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让英语课堂充满创造力: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积极探索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融合应用,能指导各项活动有效实施,增强英语课堂创造力,循序渐进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入手,重点针对英语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探究,旨在借助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学习质量。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小学英语;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生活就是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他指出:“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生活中才可求到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虽然书也是求知之一种工具,但生活中随处是工具,都是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支持,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特色课堂教学模式,让英语课堂充满创造力,指导学生深度探究英语知识。
一、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设计英语实践教学活动
陶行知强调“教学做合一”,认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他形象地比喻为:“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1]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解读英语教学内容,设计特色实践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创造力,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英语综合学习效果。
例如,在小学英语苏教译林版三年级下册Unit 4 Have fun after class单元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与创造力,应秉持“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设计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首先构建一个与学生课后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比如模拟课后兴趣小组或课外活动的场景,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他们喜欢参与的课后活动,如“I like to play basketball after class.”或“I often draw pictures with my friends after school.”。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充满趣味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课后乐趣”这一主题,制作英语手抄报或电子海报,展示他们或同学们课后参与的各种有趣活动,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与此同时,为了满足英语交际训练的需要,教师可以策划一次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学生、老师、兴趣小组负责人等,用英语模拟课后活动的对话场景,如讨论活动计划、分享活动体验等。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游戏,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将得到逐步提升,同时他们的合作精神、创新思维以及社交能力也将得到培养,进而激活学生的创造力[2]。如此,在苏教译林版小学英语Unit 4 Have fun after class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借助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享受课后乐趣的同时,掌握英语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培养创造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推行“六大解放”理念,全面提升学生创造素养
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他认为,只有解放儿童的身心,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3]。基于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的指导,教师在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解放儿童头脑,让儿童敢于思考,不受固有观念的束缚;解放儿童双手,让儿童有机会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解放儿童嘴巴,让儿童敢于提问和表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解放儿童空间,让儿童接触大自然和社会,丰富生活经验。如此,教师从不同角度设计解放教育模式,可形成创造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创造素养,切实增强学生英语学习效果。
例如,在小学英语苏教译林版三年级下册Unit 7 Animals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打造一个充满创意的课堂,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创造素养发展。从解放学生思维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对动物的喜爱和了解,用英语描述自己熟悉的动物或动物的特点,如“I like pandas because they are cute.”或“Elephants have long noses.”。教师不应束缚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对动物的看法。在此基础上,遵循创造教育的原则,教师可以解放学生的双手,设计和开展制作动物卡片、绘制动物图画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习英语词汇和句型,加深对动物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还应注重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组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如扮演动物园导游、动物解说员等,让学生在互动中用英语交流关于动物的信息和感受,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表达,避免急于求成。如此,教师基于六大解放思想设计的多种教学指导活动,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英语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注重社会即实践理论,增强学生综合创造能力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他主张教育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因此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指导,教师在改革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应该设计社会实践类型的教学活动,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切实锻炼学生英语综合学习能力[4]。
例如,在苏教译林版三年级上册Unit 8 I can do this for you单元教学指导活动中,遵循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指引,我们可以设计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的英语课程内容,并巧妙融入创造教育活动,促成英语教学与创造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教师根据创造教育的理念,可以策划以下特色实践活动:
能力展示创意海报设计:要求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项自己擅长或愿意为他人提供的帮助能力(如绘画、唱歌、修理等),用英语阐述这项能力的特点、能带来的帮助以及为什么选择它,并设计一张创意海报。海报应包含英文标题、形象生动的插图及简洁明了的英文介绍。
助人情景角色扮演:组织学生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帮助他人的典型场景(如帮助老人过马路、为朋友辅导功课),编写简短的英文剧本,并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展现帮助他人的过程、情感交流及正面影响。
跨文化帮助行为探索分享会:要求学生分组,每组研究不同文化中关于帮助他人的习俗、观念或故事,如志愿服务、互助传统等。用英语制作PPT,并在班级内分享,增进对跨文化帮助行为的理解和尊重。
在开展了这些富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后,英语教师从促进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英语进行实践的平台。在角色扮演和分享会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观点,有效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基于组织学生参与创意海报设计和剧本编写,能让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得到激发,培养创造素养。值得强调的是,小学英语教师在组织和实施这些创造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时,应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促进知识的内化与创新。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遵循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导,构建具有创造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全面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思考,切实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创造力,使学生能对英语知识深度学习和系统思考。鉴于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构建特色英语教学体系,引发学生对英语创造、英语交流的思考,全面增强学生英语整体学习体验和感悟。
参考文献
[1]杜利敏.推进深度学习优化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25,(03):32-33+37.
[2]张月英.小学英语情感教学策略探析[J].英语教师,2025,25(01):108-110.
[3]付丽.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以译林版教材为例[J].教育界,2024,(32):89-91.
[4]顾晓珊.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学苑教育,2022,(0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