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关于新时代加强机关青年干部教育引领的探索与思考

盛嘉琪
  
文理媒体号
2025年17期
中共浙江省省级机关党校 杭州 310012

摘要:青年干部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中坚战略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进入新时代以来,对于青年干部的教育引领无论在宏观机制上、还是在具体做法上都有了长足进步,但事实上机关年轻干部在教育引领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与矛盾。本文紧密结合新时代特征下的青年干部特点进行分析,探究青年干部教育引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进一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青年干部教育引导策略,助力搭建高素质人才“全链条”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教育引领;高素质干部队伍;青年干部;工作质效

抓好青年干部教育引领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把青年干部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围绕“如何教育培养引导青年干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机关青年干部是时代的弄潮儿、参与改革的主力军,更需要通过教育引领来提升政治能力、理论素养、斗争本领、作风品格等综合素质。

一、深刻认识加强机关青年干部教育引领的价值意义

加强机关青年干部教育引领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必然所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年轻干部,连续6次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授“开学第一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结合青年干部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新时代伟大实践的宝贵经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亟需什么样的青年干部,要以什么样的方法论做好青年干部的教育引领工作,为干部成长成才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只有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机关青年干部教育引领工作,才能更好实现从决策部署“最初一公里”到具体落实“最后一公里”的整体贯通。

加强机关青年干部教育引领是提升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所需。青年强,则国家强。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可靠的接班人。青年干部高素质专业化的能力素养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需要党组织教育培养,培养成长也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勤奋努力、持续锻炼的过程。只有通过党组织有针对性的教育引领,引导青年干部以学促知、以知促行、以行促效,让青年干部在实践中摸爬滚打,才能增强过硬本领,更好成长为担当实干、善作善成、可堪重任的接班人。

加强机关青年干部教育引领是推进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所需。机关党的建设是机关建设的根本保证,提高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和加强青年干部的教育引领,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党各项事业长盛不衰的重要法宝,更是做好机关党建“青年篇章”的实践所需。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面临更加复杂局面与艰巨任务,青年干部作为新鲜血液与有生力量,他们的成长态势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必须牢牢抓住这一群体,增强做好年轻干部教育引领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推动青年干部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

二、新时代机关青年干部呈现的新特质

为更好了解新时代机关青年干部思想特质以及教育引领工作质效,本研究以省直机关青年干部为研究样本,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和座谈等方式开展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684份。其中,男、女各占58%、42%;35周岁及以上占26%,25周岁-34周岁占67%,24周岁及以下占7%;研究生及以上占42%,本科占47%,大专及以下占11%;处级占9%,科级及以下占91%。问卷数据很有代表性,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当前,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的机关青年干部,属于“独生子女+全球化+互联网”的新一代,其中以下新特质需引起重点关注:一是国家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更高。对政治持积极参与态度,认同法治、科学等理性权威价值。44.69%的希望“强化理论教育,提高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质效”。二是思想思维更为多元活跃。在理论学习方式上更喜欢新媒体(41.53%)、实践锻炼(34.08%)、交流研学(26.44%)等“向外”方式,对于传统坐下来“照本宣科”的模式兴趣不大。三是个体自我意识更为强烈。注重个人偏好和感受,最希望组织在学习进修(51.21%)、休息时间(44.32%)、职务或职称晋升(35.38%)等与个人密切相关的问题上提供关心和帮助。四是“网络依赖”更加明显。长于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新时代,59.4%的认为自己受“新媒体的冲击”较大。40.23%的“八小时外”主要运于“追剧、刷短视频、游戏等休闲娱乐”。

