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三结合 五赋能”教育教学理念下的“商院印象WebUI设计”DNA课程建设》

滕文
  
文理媒体号
2025年17期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在数字化与全球化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WebUI设计教育亟需突破传统模式,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以“三结合 五赋能”教育教学理念为核心,探讨《商院印象WebUI设计》DNA课程的建设路径与实践成效。“三结合”即教学与培训、专业与职业、实习与就业的结合,旨在实现理论与实践、学习与职业的无缝衔接;“五赋能”通过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人文素养、拓展国际视野、强化商业意识、掌握科技手段,构建多维能力培养体系。课程通过主题式模块设计、跨学科知识融合、校企协同实践等创新举措,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力,为WebUI设计教育改革提供了示范性参考。

关键词:三结合 五赋能;WebUI设计;课程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WebUI设计作为互联网产品与用户交互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传统的WebUI设计教育模式在应对快速变化的行业需求时,逐渐显露出诸多不足。为应对这些挑战,我校提出了“三结合 五赋能”教育教学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商院印象WebUI设计》DNA课程的建设中。该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改革,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基础,又拥有良好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WebUI设计人才。本文将从课程建设背景、理念内涵、实施路径、成果与挑战等方面展开分析,为同类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借鉴。

二、“三结合 五赋能”理念的理论内涵

(一)三结合:衔接教育与实践的桥梁

“三结合”理念的核心在于将教学与培训、专业与职业、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从校园走向职场。

1.教学与培训的结合

在传统的WebUI设计课程中,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培训则更注重实践技能的提升。然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足,导致学生在面对真实项目时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通过教学与培训的结合,不仅帮助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还提升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专业与职业的结合

专业教育是WebUI设计课程的核心,但仅仅掌握专业技能并不足以应对职场的复杂需求。因此课程特别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团队项目实践”中,学生需要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担任设计师、开发工程师等角色,培养沟通协作、时间管理能力。通过这种专业与职业的结合,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专业技能,还能在进入职场后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3.实习与就业的结合

实习是学生从校园走向职场的重要过渡环节。传统的实习模式往往存在岗位与专业不匹配、实习内容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难以通过实习积累足够的职业经验。课程通过与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岗位选择。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参与真实的商业项目,还能通过企业的考核机制获得就业推荐机会。这种实习与就业的结合,有效缩短了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期,提高了就业成功率。

(二)五赋能:构建多维能力体系

“五赋能”理念旨在通过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人文素养、拓展国际视野、强化商业意识、掌握科技手段,构建多维能力培养体系,确保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全面的竞争力。

1.扎实的专业基础

WebUI设计涉及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用户体验设计等多个学科领域。课程通过用户需求调研、HTML/CSS开发、用户研究等课程,夯实学生的跨学科基础。通过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设计工具的使用技巧,还能理解设计背后的深层次原理,提升设计的系统性与创新性。

2.良好的人文素养

在WebUI设计中,人文素养往往决定了设计的深度与广度,课程特别注重文化研究与审美教育的结合。在“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界面设计,提升作品的文化辨识度。此外,课程还通过公益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精神

3.宽广的国际视野

在全球化背景下,WebUI设计人才需要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课程通过引进国际案例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国际设计竞赛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全球化设计思维。课程选用了《响应式Web设计》等国际前沿素材,帮助学生了解全球最新的设计趋势与技术应用,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4.敏锐的商业意识

WebUI设计不仅仅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更是商业价值的体现。课程通过商业营销模块,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如何服务于商业目标。在“品牌战略与界面设计”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市场营销基础知识,理解如何通过界面设计提升品牌形象与用户转化率。课程还通过大量商业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商业因素对设计决策的影响,培养他们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商业需求与用户体验的能力。

5.娴熟的科技手段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WebUI设计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与工具。课程引入Vue.js、React.js等前端框架,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人工智能与WebUI设计”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智能客服界面设计、个性化推荐界面设计等案例,掌握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用户体验。

三、课程建设实施路径

(一)主题式模块化课程设计

课程以“商院印象”为核心主题,构建了四大模块:视觉基础认知、基础技能训练、交互与用户体验、综合项目实战。每个模块都围绕“商院印象”这一主题展开,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综合项目实战”模块中,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完成从需求分析到界面设计的全流程开发。

(二)校企协同的资源整合

课程通过与多家互联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构建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实践平台。课程录制了精品教学视频,并建设了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的案例库,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设计风格与技术应用。

(三)创新教学方法

课程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与项目驱动教学法,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完成从需求分析到界面设计的全流程开发。教师在项目过程中扮演引导者与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决技术难题与项目管理问题。

四、课程建设成效

(一)学生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三结合 五赋能”教育理念的系统化实施,学生实现了从专业技能到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课程以“商院印象”主题项目为载体,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深度融合,学生不仅掌握了WebUI设计的核心技术与工具应用,更在跨学科协作、商业思维培养及创新实践能力上取得显著突破。

(二)教学团队能力优化

课程建设推动教师团队实现“产教融合型”转型,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共同体。教师通过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国际学术交流及教学改革研究,持续更新行业认知与教学方法,成功构建了“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团队开发的模块化课程资源与创新教学模式被纳入校级精品课程体系,其教学成果在同类院校中产生示范效应,多所高校借鉴本课程框架开展教学改革。

(三)行业影响力扩大

课程通过深度校企合作构建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形成可复制的WebUI设计人才培养范式。课程团队通过制定行业能力标准、承办设计工作坊等活动,逐步成为区域数字艺术教育改革的引领者,其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在行业内产生广泛影响。

结束语

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新范式,本课程将持续深化“三结合 五赋能”教育理念的实践创新,构建WebUI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未来建设将聚焦技术赋能升级与学科交叉创新双轮驱动,致力于成为新文科背景下数字艺术教育的标杆项目,为产业数字化转型输送兼具审美素养、技术敏感度与商业洞察力的复合型领军人才。

参考文献

[1] 熊惠君,杨丽群.OBE教育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探究[J].学周刊,2024,(34):21-24.

[2] 周小丽,张薇.OBE教育理念下的数字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优化研究[J].艺术家,2024,(10):94-96.

[3] 伍家成.OBE教育理念下WEB安全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路径研究[J].教师,2024,(17):6-8.

项目基金: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中心2024年度步长教育研究专项项目 项目名称:基于“三结合 五赋能”教育教学理念下的《商院印象WebUI设计》DNA课程建设 项目编号:BCJY2024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