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行动研究的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模式的研究

刘玉新 王秀秀
  
文理媒体号
2025年8期
新乡市红旗区和平路小学 453000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行动研究的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模式,分析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通过对多个案例的深入研究,展示行动研究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校本研修策略,以期为教师培训与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动研究;校本研修;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研修作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而行动研究方法以其独特的实践性和反思性,为校本研修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模式。本研究旨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策略,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基于行动研究的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模式

1 行动研究的基本概念

行动研究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参与和反思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教师自身的实践探索,改善和提升教学效果。这种研究通常围绕特定问题展开,教师通过设计、实施和评估有效的教学策略,形成反馈循环。行动研究的核心在于教师作为研究者,借助理论知识为实践提供指导,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以便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还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集体提升教学质量。

2 校本研修的定义与特点

校本研修是指在学校内部,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情况,自主组织和开展的专业发展活动。这种研修强调实践性和针对性,关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校本研修的主要特点包括:首先,研修内容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紧密相关,确保研修的实际应用价值;其次,教师在研修过程中积极参与、互助合作,有助于形成学习共同体;最后,校本研修强调灵活性与适应性,各学校可根据自身特点与需求,设计符合自身实际的研修计划。这种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并促进其持续发展。

3 基于行动研究的校本研修模式构建

3.1 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教育心理学、组织理论以及成人学习理论等多个领域。教育心理学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教师需要通过实践和反思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组织理论则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增强教师之间的专业互动。此外,成人学习理论指出,成年人学习的动机通常源自实际需求,因此校本研修应以教师的实际教学问题为出发点。综合这些理论,基于行动研究的校本研修模式应旨在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参与感,通过集体反思和合作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

3.2 模式构建的实证研究

在模式构建的实证研究中,通过对多个小学教师的行动研究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收集数据以验证理论框架的有效性。这些实证研究通常包括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应用行动研究的过程、所遇到的挑战、解决策略及其最终效果。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者可以分析教师在实施校本研修时的变化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这一过程不仅能够验证构建模式的科学性,还能为进一步的模式优化提供依据。

二、基于行动研究的校本研修实施案例分析

1 案例选择与研究方法

1.1 案例选择标准

在进行基于行动研究的校本研修案例分析时,案例选择至关重要。首先,案例应具有代表性,能够真实反映不同学校和教师在实施校本研修中的多样性。选择的案例应涵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确保研究结果的广泛适用性。其次,案例中教师的参与程度也应作为重要标准,只有主动参与并深入实践的案例,才能更好地展现行动研究的效果。此外,案例的时间跨度也需考虑,以观察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长期变化与进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最后,选择的案例应具有效果明显的成果,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或教师教学能力。

1.2 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全面评估行动研究在校本研修中的实施效果。定性研究方面,通过深度访谈和观察法收集数据,记录教师在行动研究中的实践过程、思考与反思,了解其面对的挑战与应对策略。观察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课堂,真实记录教师教学变化的即时反馈。定量研究则利用问卷调查工具,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满意度等进行量化,结合统计分析手段对数据进行处理。这种混合研究方法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全面,能够从多个角度验证校本研修的有效性。此外,研究工具的设计需经过预实验,以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提升案例研究的可信度。

2 案例分析

案例选取了一所城市小学的教师团队开展的基于行动研究的校本研修活动。实施过程分为几个阶段:首先,课题组成员积极推进新课标的全面落地,主动探索校本研修的有效实施路径,形成了“一核双层四维 ”的校本研修模式。即围绕以提高教师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教师个人和学校组织两个层面,分别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活动、形成研修评价体系、建设教师队伍体系四个相互关联、相互驱动的关键环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研修体系。然后,建立三维教师队伍发展体系,包括领衔教师团队、种子教师团队与学习型教研组,这三者都是教育领域中的宝贵资源,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并能在课程实践体系中发挥协同作用,将这三者结合,践行“三位一体 ”的课程实践体系,为教育创新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教师团队围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概念理解困难)进行讨论,确认研究主题。接下来,教师们设计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例如使用多媒体资源和互动式教学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后,教师们在课堂上实际应用这些策略,并通过观察和学生反馈收集数据。此外,团队成员定期召开反思会议,交流实践中的收获与挑战。

研修活动的开展,使学校更加精准地把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从而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针对研修活动中发现的教师技能短板或教学设施不足等问题,及时调整培训计划或增加投入,以满足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教师们围绕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进行深入研讨,共同探讨如何优 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将新课程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从而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经过为期一个学年的实施,教师个人和学校组织通过相互驱动的四个环节实现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整体研修水平的提升。教师共同参与的反思环节显著增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教师也对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改进了教学态度和策略。这种协同机制有助于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总结

研究围绕基于行动研究的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模式,深入探讨了其理论基础、实施过程与评估效果。通过多案例分析,显示了行动研究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还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强调了教师参与与反思的重要性,呼吁各级教育管理者加强政策支持,以推动教师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林辉.搭建自由交流平台助力教师多元发展——永平小学“七彩论坛”校本研修模式的实践[J].华人时刊(校长),2021,(05):53-54.

[2]范希望,杨晓青.“一师一品”为教师专业成长插上双翼——西安市大雁塔小学有效校本研修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综合版),2014,(05):16.

[3]叶长杰.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24.

本文系2024年度河南省新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五育并举”背景下校本研修模式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jcjy kt2023409)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