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差异化教学策略研究

梁艳萍
  
文理媒体号
2025年11期
江门市蓬江区里仁小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在教育上越加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运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教师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得到发展,也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美术技能,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本文对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差异化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差异化教学;策略

前言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运用差异化教学策略,能帮助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差异,也助于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去设定、布置差异化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成长。

1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的形成

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我学习方式,学习风格会受到很多因素像环境、情感、年龄、认知等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等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毕竟每位学生的都是独特的,有着属于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应帮助学生发挥优势,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初期,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情况去建立美术学习档案、作品展示架等,随着学习的加深教师可随时在档案内增添内容,记录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教师也会慢慢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会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出更加全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展手工课时,就可结合学生的学习风格去开展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手工课可以有黏土、剪纸、折纸等不同类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课程类型,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空间感,进而提升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2强调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的获得

2.1设置差异化的问题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以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加要认清和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顺应不同学生不同的发展层次展开差异化教学。采取差异化教学时,教师应把握每个教学环节的难易程度,也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例如在在设计《动物的花衣裳》差异化问题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从基础认知、创意理解和综合运用等不同层次出发。设计的不同层次的问题:

基础层:同学们,你们能说出两种身上有明显花纹的动物吗?它们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提高层:想一想,动物身上的这些花纹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帮助呢?从保护色或者吸引异性的角度说一说。拓展层:如果让你为一种动物重新设计它的 “花衣裳”,你会选择什么动物,又会设计出什么样独特的花纹,来帮助它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呢?

学生通过回答差异化问题,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知认掌握和能力水平方面的位置。如果学生在解决中等难度问时表现较好,但在高难问题上遇到困难,他就会知道自己还有提升的空间,从而明确力的方向。

2.2布置层次化任务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水平去布置层次化的教学任务。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可布置一些具有挑战难度的绘画任务,还可布置一下基础性的绘画任务,也应布置一些不难不简单的绘画任务,让学生自由去选择。待学生完成绘画任务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给与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度。例如,在教到《学画山水画》部分时,教师应多观察学生对山水画知识的吸收、理解情况,对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应有着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只要掌握、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画法即可,有的学生在基础知识之上要能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有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创作一幅独特的山水画。这就是教学目标上的层次化,教师应保证每位学生都是在进步的,是在按照自己独有的成长频率慢慢进步着,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2.3选用多样化的学习素材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新时代的发展特点为课堂教学选用丰富的学习素材,能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学习素材一般可以利用自然材料 、生活中的回收材料、数字资源、传统手工材料以及现代艺术材料等等。自然材料一般是指自然界中的树叶、花瓣等物品,能让学生贴近大自然,更好的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神奇;生活中的回收材料一般是指报纸、塑料瓶、泡沫箱等废弃物品,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废物新利用的创造意识。自然材料和生活中回收材料的运用,能使得学生慢慢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美好,还能学会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思想状态。数字资源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视频,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作家,还能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视野,提升美术鉴赏能力。传统手工材料以及现代艺术材料的运用,能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形式。

3重视学生不同评价视角的选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更新和完善评价系统,并重视学生不同评价视角的选取,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基础性的评价方式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参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阶段性测试和竞赛内容、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不同评价视角能够全面的、客观的评估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多种评价方式中笔者认为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可能是最为重要的,教师应学会用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很单纯,一旦自己完成某一任务,就会积极的告诉教师:我画完啦,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做完了,可以吗?其实,此阶段的学生并不是想要教师告知其对不对,而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但是这样的情况也要因人而异,毕竟学生性格不同。例如,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教师应多以鼓励式语言进行沟通,适当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有些学生而言,鼓励语言过多可能会使得其骄傲自满,教师应适时的打击和刺激一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也助于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和绘画技巧。

结论:

综上所述,对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差异化教学策略进行研究非常有意义,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进而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也能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俞莹.信息技术赋能小学美术课堂优化教学策略[J].小学生(上旬刊),2025,(01):139-141.

[2]叶青.真实性学习:新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融合与实践——以《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5,(02):61-64.

[3]苏港.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差异化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4,(18):110-1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