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现代学徒制”和“中高企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何颖尧
  
文理媒体号
2023年84期
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 四川省 617000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输出技能型人才的责任。为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职业教育院校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聚焦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发展,将现代学徒制和中高企一体化应用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分析基于现代学徒制和中高企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希望可以为职业院校专业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高企一体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成为热门专业,职业学校对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传统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较多的问题,如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等,导致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受到限制。为此,职业院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深入分析现代学徒制和中高企一体化的内涵,将其融入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以此促进专业教学质量以及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一、现代学徒制与中高企一体化的概念与特点

现代学徒制是指将学徒培训和职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构建校企联合培养的目标,在该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需要在学校接受专业知识教育,并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术人员的实践指导,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现代学徒制强调学校与企业的双元主体地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企业实践操作交替进行,同时实施双导师制,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专业学习内容,此外现代学徒制是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中高企一体化是指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与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旨在打破中职、高职和企业之间的壁垒,在该育人模式下,中职、高职和企业需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1]。其特点一方面是强调中职、高职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实现教育教学以及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保证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可以与企业的需求保持一致,这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相同。另一方面,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包括理论学习资源、实训设备以及师资力量等,能够有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二、基于“现代学徒制”和“中高企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一)课程体系改革

基于“现代学徒制”和“中高企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构建更符合企业市场需求以及学生专业发展的课程内容。一是从“现代学徒制”和“中高企一体化”入手,明确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传统专业教学中教师更注重知识内容的讲解,忽视中职和高职在专业教学中的衔接,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发展存在忽视,为此,课程目标应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可以调整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自身素养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2]。二是教师应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同时设计实践课程内容,开设实验课程、实训课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同时锻炼实践能力。三是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引入真实的案例内容,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掌握计算机企业运作基本流程以及行业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模式改革

为强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还需要促进企业和学校的深入融合,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学生实际需求。一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结合现代学徒制和中高企一体化模式要求,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也需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支持[3]。二是组织开展项目式学习,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引导,项目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项目任务的布置,让学生合作探究,在项目实践中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技能,例如,在学习“图文信息处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布置宣传海报制作的项目任务,学生需要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进行海报的设计,在项目实践中,学生需要掌握图文信息处理操作方法,熟悉计算机中的各种指令,结合学习资料,完成项目任务,为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教学的融合,教师可以选择专业计算机企业图文信息处理中使用的方式,可以让企业教师进行实践讲解教学,帮助学生分析项目实践中的问题,从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

在“现代学徒制”和“中高企一体化”的模式下,实践教学是关键一环,职业院校需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一是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较为真实的实践环境,一方面,在学校和企业内部分别建立实践训练教学基地,学校基地主要是对课上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演练,企业基地则是让学生在职业环境下进行实践训练,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实践教师团队,对学生的实践训练过程进行指导[4]。二是推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到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和实习,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企业的需求以及行业发展的趋势,应对学生实践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全面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融合“现代学徒制”和“中高企一体化”的相关理念,注重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衔接,深化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理论实践相结合中实现自身专业能力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瑞国,王运生,廉若榕. 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海峡科技与产业,2022,35(2):43-45.

[2] 张帅,张军.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 计算机时代,2021(4):82-84,88.

[3] 黄如兵. 基于OBE和现代学徒制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2):76-79.

[4] 徐志英. 职业教育集团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育路径——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5(1):54-57.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22—2024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基于现代学徒制背景中高企一体化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探究与实践”(课题编号:ZZJG2022-1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