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中数学基于核心素养“备、教、学、评”视角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讨

纪琪琪
  
文理媒体号
2024年89期
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 010100

摘要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实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模式亟需创新,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文章探讨了在“备、教、学、评”四维一体的框架下,高中数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分析备课、教学、学习和评价四个环节的相互作用,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高中数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自主学习;备、教、学、评;教学策略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尤其是数学教育。在高中阶段,数学不仅是学生学术发展的基础,更是培养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领域。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急需探索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策略。通过在“备、教、学、评”四维一体的框架下进行教学创新,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推动其全面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这一框架促进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自主能力提升,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2.1 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面临复杂社会和个人发展需求时,能够有效应对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数学教育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等。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自主学习能力的定义

自主学习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在没有外部强制要求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独立思考和自我激励等多方面的特质。在数学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它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更能激发其探究未知领域的兴趣和动力。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备、教、学、评”四个环节对自主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

3.1 备课:构建支持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

备课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情,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数学知识的传授,还应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备课时,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设置课外拓展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进行深度学习。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设计课堂活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3.2 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其学习动力。同时,课堂上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以便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3.3 学习:自主学习策略的引导与实践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至关重要。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例如,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时间管理方法,以及有效的复习和巩固策略。此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等自主学习平台进行深入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学习策略,逐渐培养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其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3.4 评估:评价机制对自主学习的反馈与引导

评估在“备、教、学、评”四个环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教学效果的反馈,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传统的评估方式往往侧重于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估。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评价机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反馈,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并给予指导与帮助。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多维度评估,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关注其学习方法和态度。

四、基于“备、教、学、评”视角的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4.1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备课能力提升

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尤其是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特别是备课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其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参加教学研讨与交流,吸取同行的经验,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4.2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与学生主体性发挥

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多种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深度。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辩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思维碰撞,使学生在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思考成果的机会。通过互动性强的课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从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4.3 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学习策略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逐步引导他们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制定学习目标、如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如何利用学习资源等。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养成课后复习和总结的习惯,通过自我反思来提高学习效率。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学习和自主思考的习惯,提升其长期的学习能力。

4.4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其在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入发展。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侧重于期末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自评和互评、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这些方式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与进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及时的反馈,还能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不断调整和优化学习方法,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通过“备、教、学、评”四个环节的紧密协作,高中数学教育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在备课阶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策略,并通过多维度的评估反馈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改进。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为其未来的学术和生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4,26(13):191-193.

[2]王本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构建[J].甘肃教育研究,2024,(02):106-108.

[3]张红霞,江小霞.“互联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3,25(15):185-18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