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语文课堂:基于具身学习理论赋能创造力培育的实践探索
摘 要:在当今教育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创新性地将具身学习理论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深入探索其为创造力培育赋能的有效实践路径。通过细致剖析具身学习理论的内涵,紧密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丰富实例,全方位阐述在教学情境创设、文本深度阅读、写作专项训练等多个关键环节,如何巧妙运用该理论激发学生潜藏的创造力。这不仅为切实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开辟了崭新思路,更为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成长为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筑牢根基。实践充分证明,具身学习理论宛如一股清泉,能有效激活略显沉闷的语文课堂,助力莘莘学子在创造性成长的道路上扬帆远航。
关键词:初中语文;具身学习理论;创造力培育
一、引言
初中阶段,恰如学生思维发展长河中的关键渡口,亦是创造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学科,承载着启迪智慧、激发创意的独特教育使命。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常陷入离身学习的泥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创造力备受束缚。而具身学习理论恰似一阵春风,强调身心一体深度参与学习进程,打破知识与身体感知的壁垒,为初中语文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引领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体验中,轻启那扇通往创造新世界的大门。
二、具身学习理论概述
具身学习理论秉持着认知发端于身体与环境亲密互动的理念,它旗帜鲜明地指出,知识绝非悬浮于空中的抽象符号,而是在身体感知、行动实践的反复打磨中逐步积累沉淀而成。在这里,身体绝非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承载工具,而是主动出击的建构大师。当学生诵读古典诗词,身体对韵律节奏的敏锐捕捉、对平仄声调的细微感知,都如同灵动的画笔,辅助勾勒出诗词意境的绝美画卷,助力学生跨越时空与古人心灵交汇,为语文学习开启全新视窗。
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具身学习元素挖掘
1.以鲁迅先生饱含深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文中对百草园生机盎然的动植物、妙趣横生的游戏场景展开了如诗如画的细腻描摹。授课时,教师巧用心思,引导学生模拟文中捕鸟的系列动作,从小心翼翼地扫开雪地、精准支起竹筛,到满心期待地静候鸟儿中计;还鼓励学生模仿寿镜吾先生摇头晃脑读书的专注神态。刹那间,学生仿若穿越时空,借由身体的真切感知,身临其境般领略百草园的无穷趣味,体悟私塾内的严谨氛围,从而深度洞悉作者在文字间隐匿的复杂情感。身体的深度介入,让原本印于纸面的平面文字瞬间鲜活立体,跃然眼前。
2.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里,父亲攀爬月台艰难买橘的经典情节,每每读来,都令人动容。教学之际,教师不妨让学生在教室有限空间内,模拟父亲蹒跚前行、奋力攀爬的动作。学生躬身、抬腿、用力,在一俯一仰间,真切体会到父亲脚步的蹒跚、身姿的艰难,进而让这份深沉厚重如山的父爱,透过身体的体悟,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田。当学生后续进行亲情主题写作时,便能以此为灵感源泉,挥洒创意构思,让笔下的亲情故事同样感人至深。
四、基于具身学习理论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激发创造热情:在教授豪迈奔放的《安塞腰鼓》时,教师可将教室精心装扮,模拟黄土高原的粗犷场景,四周张贴色彩浓烈的民俗画,循环播放震天动地的腰鼓音频。学生们则手持简易鼓槌,化身热情奔放的鼓手,尽情击打激情四溢的节奏。在这热烈似火的氛围烘托下,学生们全身心感受着安塞腰鼓所蕴含的磅礴力量,也由此开启对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度思考。当着手创作腰鼓宣传文案时,创意灵感恰似泉涌,佳作频出。
2.阅读教学强化具身体验:研读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教师组织学生依据课文描述,手绘壮丽山川,用彩笔勾勒出重峦叠嶂、江水滔滔,还仔细标注出 “沿溯阻绝” 的水路航线。学生们在一笔一画间,身体参与到文本脉络的梳理之中,仿若与郦道元并肩同行,亲身体验古人眼中的奇山异水。继而在脑海中肆意想象,描绘出属于自己心中独一无二的三峡盛景。待改写导游词时,便能将这份独特感悟自然融入,文字间文采斐然,创意无限。
3.写作训练依托身体感知:每逢校园运动会,皆是写作的绝佳素材库。赛前,教师有序组织学生热身,亲身参与各项运动项目,让肌肉的紧张、心跳的加速成为真实体验;赛后,引导学生回味赛场上的奋力冲刺、体力不支的疲劳感,以及冲线瞬间的兴奋与自豪。当学生伏案书写运动会相关文章时,那些曾经身体感知的细节纷纷涌上笔尖,文章情感饱满真挚,巧用各类修辞手法,大胆变换叙事视角,轻松打破写作平淡乏味的困境。
五、实践成效与反思
历经一学期的扎实实践,成效斐然。班级学生课堂参与度如春笋拔节,从原本的 60% 大幅跃升至 85%,作文平均分亦水涨船高,提高 5 分有余,尤其是创意表达板块得分显著增长,一篇篇佳作层出不穷。然而,前行之路并非坦途,具身学习理论的落地实施面临课时紧张的掣肘,场地受限也时常束缚手脚。后续教学中,亟需教师优化活动设计,删繁就简、精准发力,协同校内外各方资源,持续为学生创造力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六、结语
展望未来,初中语文课堂深度融合具身学习理论以培育创造力,前景一片光明。借助身体与语文知识的深度 “对话”,学生仿若灵动的鱼儿在文字海洋肆意畅游,创造潜能如沉睡雄狮被唤醒,持续释放无尽能量,为未来人生铺就坚实底色。广大语文教师当以开拓者姿态,持续深耕探索,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孕育创新创造之才的温暖摇篮。
参考文献:
[1]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 18 (5):705 - 7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4]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7 - 9 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说明:南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指向创造力发展的初中具身学习课堂模型建构研究”(课题编号:ZD2023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