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人工智能辅助下的中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研究

杨化莉 李鹏
  
文理媒体号
2024年88期
临沂市工业学校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在中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通过分析当前中职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挑战,阐述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融入并助力思政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和调研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得出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在增强思政教育吸引力、提高学生参与度以及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的结论,并对未来进一步优化应用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中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一、引言

随着教育领域不断发展变革,课程思政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中职教育阶段同样备受重视。然而,传统的中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融合不够深入等。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崛起,其在教育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为改善中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途径。

二、中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及挑战

(一)教学现状

目前,中职院校普遍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纷纷尝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多数专业教师会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知识点穿插一些思政案例或讲解相关职业道德规范,但这种融合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性的设计与深度挖掘。

(二)面临的挑战

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观察实践等方式调研不同地区的中职学校,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面发现以下较普遍的问题:

1.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教师多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思政教育仅限于枯燥的说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导致思政教育效果欠佳。

2.学生个体差异难以兼顾:中职学生在学习基础、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统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需求。

3.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生硬:部分教师不能精准找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使得二者融合显得生硬,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存在困难。

三、人工智能在中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一)智能教学助手

利用人工智能开发的智能教学助手,可以实时解答学生在思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学生能像与真人交流一样向其询问思政概念、案例分析等内容,方便学生随时获取知识,弥补教师不能随时在身边答疑的不足。

(二)个性化学习推荐

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对学生的学习数据(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进行分析,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思政学习路径和内容推荐。比如,对于对历史故事感兴趣的学生,推荐更多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思政案例,以增强其学习积极性。

(三)虚拟情境创设

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创设逼真的思政教学情境。比如模拟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思政教育内容,使其更易理解和内化思政教育所传达的价值观。

(四)教学资源智能整合

人工智能能够自动筛选、分类和整合网络上海量的思政教学资源,并与中职专业课程特点相结合,为教师提供丰富且适配的教学素材,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提升思政与专业融合的质量。

四、人工智能辅助中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估

(一)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学生成绩对比分析以及教师访谈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估。问卷调查主要面向中职学生,了解他们对人工智能辅助思政教学的接受程度、学习兴趣变化以及对思政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对比分析学生在引入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前后思政课程相关测试成绩的变化;通过教师访谈,收集教师对教学过程变化及教学效果提升的直观感受。

(二)评估结果

1.学习兴趣显著提升:问卷调查显示,超过 70% 的学生表示在人工智能辅助下,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觉得思政学习不再枯燥乏味,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和课后学习任务。

2.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学生思政课程的测试成绩平均提升了约 15%,尤其在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应用方面表现更为突出,说明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和运用所学思政内容。

3.思政教育实效性增强:教师访谈反馈,通过创设虚拟情境等方式,学生对思政教育所传递的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日常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有了积极的变化,体现出思政教育更好地落地生根。

五、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1.技术依赖与教师主导地位失衡:部分教师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忽视了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导致教学过程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引导。

2.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收集和分析学生学习数据涉及到隐私保护,一旦数据泄露,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面临着数据使用合法性等问题。

3.技术成本与资源配备难题: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教学设备和软件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部分中职院校可能存在经费不足的情况,影响技术的广泛应用。

(二)解决对策

强化教师培训与引导: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他们明确自身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掌握合理运用技术的方法,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完善数据管理机制: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流程,加强对学生隐私的保护,同时确保数据使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多方筹措资源:中职院校可以通过争取政府专项拨款、与企业合作共建等方式,解决人工智能教学资源配备方面的资金难题,逐步提升技术应用水平。

六、结论

人工智能在中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为提升教学效果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有效改善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尽管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合理的应对策略可以逐步加以解决。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应持续探索其在中职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深度融合模式,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助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更好落实。

参考文献:

1.申晓腾.“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157-165.

2.赵杰. 基于人工智能的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3,(12):32-38.

3.侯天宝.人工智能赋能新活力 思政教学探索新路径[N].中国教师报,2024-10-16(1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