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建筑工程外墙保温施工质量管理的细节把控与优化策略
摘要:外墙保温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节能效果和使用安全。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外墙保温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阐述了材料选择、基层处理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并从建立以过程控制为主的质量管理模式、加强“样板引路”施工指导、做好隐蔽工程验收与复核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筑工程外墙保温施工质量管理的策略,以期为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外墙保温;施工质量;管理优化
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因此,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房屋建筑不仅需要满足人们基本的居住需求,同时,也要营造良好的室内空间环境,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建筑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外墙保温施工质量管理,聚焦施工过程控制,优化质量管理策略,从源头防范和遏制质量通病,提高外墙保温工程施工质量,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建筑工程外墙保温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外墙保温层作为建筑物的重要保护结构,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外墙保温层质量缺陷可能引发脱落、坠落等安全事故,给建筑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部分工程外保温层空鼓、开裂等质量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教训十分惨痛。加强外墙保温施工质量管理,有效防控质量风险,是确保建筑物安全使用的根本保证。
随着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已成为衡量建筑物能效水平的重要指标。外墙保温层的保温隔热效果,不仅影响到建筑物夏季的制冷能耗和冬季的供暖能耗,也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如果外墙保温施工质量不达标、保温效果不佳,既达不到建筑节能的要求,又会增加建筑运行成本,违背了发展绿色建筑的初衷。
二、建筑工程外墙保温施工质量管理的细节要点
(一)材料选择要点把控
材料是外墙保温工程质量的基础。保温材料的品质和性能直接决定了保温体系的安全性、耐久性和节能效果。在材料选择上把好质量关,是确保外墙保温施工质量的首要环节。
要严格材料进场检验,保温板材、黏结砂浆、锚固件、面砖等主要材料进场前,必须由专业检测机构出具质量检测报告,对其性能指标进行严格把关。进场时,还要由专人对材料的规格、外观、数量、包装等进行验收,剔除不合格产品。尤其是对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燃烧性能、抗压强度等指标,要重点检查核实,对不达标的坚决清退,从源头上控制材料质量风险。
要合理选择保温材料,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建筑物的保温隔热需求各不相同,因地制宜选择保温材料,既要考虑材料的保温隔热效果,也要兼顾其防火、防潮等性能。一般来说,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宜选择导热系数低、蓄热系数小的保温材料;而夏热冬暖地区则应优先选择吸湿性小、质量轻、耐候性好的保温材料。在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优选高性能、低能耗的绿色节能材料。
(二)基层处理细节操作
外墙保温施工的基层处理直接关系到保温层与基层的黏结牢固性,是影响外墙保温质量的关键工序。从以往质量事故教训看,绝大多数脱落、空鼓问题都源于基层处理不到位,可见基层处理的细节把控至关重要。
基层清理是确保黏结面干净、粗糙的必要环节,彻底清除基层墙面的浮灰、油污、杂物等,对凹凸不平的部位应用水泥砂浆找平,并用水冲刷墙面,去除浮浆和灰尘。对质地疏松的基层,宜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做底层处理,增强基层强度。值得注意的是,清理时应避免化学清洗剂的使用,防止化学反应破坏基层。基层的平整度和阴阳角的规范处理,是避免保温层开裂的有效措施。施工前,应利用2米靠尺、塞尺等工具检查基层平整度,对凹凸深度超过规范要求的,必须用1:3水泥砂浆找平。阴阳角要用专用的直角尺、阴阳角规校正,确保垂直度和方正度。阴角最薄处保温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且与基层黏结牢固。
(三)施工工艺细节控制
外墙保温施工质量管理需要对每个施工工序实施精细化管控,尤其要把控好一些关键工序的施工细节,规范操作,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施工质量。
保温板粘贴是外墙保温施工的核心工序,直接关系到保温层能否与基层牢固粘结。施工中,要严格控制粘结砂浆配制的水灰比,确保砂浆和易性满足施工要求。粘贴前,要充分浸润保温板背面,随刮随贴,防止砂浆结皮失水。粘贴时,应分格块对角先粘贴,再振动压实,挤出多余砂浆。保温板排列必须横平竖直,搭接缝不留通缝,板缝要错开,不得出现十字通缝。板与板之间要紧密贴合,缝隙控制在2mm以内。对门窗洞口等细部构造,要用整板切割,严禁用碎板、边角料嵌缝。板材粘贴完成24小时后,要及时检查粘贴质量,对粘贴不牢、鼓胀处立即重新粘贴。