三、机关青年干部教育引领存在问题

近年来,省直单位聚焦青年干部理论素养、政治引领等工作,加强实践锻炼,做好引领服务,在加强青年干部教育引领上动脑筋、下功夫。调查数据显示,各单位高度重视理论武装(满意度90.69%),不仅积极搭建各类平台载体(满意度89.94%),85.66%的单位成立了青年理论读书小组,而且注重创新方式方法(满意度88.07%)。“机关青年干部教育引领”的满意度为91.94%,可见,目前这项工作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理论武装向实践转化的传导效能需进一步强化。绝大多数对政治持积极参与态度,认同理性权威价值,但对传统的理论学习模式“提不起劲”。一是学习内容形式缺乏个性化。总体上形成了重视青年干部理论学习的统一认识,但仍存在方式方法不新(52.08%)、针对性不强(35.42%)、平台载体不宽(34.55%)等问题。有的指出,理论学习仍停留于“满脸严肃”地“说教输出”,跟不上“青年人的节奏步伐”。二是学习氛围吸引力弱。有的认为“政治理论只是写空洞的大道理”,抱怨“学了有什么用”,要么零敲碎打、浅尝辄止,要么为学而学、“装装样子”。76.22%的每周开展理论学习的时间在3小时以内,且出于适应工作的需要(32.81%)或单位、领导、支部安排(24.13%),略显被动。三是学习实效性不强。目前虽创设了不少载体,尝试了很多创新,但层层传递压力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导致青年干部理论武装的实效性不强。另外有的单位对青年干部的党性教育培训还不足,“一锅煮”和“轮不上”的现象同时存在。

(二)培养体系与实战需求的适配实效亟待全面提升。机关青年干部有学历、有潜力,对自己的成长预期较高,但部分单位对青年干部培养缺少科学系统的规划。一是干事生态与职业期待存在环境温差。45.31%希望单位提供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35.81%希望提供职务或职称晋升平等、公正的竞争机会。有的指出,公平不能只是口号,能干的人反而会陷入“老黄牛困境”,大大挫伤其干事创业积极性。二是价值传导遭遇认知代际差。单位对青年干部教育培养重要性认识模糊,缺少对青年干部思想困惑的个性化引导(17.71%的认为“价值引领重视程度不够高”,3.12%的对“青年干部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教育”评价为“比较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导致有的青年干部凡事追求“性价比”,想通过“巧劲”“躺赢”。三是培养与需求存在迟滞现象。单位缺乏对青年干部培养路径规划和方向引导,培养模式“自由、粗放”,且与选拔脱节,导致青年干部成长遇到“高原反应”,36.28%的“经常陷入‘本领恐慌’的困境”。

(三)关爱供给同干部诉求的契合精度仍需持续优化。青年干部更加活泼,需求更加个性多元,更加关注自我,希望“情绪价值”被满足,但部分单位严管厚爱仍存在不精准不到位等问题。一是监督管理有盲区。青年干部处于事业、生活起步期,党性历练、自我约束相对不足,37.11%的认为青年干部违纪违法是因为“监督管理不够”,有的单位存在八小时外提醒监督不够到位的问题,导致有的青年干部过于以小我为中心,缺乏自律。二是纪律教育不到位。有的单位思想引领与业务管理结构性失衡,纪律教育存在覆盖盲区与执行衰减现象,特别是对关键岗位、敏感时段的警示教育机制存在形式化倾向;有的单位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存在选择性忽视与治理惰性,要么不以为意,要么无暇过问,把小病拖成大病,28.74%认为青年干部违纪违法是因为“宣传教育不到位”。三是暖心关爱力度弱。目前青年干部主要压力来源于“工作强度大”(63.54%)、“工作要求过高”(60.94%),44.27%的“八小时外”主要用于经常加班。此外,处于不同年龄段的青年干部身处不同成长节点,需求存在差异。如90后干部面临着婚恋、生活压力等“成长烦恼”,而85后干部则更关注身心健康。在测评青年干部教育引领满意率的12项指标中,“关心关爱”最低,为85.76%;48.88%认为单位开展关心关爱形式单一,主要为传统的“日常谈心谈话”,没有做到青年干部的心坎上。

四、新时代加强机关青年干部教育引领工作的路径方法

(一)围绕青年特点,构建理论武装新载体。一是构建学习教育新机制。探索构建党组(党委)统一领导、有关职能部门指导、机关党委部署落实、党支部推动执行的机关青年教育引领工作机制。建立“认知基线测评-知识图谱构建-内容靶向推送”全链条学习模型,通过青年理论社群实时意见采集、季度学习效能评估,动态调整理论学习内容模块。设立青年干部定期座谈机制,安排青年骨干列席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参照“第一议题”制度,按月发布青年理论学习主题,将青年理论工作纳入单位综合考核。二是营造学习教育新场景。重构学习场景,打造沉浸式、交互型学习教育空间矩阵,提升青年干部学习积极性。运用大数据模型和数字化技术,尝试将二十大精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转化为可交互数字叙事。在微博、小红书等青年干部集聚平台创建交互话题,通过“金句弹幕墙”“AI对话栏”等载体,从机关干部的认知兴奋点实现圈层渗透。三是打造学习教育新品牌。发挥青年主体作用,形成标识化、可持续的价值传播范式。打造“青马说”“青年理论学习社”等具有Z世代话语特征的品牌集群,构建“主品牌+子品牌+活动品牌”的立体架构,借助融媒体产品,实现“7×24小时理论补给服务”。

