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与评价探微

杨代平
  
文理媒体号
2025年3期
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黄龙深圳福田希望中学 四川阿坝州 623300

摘要:现阶段,随着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积极发挥基础教育作用,注重作业设计与课后服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以实现教育的总体目标。由此本文围绕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与评价展开深入分析,简要介绍了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并从不同层面出发着重探讨了地理作业设计与评价的主要策略。通过一系列内容的论述,有助于提升初中地理作业设计、评价水平,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养,进一步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地理;作业设计

引言:作业通常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形式,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巩固基础重点知识,强化学习能力,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基于新课程标准教师应当注重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做好相应评价工作,打破传统作业设计的局限性,逐渐优化作业内容,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确保其能够利用课后时间高质高效完成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广,对作业设计有着更高要求,教师应落实新教育理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适宜的作业内容,突出作业的重要作用,能够利用作业为学生学习带来较大成效,掌握基本重点核心知识,推动学生的高效发展。由此在初中地理作业设计过程中,基于新课程标准充分明确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原则基础上优化作业内容。

首先,遵循系统性原则。在作业设计中应形成前期设计到后期评价完整的过程,明确作业各环节,加强对各环节变动的重视。设计地理作业时应从全局角度出发,围绕理论知识充分考虑作业难度以及时间等,科学设计内容,确保地理作业具备一定的系统性,作业的难易程度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增加难度,为学生留出良好的思考空间,有助于培养其学习思维。

其次,遵循地理性原则。根据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合理设计作业,突出地理作业的鲜明特色,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利用基础知识解决现实问题,逐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知识作用,继而体现地理作业的重要性[1]。

最后,遵循开放性原则。在设计地理作业时应保证作业内容的灵活性,采取开放性的设计方式,注重作业种类的多样性,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作业形式,重视培养其学习思维以及学习习惯,借助作业的形式增强其学习效率,减轻作业负担,从而在提升学习质量的基础上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

二、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作业设计评价策略

(一)注重作业设计趣味性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在初中地理作业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作业的趣味性,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兴趣特点科学设计作业内容,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吸引其积极主动完成作业,强化作业效率,以此突出作业设计的总体价值。为此,在地理作业设计过程中,改变传统作业形式,让学生真正运用作业提升自身能力,不断积累更多的理论知识,促使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作业中,从而达到良好的作业设计效果。例如,在自然灾害知识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在作业中找到乐趣,可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作业,两人为一组,根据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构建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清晰了解各项知识点。并通过建立思维导图明确自身不足之处,便于更加系统专项地学习,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随后在思维导图构建后,学生对基础知识也有着一定掌握,由此要求其根据知识内容编成歌曲口诀,可自由发挥,并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以此推广,促使学生能够记忆大量知识内容,减轻其学习压力,形成深刻记忆。

(二)突出作业设计操作性

在初中地理作业设计过程中,还应当注重作业的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动手操作能力,在具体操作中能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帮助其形成牢固记忆,突出作业优势,对学生学习起到良好的辅助性作用。为此,在实际作业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性作业,要求其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培养感悟力。例如,以“地球和地球仪”为例,在课堂基本知识讲解后,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运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在此过程中自行寻找相关图片以及模型,根据地球仪的实际样貌进行制作,标记出相应经纬线。从而通过动手制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仪,掌握经纬线以及经纬度。与此同时,教师还可提出相应的国家,要求学生在自己制作的地球仪中进行标注,以此使其了解相关地理位置以及经纬线特征,全面掌握地球的基本要点。

(三)设计探究性地理作业

新课改背景下,培养探究意识也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通过不断思考研究才可深入掌握重点知识,逐渐提高学习难度,有助于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与适应。为此,在初中地理作业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根据当前教育理念,注重作业的探究性,结合教学知识设计作业问题,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2]。例如,以“人与自然”为例,在作业设计时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借助教材以及智能设备查找相关材料,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分析,根据所调查的资料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让其充分认识到周围世界,并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四)强调分层作业设计方法

当前,在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中普遍缺少针对性,未能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制定相适宜的作业内容,导致部分学生完成作业不理想。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在设计地理作业时应采取分层设计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特征,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详细考察,合理划分层次,确保学生均能够根据自己情况完成作业,并得到有效提升,促使班级整体得到大幅度飞跃。由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设计基础型作业,要求其掌握课堂基本知识,做到理解与掌握,其次可设计提高型作业,让其通过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学会举一反三,最后应设计拓展型作业,要求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延伸,加强知识整合。随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相应作业,为其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并不断鼓励其进行突破,完成更高难度作业,从而使其在作业中获得较大成就感,有效增强学习自信心。

(五)设计多元作业评价机制

在地理作业的设计过程中,还应当注重评价反馈,通过评价反馈的结果适当调整作业内容以及形式,采取学生所能接受的良好方式,有助于提高作业完成效率与质量。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能够直接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让其得以有效改进,及时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改正学习问题,继而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3]。为此,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教师可将评判标准分为三项,首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进行评价,结合书面作业进行评定,其次根据学生动手操作情况以及所掌握的技能进行评价,以制作、绘图等为依据展开全面评定,最后针对学生探究延伸内容以及专注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评价。通过制定详细的评价机制帮助学生有效利用课后时间,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

结束语:总而言之,素质教育实施的当下,作业逐渐成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拓展与学习提升的关键内容。由此在初中地理作业设计时应注重作业形式,确保学生保持积极态度,充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满足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从而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凯,朱娟."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以"世界的气候"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10):51-54.

[2]孙兆志.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大洲"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1):58-61.

[3]罗嘉玲,张明月,张争胜.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德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研究--以素养表达与素养测评为例[J].地理教学,2022(23):22-2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