锚固件打设是提高保温体系抗风压性能的有效措施,锚固件的数量、间距、埋置深度等都会影响保温层的安全性。施工中,锚固件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与保温板厚度相匹配。打设前,要在保温板外侧弹出锚栓位置线,确保锚栓排列整齐划一。钻孔时,要垂直打穿保温板并适当进入基层,孔径应与锚栓直径相适应。安装时,应将锚固件垂直打入,埋置深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与基层黏结牢固,确保锚固力满足抗风压要求。锚栓安装后,及时用聚合物砂浆填实孔洞,抹平收光,避免形成漏水通道。
三、建筑工程外墙保温施工质量管理优化策略
(一)建立以过程控制为主的质量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外墙保温工程施工周期长、环节多、组织管理复杂,传统的事后把关模式很难从根本上控制施工质量。必须树立“过程检验重于结果检验”的质量管理理念,将质量管理重心前移,建立以过程控制为主的质量管理模式,加强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共同研究外墙保温节点做法,优化设计方案,消除图纸中的质量隐患。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指导书,对材料选用、工艺流程、操作要点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定,为过程控制提供依据。在施工中要严格执行首件制、三检制等制度,加大对原材料进场、拌合、粘贴、抹灰等关键工序的巡查力度,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及时督促整改,加强对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二)加强“样板引路”施工指导
外墙保温施工技术性强、工艺复杂,现场质量管控难度大,充分发挥“样板引路”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全面规范施工行为。可选择工程中的典型部位,比如外墙转角、门窗洞口、勒脚等,由技术负责人、质量员、技术工人共同打造精品样板,并组织施工人员现场观摩学习,对质量目标、技术要点、操作规范等进行面对面交底,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样板进行施工,并以样板为标准开展自检互检。及时发现施工中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明确整改措施。通过典型示范,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评选技术能手、质量标兵,充分调动一线工人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将工序质量把关落实到每一名操作工人。同时加强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定期开展施工现场观摩会,邀请专家学者、行业同仁参观指导,交流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指导施工,利用BIM等数字化工具,模拟优化节点做法,指导细部构造施工,减少工人凭经验操作。通过示范引领,带动质量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做好隐蔽工程验收与复核
建筑工程外墙保温施工中有大量隐蔽工程,如保温板粘贴、锚固件安装、面层找平等,其质量直接影响外墙保温体系的安全和耐久。必须高度重视隐蔽工程验收,规范验收的标准和流程,确保隐蔽工程质量万无一失。隐蔽工程验收应严格执行“先验收,后隐蔽”的原则。每一道隐蔽工序完成后,由施工单位填写验收申请,监理单位会同建设、设计等单位及时进行联合验收。验收要全面、仔细,覆盖施工全过程。对存在问题的,要限期整改到位,整改后重新申请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及时签署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对隐蔽部位拍照留档备查。隐蔽工程验收还要坚持专业性原则。可邀请外墙保温领域的权威专家或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验收,运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对易发问题进行重点抽查。比如,对保温层黏结强度可采用现场拉拔试验进行检测,黏结强度不得低于0.12MPa。对锚固件的埋置深度、锚固力等可采用无损检测。隐蔽工程一经验收合格,严禁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重新履行审批手续。
结语
建筑工程外墙保温工程事关建筑安全和品质,是推进建筑节能的重要抓手。加强外墙保温施工质量管理,必须把握材料选择、基层处理、施工工艺等关键环节,严控每一个施工细节,从源头防范质量风险,树立过程控制理念,创新质量管理模式,健全隐蔽工程验收机制,规范施工操作行为,加强样板引领,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充分调动一线工人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金陈伟.建筑工程外墙外保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 2022(7):208-210.
[2] 刘继辉.建筑外墙外保温节能技术的优化策略[J].中国厨卫, 2022(7):0160-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