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在市政建筑中的应用及其生态效益研究
摘要:本文探讨了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在市政建筑中的应用形式、设计要点,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其在雨水径流控制、改善城市微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效益,旨在为市政建筑的生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绿色屋顶;雨水花园;市政建筑;生态效益
一、引言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诸如热岛效应、雨水径流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市政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与运营对城市生态系统有着深远影响。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作为低影响开发(LID)技术的典型代表,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雨水径流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成为当前市政建筑生态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
二、绿色屋顶在市政建筑中的应用
(一)绿色屋顶的类型与结构
1、粗放型绿色屋顶:通常由简单的植被层(如景天科植物等耐旱、低维护的植物)、薄层基质和排水层构成。其结构相对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坡度小、承载能力有限的市政建筑屋顶,如一些小型社区服务中心、公交站亭等屋顶。
2、密集型绿色屋顶:包括较厚的植被层(可种植多种草本植物、灌木甚至小型乔木)、较深的基质层、排水层、过滤层和防水层等。这种类型的绿色屋顶具有更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但对屋顶的承载能力要求较高,常用于大型市政建筑,如市政办公楼、图书馆等。
(二)绿色屋顶的设计要点
1、植物选择: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屋顶环境(如光照、温度、风力、屋顶荷载等)选择耐旱、耐寒、耐瘠薄、抗风且根系浅的植物品种。例如,在北方地区可选择佛甲草、垂盆草等景天科植物;在南方地区可适当增加一些乡土草本花卉和小型灌木。
2、排水与灌溉系统设计:合理设计排水坡度和排水管道,确保多余雨水能够及时排出,防止屋顶积水造成结构损坏。同时,考虑设置自动灌溉系统或利用雨水收集装置进行灌溉,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尤其是在干旱季节。
3、荷载计算与结构加固:在设计绿色屋顶之前,必须准确计算屋顶的承载能力,包括植物、基质、人员活动等产生的荷载。对于承载能力不足的屋顶,需要进行结构加固处理,如增加梁柱截面、加固楼板等。
三、雨水花园在市政建筑中的应用
(一)雨水花园的布局与选址
1、布局原则:雨水花园应根据市政建筑的地形地貌、排水流向进行布局,一般设置在建筑周边地势较低洼的区域,以便收集和净化屋面、场地等径流雨水。同时,要考虑与建筑景观相协调,可作为建筑前广场、庭院等景观的一部分进行设计。
2、选址要点:避免选择在地下水位过高、土壤渗透性差或靠近建筑物基础等不利于雨水渗透和可能对建筑结构造成影响的位置。(二)雨水花园的设计要点
1、植物配置:雨水花园中的植物应具备耐水湿、耐旱、去污能力强等特点。可分为不同的功能区进行配置,如在雨水收集区种植菖蒲、鸢尾等耐水湿植物;在过渡区种植美人蕉、千屈菜等既能适应一定水淹又能在较干旱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在边缘区种植一些耐旱的草本植物和灌木,如紫穗槐、八宝景天等。
2、土壤改良:为提高雨水花园的渗透和过滤能力,通常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添加适量的砂、腐殖质等材料,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和渗透系数。同时,可在土壤中混合一些吸附性材料,如活性炭、沸石等,增强对雨水污染物的吸附和去除能力。
3、雨水收集与溢流设计:设置合理的雨水收集渠道,将屋面、场地等径流雨水引入雨水花园。在雨水花园内设置溢流口,当降雨量超过雨水花园的设计容量时,多余雨水能够通过溢流口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避免雨水倒灌。
四、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的生态效益
(一)雨水径流控制效益
1、减少雨水径流量: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通过植被截留、土壤渗透和蒸发蒸腾等作用,能够有效地减少雨水径流量。研究表明,绿色屋顶可截留 30%-90%的降雨,雨水花园对雨水径流的削减率可达40%-80%。例如,在某市政办公建筑应用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后,场地雨水径流系数从0.65降低至0.35,大大减轻了市政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
2、降低雨水径流污染:植物和土壤对雨水中的污染物具有吸附、过滤和降解作用。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能够去除雨水中的悬浮物、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改善雨水水质。经监测,经过雨水花园处理后的雨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可用于建筑周边的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二)改善城市微气候效益
1、调节气温: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的植被和土壤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减少热量向周围环境的传递。在夏季,它们可以降低建筑表面温度和周围空气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据实测,绿色屋顶表面温度在夏季可比普通屋顶低15℃-25℃,雨水花园周边区域的气温也可降低2℃-5℃。
