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生活圈理论视角下基于POI数据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分析——以B市为例》

焦峰
  
文理媒体号
2025年8期
常州市武进规划勘测设计院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研究旨在基于生活圈理论的视角,利用POI数据对B市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区域内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情况及供需匹配问题,并提出相应社区生活圈划定策略。

关键词:生活圈理论;POI数据;公共服务设施;需求与供给匹配;GIS空间分析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该考虑居民的活动范围和实际需求,从而提高设施的可达性和服务效率。通过将生活圈理论与POI数据(兴趣点数据)相结合,可以更加精准地分析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与居民需求之间的关系。

1.文献综述

1.1 生活圈理论的应用

生活圈理论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费尔巴哈提出,强调个体的日常生活活动通常发生在一个小范围内,生活圈内的设施应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圈理论逐渐在城市规划、交通优化以及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研究指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不仅需要考虑设施的数量和密度,还需要考虑居民的活动半径和可达性。

1.2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

在空间正义理念的影响下,西方学者对社会弱势群体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越来越感兴趣,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公平研究开始成为近些年国外学术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主要检验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和居民社会经济属性特征的相关性。随着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现象的日益加剧,亟待加强国内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空间公平研究,以检验西方研究结论在中国城市背景下的适用性。[1]

1.3 POI数据的应用

POI数据包含了城市中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如医院、学校、商店、交通站点等)的空间位置和属性信息。在城市研究中,POI数据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企业的运行效率。[2]

2.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2.1 生活圈理论框架

2021年7月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TD/T1062-2021),指南确立了社区生活圈规划工作的总体原则和要求,将生活圈分为城镇社区生活圈(15分钟层级、5~10分钟层级)和乡村社区生活圈(乡级镇层级、村/组层级)。[3]本研究基于这一理论,以现状社区/行政村作为5-10分钟层级;街镇作为15分钟层级评估B市公共服务设施。

2.2 研究方法

基础信息收集与处理

POI数据包含了多个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信息。人口数据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社区数据和现状用地数据基于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

生活圈划定与覆盖率分析

基于《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TD/T1062-2021),分析B市不同区域内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情况。

需求与供给匹配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数据,了解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实际需求,将设施的覆盖率与居民需求进行对比,分析供需匹配的情况,识别服务盲区。

评估与建议

基于服务半径评估、设施种类评估和社区潜力评估,提出B市生活圈划定的策略。

3.B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分析

3.1 B市人口与社区概况

B市包含规划包含5个街镇,共计99个社区/行政村。其中2个街镇内全为社区,其余为社区、行政村混合街镇。社区平均常住人口0.96万人,行政村平均常住人口0.37万人社区平均人口密度0.55万人/平方公里。现状人口分布不均衡、密度较适宜。范围内15-59岁人口73%高于江苏63%,60岁及以上12%低于江苏22%。范围内人口性别比为110.6高于所在省103。

3.3设施覆盖率与需求分析

通过GIS分析,参照《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TD/T1062-2021),对社区内设施按照服务半径做缓冲区分析,与社区内居住地块比较,得到覆盖率(图1),依次为依据对各区域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情况进行评估。

教育设施:B市幼儿园300米范围内总体覆盖率为23%;小学500米范围内总体覆盖率25%;初中1000米范围内总体覆盖率43%。居民教育设施满意度较高,针对学龄前教育阶段对于增加幼托服务的需求最大。

文体设施:B市中小型文体设施在300米范围内,总体覆盖率22%;大型文体设施1000米范围内,总体覆盖率63%。文体设施满意度各街镇差异较大,对于活动场地的需求最大。

医疗养老:B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在300米范围内,总体覆盖率2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计8处,1000米范围内,总体覆盖率20%;养老机构共计19处,1000米范围内,总体覆盖率24%。居民选择综合医院就医较多,多数居民有养老设施需求,以老年活动中心需求为主。

商业设施:通过商业设施POI数据核密度分析,中部片区,商业密集程度较高。沿主干路路商业设施密集度呈南北向带状分布。民意调查显示各个街镇对于大型超市和商业综合体需求度最高。

公共绿地:五分钟绿地总体覆盖率20%;十分钟绿地总体覆盖率24%;十五分钟绿地总体覆盖率40%。现状公共绿地使用频率不高,对于主题公园、中小型公园、健身活动场地的需求较大。

交通出行:公交通达存在短板,300m覆盖率不足,除湖塘镇和高新区北区外,其余覆盖率均在50%以下;公共交通无法深入社区,降低了公交服务水平。部分镇停车场覆盖率高,充电站密度和停车场基本一致。居民对于公共停车场需求较大,且希望通过周边道路增设临时停车位夜间免费开放的方式

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分析总结:社区规模不合理:社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普遍偏大,社区平均用地面积达到了15分钟生活圈级别;配套设施不均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质量、规模、数量各街道不均衡;供需关系有错位:居民需求和公共服务设施存在一定的供需不平衡。如停车设施集中在商业附近,居民更需求居住区附近停车;在医疗上居民遇到病痛首选综合医院;对于文体设施居民更需求活动场地;城中村问题凸显:各街镇都存在新旧片区混杂的情况。存在大量老旧居住待更新,部分片区已拆迁待建设,老街仍存在大量的老旧城中村。

3.4 现状社区评估

按服务半径评估:根据各类设施覆盖半径,将设施覆盖范围叠加,可以得到反映设施覆盖度的分析图(图2)。各个社区的设施资源都为相对集中。从设施服务半径来看,三个街镇存在面积过大的问题。

按设施种类评估:40%社区服务设施较齐全。根据社区内设施种类评分,满分10分,将社区分为三档。第一挡8-10分,五分钟设施较齐全,建议针社区特点增加特色设施。第二挡6-8分,少量五分钟设施缺失,在基础设施完善的情况下增加品质设施。第三挡6分以下,大部分五分钟设施缺失,亟需补足基础设施。

社区潜力评估:潜力用地主要为符合上位要求的现状未利用的土地和低效用地。主要潜力社区集中在长沟河西侧、淹城、隔湖片区,社区内用地有潜力开发或更新。

4.B市社区生活圈划定策略

基于现状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分析和评估提出B市社区生活圈划定策略

分级生活圈体系:构建城区5-10分钟、15分钟两级生活圈体系

多元生活圈服务:服务要素分为基础保障型服务要素、品质提升型服务要素、特色引导型服务要素;以空间布局和环境提升作为服务导向

生活圈布局:因地制宜划定生活圈,按功能分类引导生活圈

结束语

本研究结合生活圈理论和POI数据,对B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B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不均和供需匹配问题,并提出了划定策略。未来的城市规划应更加注重居民需求与设施供给的精准匹配,以提高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设施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志强, 周宏伟.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需求与供给匹配度研究——以B市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19, 30(1): 89-95

[2]刘磊, 陈峰. 基于POI数据的城市空间布局分析方法[J]. 地理信息科学, 2014, 30(2): 23-30

[3]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 TD/T 1062-2021[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