(二)健全精准培育,搭建实践锻炼新舞台。一是价值引领体系化。建立“理想信念—政治定力—担当精神”三维评估模型,对青年干部实施动态政治画像,通过重温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走长征路、沙盘推演等内容载体,做实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思想转化效能。构建成长坐标体系,设立“基本项+特色项”差异化培养指标,建立个人成长电子档案,实时记录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等成长数据,生成可视化“人才成长云图”。二是职业规划精准化。打造全周期动态适配的发展通道,利用AI技术集成能力测试、发展模拟、路径规划等模块,通过分析大数据下青年干部成长轨迹,建立岗位胜任力雷达图,为人岗精准匹配提供数据支撑。实施“基层历练、专业深耕、复合培养”的培养计划,聚焦青年干部短板弱项,在公文写作、组织协调、决策能力、群众工作、调查研究、领导艺术等方面开展技能提升专项培训,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实战导向的青年干部全链条全周期培养模式。三是实践锻炼场景化。全面摸排机关优秀年轻党员,建立青年党员头雁储备库,组织赛马比拼活动,搭建多维进阶式能力淬炼平台。通过跨层级岗位历练、跨部门挂职交流、跨地域攻坚磨砺,着力促进青年干部递进式培养,建立“压重担—给支撑—验成效”闭环机制,切实将实践锻炼转化为能力跃升的必要条件。

(三)做好精准关怀,激发干事创业新动力。一是树牢实干实绩的氛围导向。在正向激励方面,完善“即时表彰+长效奖励”制度,拓宽青年表彰渠道和形式,深化“五四青年奖章”等评选活动,探索评选“十佳青年案例”“青年学习标兵”,不断扩大先进典型的评选频次和范围,发挥好身边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步建立“实干实绩”积分档案,将重要培训、创新成果、攻坚成效等量化指标纳入积分档案,并作为年度绩效考核、评先评优、培养选拔的重要参考。二是完善动态监督的体制机制。将廉政教育深度嵌入干部成长全链条,针对新入党、新入职、新提拔、关键岗位等青年干部群体,在党校开设青廉课堂,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复盘解析青年干部易发多发的新型违纪违法问题。加强日常监管,抓住关键节点进行重点教育,健全完善谈话提醒制度,对新任职干部开展任前履职风险预警谈话,对重点岗位干部实施季度廉洁履职提醒谈话,对出现苗头性问题的干部进行红脸出汗式纠偏谈话。三是深化暖心关爱的服务网络。组建青年干部文体兴趣小组,精准定制兴趣菜单,夜读茶座、午间燃脂营、非遗手作、剧本推理等破冰项目,架设从兴趣社群到心灵港湾的“关爱立交桥”。创新婚恋交友服务模式,搭建线上线下互动平台,定期组织主题联谊活动。强化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开展压力疏导专题讲座、心理咨询干预及家庭关系调适指导。建立常态化诉求反馈机制,通过专题专栏、定期座谈等渠道及时收集并协调解决青年干部关切问题。建立跨部门关爱联动制度,统筹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资源,联合专业机构提供健康管理、法律援助等延伸服务。将关爱成效纳入党建工作评估体系,定期开展督查,推动暖心工程持续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翁文艳.新时代提高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整体要求,关键要素和重要途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青年干部培养的三次重要论述[J].青年学报, 2021(1):7.

柯俊.从严从实加强教育管理监督打造忠诚可靠堪当重任的年轻干部队伍[J].党建研究,2022,(05):7-9.

萧鸣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亟须精细化培养年轻干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3(12):28-32.

朱新秤.把握新时代青年的特征与需求[J].人民论坛, 2023(9):28-31.

柳陲.构建优秀年轻干部“育选管用”全链条机制[J].机关党建研究,2024,(01):55-56+5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