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政策下乡村小学课后服务实施困境及提升策略研究

傅志鹏
  
文理媒体号
2025年35期
山东省新泰市天宝镇东峪联办小学 271211

摘要:本研究聚焦"双减"政策背景下乡村小学课后服务实施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结合自身几年来的探索,针对日常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系统梳理乡村小学课后服务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并尝试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为同样处于困境中的乡村学校,提供完善乡村教育服务体系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研究背景

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提出明确要求。乡村小学作为义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服务的全面实施对基础教育保障、提升社会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课后服务的实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本研究旨在探讨双减政策下,乡村小学课后服务的现实困境,并尝试提出优化措施。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其中包括:

1.、查阅资料:查阅全国各地不同地区对于乡村小学课后服务的相关文件,了解学校实施课后服务的现状。学习不同学校针对共性问题的解决方案,探究问题解决方案推广的可行性。

2、 交流访谈:充分利用外出学习研讨的机会,尽量多的与兄弟学校的教师交流探讨,了解他们在课后服务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3、 实地观察:深入挖掘周边资源,对身边和周边的乡村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深入了解当下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学校在解决问题中的探索和问题解决方案。

4、 文献分析:系统梳理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

三、主要困境分析

1、资源供给不足

(1) 师资力量薄弱:乡村学校普遍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乡村学校一般只能满足应试科目的开设,缺乏专业的艺体教师。同时,乡村学校往往地处偏远地带,难以吸引专职提供课后服务的机构或教师。因此,乡村学校的课后服务一般由学校的任课教师承担,课后服务也变成了教师在工作之外额外增加的负担。

(2) 场地设施有限:乡村学校功能教室一般不够健全,学校缺少适宜的活动场地,缺乏相应的活动器材。

(3) 经费保障欠缺:乡村学校课后服务资金,主要依赖学生缴纳的课后服务费,但是目前来看,乡村学校学生数量较少,课后服务经费不足。

2、服务内容单一

(1) 课程设置同质化:当前很多乡村学校课后服务以作业辅导为主,课后服务俨然成为了课堂的延伸,基本没有特色活动。

(2) 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缺少专业机构和教师的指导,教师不具备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同时学校缺乏新形势下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标准,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还是靠成绩。

(3) 城乡差异显著:与城市学校相比,乡村学校各种资源差距明显。学生中留守儿童和家庭困难学生较多,学生的整体素质跟城里学生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3、管理机制不完善

(1) 评价体系缺失:根据了解,大多数学校还是沿用原来的评价标准,学校缺少新形式下对老师和学生的评估方案,且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较为单一。

(2) 责任主体模糊:学校、家庭、社区协同不足。目前学校的课后服务,完全依靠学校自行解决,没有调动周边力量,缺乏对身边有效资源的利用。

(3) 教师动力不足:根据上级文件,教师参加课后服务要有时间和经济补偿,但是乡村学校所提供的补偿有限,教师积极性不高。(4) 重视程度不够:尽管有上级文件的支撑,但是乡村小学的受重视程度往往大打折扣,乡村学校课后服务的地位有待提高。

四、提升策略建议

1、完善保障机制

(1) 优化师资配置:一方面引进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可以组织教师培训,培养教师多方面的才能。

(2) 改善基础设施:适当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合理开发利用校外资源。

(3) 完善激励机制:针对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建立完整的考评机制,实施相应的奖励 政策,提升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2、创新服务模式

(1) 开发本土课程:结合学校所在地实际情况,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将特色乡土文化引入学校,开发成学校的校本课程,纳入到学校的课后服务体系中。

(2) 增加社会实践:充分借助社区力量,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联合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实课后服务的模式。

(3) 推进网络服务: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多元化的课后服务,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健全管理体系

(1) 明确责任分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调育人机制,明确各方在学校课后服务中的职责。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学校课后服务管理体系。(2) 建立质量评估:根据课后服务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指标。(3) 强化安全保障:结合课后服务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开展适宜的应急演练,确保活动安全。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分析双减背景下乡村小学课后服务的实施现状,调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提升策略建议。根据调查,不同区域的乡村小学课后服务存在较大的差异,但面临的问题基本相同。由此可见,乡村小学课后服务所面临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为切实做好乡村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学校需要构建长效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乡村小学课后服务体系。做好乡村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对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朱鑫月,王嘉雯.:“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后服务的价值内蕴、问题表征与对策建议 [J] .教育与考试 2025(01):46-52.

[2]周新霞,鲍冬生.“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实施困境及质效提升策略——基于 4 次跟踪调查 68 万份问卷的大数据分析[J].江苏教育研究 2025(1):61-6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