2、增加空气湿度:通过蒸发蒸腾作用,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能够向空气中释放水分,增加空气湿度。这有助于改善城市干燥的气候环境,提高居民的舒适度。例如,在干旱季节,雨水花园周围的空气相对湿度可比远离雨水花园区域高10%-15%。
3、改善通风条件:合理布局的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可以引导气流流动,改善建筑周边的通风条件。例如,在建筑迎风面设置雨水花园,可使气流在经过雨水花园时减速、降温,然后进入建筑区域,提高室内外空气交换效率,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户外活动环境。
(三)增加生物多样性效益
1、提供栖息地: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为鸟类、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等城市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例如,绿色屋顶上的植被和昆虫吸引了麻雀、喜鹊等鸟类栖息觅食;雨水花园中的水生植物和昆虫为青蛙、蜻蜓等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
2、促进物种迁移与交流:在城市中,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可以作为生物迁移的 “生态廊道”,连接分散的城市绿地和自然栖息地,促进物种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迁移与交流,有利于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稳定。例如,蝴蝶等昆虫可以通过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在城市公园与居民区之间迁移,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繁殖。
五、案例分析
(一)某市政文化中心项目
1、项目概况:该市政文化中心位于城市中心区域,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包括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建筑。在项目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的应用。
2、绿色屋顶设计:剧院屋顶采用密集型绿色屋顶设计,种植了多种本地草本植物和灌木,如狼尾草、紫薇等,并设置了自动灌溉系统和雨水收集装置。图书馆和博物馆屋顶则采用粗放型绿色屋顶,以景天科植物为主。
3、雨水花园设计:在文化中心建筑周边地势低洼处设计了雨水花园。雨水花园内种植了菖蒲、美人蕉、千屈菜等植物,并对土壤进行了改良。通过合理的雨水收集渠道,将建筑屋面和场地径流雨水引入雨水花园进行净化和渗透。
4、生态效益评估:经监测,该项目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在雨水径流控制方面成效显著,年雨水径流总量减少了45%,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降低了60%以上。在改善城市微气候方面,夏季建筑周边气温降低了3℃-4℃,空气湿度增加了8%-12%。同时,吸引了多种鸟类和昆虫栖息,增加了城市生物多样性。
(二)某市政公园服务设施项目
1、项目概况:该项目为市政公园内的服务设施建筑,包括游客服务中心、餐厅、休息亭等,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项目周边自然景观优美,在设计中注重与公园生态环境的融合,应用了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技术。
2、绿色屋顶设计:游客服务中心屋顶采用了组合式绿色屋顶设计,既有粗放型绿色屋顶区域种植耐旱植物,又有局部密集型绿色屋顶区域设置了小型景观小品和休息座椅,供游客欣赏屋顶花园景观。餐厅和休息亭屋顶则采用了简单的绿色植被覆盖,以降低屋顶温度。
3、雨水花园设计:在服务设施建筑与公园道路之间设计了雨水花园,利用公园原有地形高差,自然收集雨水。雨水花园内种植了丰富的乡土植物,如紫花地丁、蒲公英、柳树等,并设置了蜿蜒的步行道,使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雨水花园的生态景观。
4、生态效益评估:通过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的应用,该项目有效地控制了场地雨水径流,减少了对公园水体的污染。同时,为公园内的生物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和觅食场所。此外,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与公园景观相得益彰,提升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六、结束语
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在市政建筑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控制雨水径流、改善城市微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景观价值和社会效益。在未来的市政建筑设计与建设中,应进一步推广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的应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刘明明. 商业综合体雨水花园景观设计研究[D]. 广西大学, 2022.
[2]范俊鹏.海绵城市理论下的沣西新城绿色屋顶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
[3]刘万和.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组合LID装置对雨水径流调控效果研究[D].南昌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