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育人路径探析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正在经历一次重要的转型,即从传统的知识与技能传授转向更加注重素质的培养。这一转变意味着,高等教育的重点不再仅仅是技能的提升,而是更加强调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育。在这一背景下,国防教育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塑造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是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国防教育不仅涵盖了理论学习,还包括实践环节,它以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强化国民身份认同感为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通过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深化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以及坚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理解有助于我们强化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并为探索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育人模式提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育人路径
高校在全民国防教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有责任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爱国情感,同时也承担着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在教育过程中,高校需要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的未来成长紧密结合,利用国防教育作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尽管如此,高校在实施国防教育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包括对国防教育的普遍忽视、缺乏坚实的支持体系、教育内容的不连贯以及教育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等问题。根据《国防教育法》,学校国防教育是整个社会国防教育的基石,并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高校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来克服这些挑战,确保国防教育能够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升到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强调此项工作是“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展开以爱国情感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以其独有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对于塑造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防教育,可以有效地塑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 在普通高等院校开展国防教育具有深远而长久的意义。
一、基本概念阐述
(一)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一种新的综合教育理念[2]。自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课程思政理念以来,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并逐步在高等学校推行和实施[3]。
(二)国防教育
吴温暖教授认为,国防教育是一种涉及全社会的活动。他指出,国防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公民对国防的认识和增强他们参与国防事务的能力,这是国防教育在国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灌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观念,以及培养居安思危的意识,国防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由于国防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教育,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他们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关键力量。因此,对他们进行的国防教育应该注重内容的系统化和知识的现代性,以有效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促进大学生在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成长。
(三)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关键环节。这一教育形式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范个人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传授,它更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活动,要求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修养、政治理念和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且系统性的教育实施。
二、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
在大学中,思想政治教育覆盖了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这五个关键领域。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在政治观的培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这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极为关键。国防教育,以培育深厚的爱国情感和警觉的国防意识为核心,显示出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大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作,专注于塑造学生的理想、信仰、品德、纪律和精神。国防教育不但是这一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为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促进了其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鉴于国防教育在培养全面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民精神力量方面的重要性,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目标和作用上有许多共通之处,因此,国防教育理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框架之中。国防教育是一个综合性教育学科,与各门学科的交叉性都非常强,将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在了解军事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在科学文化、专业技能等多方面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拓宽学生知识面,磨炼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行跨学科实践,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积极创新创造[4]。
三、国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在实施课程思政的环境下,大学需要将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全面、连贯和多角度的教育方法,持续推动国防教育的实施。这样的融合旨在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并促进其全面成长。为了使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更加有效,必须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识别存在的问题,并不断调整和改进融合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面对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现状,高校需要有计划地推动这两种教育形式的紧密结合,并探索出一种有效的实施模式,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通过正确的教育哲学来指导学生,依靠健全的教学体系来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并通过稳固的支持机制来提高教育成效。同时,高校还需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资源,确保国防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健全国防教育组织领导制度,完善保障机制
在高校中,国防教育的实施不能仅仅依赖于单一的军事训练或理论教学,而应该建立一个全面的保障体系来增强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首先,学校管理层和教师都应充分理解国防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应通过统一的规划和指导来确保国防教育的有效实施。通过国防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可以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此外,国防教育的实施还需依托一个全面的评估机制,以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他们学习成果得到恰当的评定与反馈。同时,也应激励教师投身于科研活动,将国防教育的深化作为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动力,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使国防教育与时俱进、具备前瞻性,并体现其社会价值。最后,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时,可以与当地的军事单位或军事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学习他们成功的国防教育经验,以此来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通过这样的合作,可以增强国防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推动管育并举。
大学生群体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承载着家庭的期望和民族的明天,是实现我国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群体。在教育大学生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核心作用,它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并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和提升自我。通过增强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教育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推动管理和教育的结合,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持续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1.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国防教育,逐步提高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力。
高校在实施国防教育时,应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管理,重视大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同时考虑到他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以确保国防教育的有效实施。教育应与时代发展同步,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进而确保国防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影响力逐步增强。
2.依据学生当前的学习进展和成长状况,适当调整国防教育的实施方案。
在国防教育的实施中,高校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增强他们对国防知识的理解和兴趣。教育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灵活调整,确保教学既满足个性化需求,又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格。
3.培育学生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国防意识。
国防教育需要包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元素,以此塑造学生全面的国防理念。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接纳国防教育,意识到其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培育他们的危机意识。将国防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能够增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并促进国防教育的长期、系统化发展。
(三)优化教学开展模式,充分突出院校特色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时,应该深入探索教学内容,并优化教学结构,尝试利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翻转课堂和网络直播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打造一个充满生机的教育氛围,进而鼓励学生在各个领域均衡发展。
教育内容需与时代同步,持续丰富和刷新国防教育的课程内容,以协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国防教育的意义。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作为框架,教育应当启发学生掌握国内外的重要动态,并针对社会焦点议题,引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同时,国防教育应与学生的职业规划课程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军,为国家培养具备高科学文化素养和军事技能的后备力量,提高国防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宝贵机会,也能培养他们的耐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贡献力量。
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拓展在线教育领域,强化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并拓宽网络教学的范畴。通过网络教育,可以有效地进行主题思想教育和交流,确保网络思政和国防教育的主导地位,将网络打造成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的关键平台。具体来说,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网络资源,创建专门的网页,组织以爱国主义和时政热点为主题的在线讨论和交流活动。通过营造平等、民主的交流氛围,加强监督管理,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意识。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还能在网络空间中培养和强化他们的爱国情感。其次, 模仿时下各主流网站的做法 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5]
(四)整合多元教育资源,挖掘育人成才的关键载体
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高职院校需要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首先,要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专业精通、素质全面的教师队伍,以确保国防教育的有效实施和推进。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针,不仅让学生学习国防理论知识,还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而深化他们对国防教育的认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重要平台。应充分利用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榜样作用,鼓励他们参与国防教育,形成具有特色的团队。高职院校应积极支持学生成立如国防教育协会或军政教导大队等社团,并由国防教育教师担任指导,通过定期举办相关活动,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此外,要充分利用军事训练和征兵等关键时刻,将国防教育自然地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借助退役大学生士兵的“同伴教育”的积极影响,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防意识。通过在校园内举办多样化的国防教育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和记住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为他们将来融入社会和做出正确决策打下坚实基础,确保国防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四、结语
在这个关键时刻,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致力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高等教育机构承担着培育能够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一代青年的重要任务。加强国防教育是高校解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培养人才服务谁”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方式和有效工具,同时也是高等教育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可以提升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5-7.
[2]张大良.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J].中国高教研究,2021,(01):5-9.
[3]伍醒,顾建民.“课程思政”理念的历史逻辑、制度诉求与行动路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9,(03):54-60.
[4]惠袁洲,安偌瑶.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探究[J].吉林教育,2021,(26):56-58.
[5]李建明,郭立新.论国防教育与大学生人格的培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03):188-189.
作者简介:李新梅,女,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数字商贸学院团委副书记、辅导员;刘长健,男,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数字供应链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