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主问题设置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王新
  
文理媒体号
2024年87期
烟台市实验中学 264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主问题设置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意义、策略及效果。通过优化问题设计,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课堂参与度,实现高效教学。文章提出了扣住文本核心、激发学生兴趣和注重思维引导等策略,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主问题设置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表明,主问题设置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问题设置;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实践探索

一、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设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传统的问题设置往往过于琐碎,导致学生思考时间短暂,难以深入解读文本。而主问题设置则强调问题的精炼性和牵引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教学效果。本文旨在探讨主问题设置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意义、策略及效果,为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二、主问题设置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主问题设置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主问题能够紧扣文本核心,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主旨。通过设计具有牵引力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避免在琐碎问题上浪费时间。其次,主问题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精炼的问题往往更具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探究文本内涵。最后,主问题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思考和回答主问题,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综合素养。因此,主问题设置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三、主问题设置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扣住文本核心,设计精炼问题

主问题设置的首要策略是扣住文本核心,设计精炼问题。教师应深入解读文本,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和关键信息,然后设计能够牵引全文的问题。例如,在教授《背影》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文中父亲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背影来刻画的?”这样的问题紧扣文本核心,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避免在琐碎问题上徘徊。同时,精炼的问题能够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兴趣,设计开放性问题

主问题设置的另一策略是激发学生兴趣,设计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探究文本。例如,在教授《春》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你认为文中描绘的春天景象有哪些特点?你最喜欢哪一部分?”这样的问题没有固定答案,能够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开放性问题,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同时提升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注重思维引导,设计层次性问题

主问题设置的第三策略是注重思维引导,设计层次性问题。层次性问题能够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在教授《故乡》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层次性问题:“鲁迅笔下的故乡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这样的问题由浅入深,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文本,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层次性问题,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文本,提升综合素养。

四、主问题设置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主问题设置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效果。首先,主问题设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精炼、开放和层次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探究文本,提升学习效果。其次,主问题设置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思考和回答主问题,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综合素养。最后,主问题设置提高了教学效率。精炼的问题能够节省课堂时间,使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更多知识,同时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因此,主问题设置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五、案例:《我爱这土地》

(一)教学目标

《我爱这土地》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诗歌,通过描绘土地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厚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和伟大,然后引出课题《我爱这土地》。

2.主问题设置

教师设计以下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诗歌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对土地的爱?

你如何理解诗歌中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学生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主问题,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

4.教师讲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对诗歌进行深入讲解,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主旨。

5.课堂练习

自己诵读或小组合作诵读,在诵读中巩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6.课堂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诗歌中的爱国情感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7.作业布置

拓展阅读《艾青诗选》经典篇目《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黎明的通知》

(三)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教师能明确感知到主问题设置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在讨论和回答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也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问题的设计和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结论

主问题设置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扣住文本核心、激发学生兴趣和注重思维引导等策略,教师可以设计出精炼、开放和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教学效果。实践表明,主问题设置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主问题设置的方法,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 江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试题与研究, 2022(13):66-67.

[2] 张桐.主问题驱动模式下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3.

[3] 俞美彤.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大学,2023.

[4] 王瑶."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学习型生态课堂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2022.

[5] 陆洁.基于网络平台的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J].中国新通信, 2024.DOI:10.3969/j.issn.1673-4866.2024.14.053.

[6] 剡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C]//中小学语文素养建设与学科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二).20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