,它使学生能够在扮演他人时体验他人的情感。例如,当学生扮演受害者时,他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伤害与孤独,从而在心灵深处学习同理与包容,这有助于塑造他们的道德品质。研究表明,情感体验在学习道德观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与错的认知。

(四)多媒体与技术的应用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互动模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在线调查及互动软件)来增强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与道德或法律相关的视频案例,让学生分析视频中表现的道德困境或法律事件。播放后,可以设定小组讨论或全班分享环节,让学生讨论对于事件的看法和感想。这种多媒体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引导,促进他们积极表达自己对法律条款与道德规范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如教育网站和社交媒体)组织课外讨论与投票。线上活动可以激励那些在课堂上较为内向的学生参与交流,拓展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这种跨越传统课堂界限的学习方式,也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法律与道德知识的讨论,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参与度。

结束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构建有效的互动模式对于提升学生参与度至关重要。通过情境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互动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领会道德与法律的内涵,更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综上所述,通过采取适宜的互动策略与评估机制,教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与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与学生成长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道德法治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赖彩梅.小学道德与法治议题式互动课堂构建[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2023.

[2] 陈惠玲.浅谈课堂互动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1, 000(003):P.99-100.

[3] 蔡永进.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语文课内外, 2021(16):100-100.

[4] 窦国珍.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探究—情境体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有效策略[J].求知导刊, 2023(29):41-43.

[5] 李小倩.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J].小学时代(奥妙), 2021(11):63-6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