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校本评课有效性的研究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的素养导向评价,探讨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评课有效性的策略。文章首先分析了“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基础,接着探讨了“教学评一致性”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联系,最后提出了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评课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数学;校本评课;有效性研究
引言:
《2022课标》在“评价建议”部分明确指出:发挥评价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这体现了《2022课标》在评价方面是坚持“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原则,这一原则凸显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不再将评价与教、学割裂开来,而是在进行评价时始终坚持“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原则。这十分契合当下《2022课标》倡导的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评价趋势,也体现了“作为教学的评价”的理念。我们的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评课就要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展开有效评课,致力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学术根基
(一)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阐释
理解“教一学-评”一致性,最为迫切的是明确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落实。课堂教学中的“教一学-评”一致性,首先要确定的依然是教学目标。“教一学一评”要指向同一个方向,朝一个方向使劲,这个方向便是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针对教与学的评价,要保持方向的一致性。教师的指导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经由评价实现可观可测,以检测是否达成目标。
(二)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一致性与学生学习成果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1]。当教学和评价活动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时,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理解学习目标,并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这种一致性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教学评一致性对教师教学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活动与评价活动和课程标准相匹配。这种反思和调整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专业水平,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
二、“教学评一致性”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教学评一致性”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之间的高度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知识和技能与评价时所考察的能力和素养相吻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学习目标,教师也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都应围绕这一目标设计,以确保学生在学习和评价过程中都能得到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二)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挑战与机遇
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并能够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这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课程开发能力。其次,学校需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帮助教师实施与核心素养相一致的教学和评价活动。这可能包括专业发展培训、教学资源的整合和评价工具的开发等。然而,这些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通过解决这些挑战,教师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学校也能够通过这一过程,提升教学质量,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环境。因此,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不仅是提升教学评课有效性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三、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校本评课有效性策略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校本评课的有效性,并确保教学评一致性,关键在于如何将教学活动与评价标准对应起来,同时确保这些活动能够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明确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的对应关系
确保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基础。这意味着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并设计相应的评价方法来衡量这些目标的达成情况。例如,在教授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设定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并以此作为评价的标准。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确保评价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对学生核心素养如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评估。
(二)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这种教学活动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使他们能够在参与和体验中发展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提升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实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方法
实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方法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仅关注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学习态度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种评价方法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实现,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项目评价等。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一个数学项目后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项目中的表现和学习过程。这样的评价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还能够促进他们成为独立的学习者。通过这种方式,评价成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
四、结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评课有效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未来,我们期待通过在实践中持续优化教学评一致性,进一步提升校本评课的有效性,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小学数学校本评课的有效性会迈向更加科学、高效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缐海婷.校本教研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9.
[2]赵花.基于校本教研的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3]林灵.福州市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本文是建瓯市教育科研课题2022年度立项课题“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评课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课题立项批准号B22022)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