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探索与创新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实施变得尤其重要。本研究从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时代特点出发,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探寻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研究发现当前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多元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提倡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环境等多途径、多方法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教育形式能有效提升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塑造他们的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中小学生;教育创新
引言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本已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更为凸显。然而,现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实践过程中,不复少见的问题和瓶颈逐渐显现,如形式的单一和创新的匮乏。这些困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现在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如何打造多元化,能覆盖所有学习环境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使之真正落地并起到应有的效果,是我们这篇文章即将讨论和探讨的问题。
1、新时代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特点和现状
1.1 新时代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特点
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国家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视上[1]。随着中国的崛起,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变得尤为关键。爱国主义教育不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爱国情怀上,更强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实践。这意味着教育者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认同观,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心[2]。
另外,新时代强调实践性教育的重要性,爱国主义教育也需要贯彻实践[3]。通过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祖国的伟大成就和发展变化,从而产生对国家的认同和热爱。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形式,通过网络环境的利用,可以让学生更广泛地了解国家现状、历史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另一方面,新时代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难以满足时代需求,需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多元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应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环境等多种途径,旨在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这种多元化教育形式有助于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为塑造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奠定基础。
1.2 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现状与问题
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在当前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现状和问题。目前实践中存在着形式单一的倾向,主要体现在教育活动的方式和内容上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也面临着挑战,很难完全迎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再者,爱国主义教育在实践中容易陷入表面化、形式化的境地,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情感的真实性和深度产生质疑。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具体问题亟待解决。例如,一些地区和学校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另外,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新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无法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能被忽视,一些负面价值导向和信息媒介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产生消极影响,容易引起学生认同危机和文化认同焦虑。
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在现阶段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认真思考和探索。针对这些问题,应提倡多元化的教育方式,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以更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方式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核心价值观。
2、创新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方式的探索
2.1 多元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在当代社会,多元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是推动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升的重要途径[4]。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举办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等,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感受爱国情怀。社会实践是实现多元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国家发展历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网络环境作为新型平台,也可以为多元化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广阔空间,学校可开展线上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讨论、虚拟国家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感受爱国情怀。
研学实践是开展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研学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意义,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研学实践它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实践性和体验性,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知识,通过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研学实践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意义。
2.2 提倡多途径多方法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者应该结合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探索多途径多方法实施爱国主义教育[5]。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实物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讲解历史故事、名人事迹等,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优秀文化传统,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社会实践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革命纪念地等,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国家的艰苦奋斗历程,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社会实践,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网络环境也是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学校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和平台,在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如举办网络主题班会、举办线上爱国主义知识竞赛等,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国家发展最新动态,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
提倡多途径多方法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激发中小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开展。
结束语
当前的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些许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对新时代特色理解不足。我们的研究提出了多种方式,如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网络环境等,以推动爱国教育的发展。但我们的研究还需进一步,确保这些方法的效果和持久性。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共同推动爱国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白森.浅谈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J].陕西教育:教学,2021,(06):58-58.
[2]彭小花.浅谈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J].作家天地,2019,0(20):153-153.
[3]杨沁沁.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1,(02):0366-0366.
[4]秦向阳.新时代形势下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0(31):41-41.
[5]陆启中.新时代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之我见[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