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发展及智慧票务管理模式探讨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时代已悄然来临,如何更好地满足和契合各类型乘客的出行需求,是城轨交通面临的挑战。智慧化交通发展框架下的票务管理模式也应顺势而行,减少人工参与,实现数字化、系统化、智慧化的票务监管模式,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因此,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发展及智慧票务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智慧票务管理
一、城轨交通票务管理现状特征
(一)管理理念滞后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还未形成以票务营销、运营效益为中心的运营管理机制,经营水平不高,不利于运营成本管控。
(二)管理手段简单
目前,各城市轨道交通的票务管理大多采用以“人”防为主、“机”防为辅的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投入人力较大、智慧化建设不足、事后管理滞后等,存在检查覆盖率低、侧重点不足、问题暴露滞后等问题,未能实现票务全过程管理,管理效果落后。
(三)管理难点突显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非现金化票务运作已成为主流趋势。针对海量交易数据,人工筛选统计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筛选的样本数量少、代表性差、失真度高,不能提取实时数据,难以实现票务精细化管理。
二、智慧票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探讨
基于智慧化发展趋势及城轨交通票务管理发展现状,可以从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建立全国AFC行业统一的建设、运营标准,为跨区域清分及票务管理提供制度基础及支持。目前各地区AFC系统和业务的发展进程不一致,建设标准也不一致,特别是互联网业务,但随着乘客对于城市间的互联互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建立支持跨区域清分及票务业务的AFC体系势在必行。目前,交通运输部也在组织开展对于AFC建设、运营技术条件标准的编制工作,该类标准颁布实施后,将为地区间的“无界限”AFC业务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二是乘客票务业务一体化、无感化,改善乘客票务服务体验,同时,提升数据处理及对账效率。互联网业务逐渐推广后,乘客感受着便捷支付的同时,也对无感出行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可使用的互联网平台过于分散,多个APP多个支付渠道并行,且各地铁运营单位也有其独立的APP,如果想获取多方位的轨道交通信息,乘客需下载多个APP,影响了乘客的无感化出行体验。同时,多个APP共存,对于后台的数据对账,也存在一定的稽核难度,需要多平台共同核查,以确保数据处理及对账的准确性。
互联互通关键解决的是乘客在轨道交通中实现“一票出行”,包括跨区域出行、特殊人群的出行,都需要将目前繁杂的APP功能进行整合,无需乘客下载多个APP即可满足乘客乘车、查询等需求,同时,将后台数据完成各平台共享及实时对账,确保后台数据稽核的及时性。
三是系统架构精简化,优化票务管理流程。传统AFC系统的建设思路和系统架构基本稳定成熟,各线路一般独立建设,采用标准五层系统架构(清分中心ACC、线路中心LCC、车站计算机SC、车站设备层SLE、票卡层)。互联网业务全面推行后,各地也在探讨应用新的AFC系统管理架构,在节约系统建设成本的同时,也可利于AFC系统监管,各城市都积极结合新业务和新趋势的发展要求,在纳入互联网票务服务供应商的同时,尝试整合及优化AFC系统组成,进一步实现票务监管智能AI化、可视化,提升管理效率及水平,同时,降低人力运营成本。
三、智慧票务管理创新优化
(一)智慧票务管理新理念构想
1.扩大票务管理范围。重构新型票务管理内涵,从原先狭义的票务管理模块进行外延,如从内部人员、设备的单一管理外延到包括维保人员、合作方、移动端、互联互通网络化在内更广阔的范围,使智慧票务管理的经度、纬度、颗粒性更加精细,针对性更强、精准度更高、关联度更高,可进一步提升管理效果。
2.实现票务运作全过程、全方面的智慧管理。运用智慧票务管理手段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管理三位一体,将票务异常控制在萌芽状态,实现全业务、全流程、实时的智慧管理。
3.实现票务事件的主动防控。使用大数据技术排查出票务设备、人员及环境等的风险,根据风险可控范围量化分析,形成基于风险的主动安全防控模式。
(二)新型智慧票务管理系统建设
1.智慧票务风险防控模型的搭建
智慧票务风险防控模型搭建的步骤如下。
(1)明确指标:从历史数据中筛选票务风险对应的指标,设置人为、设备的系列运作指标,明确指标计算公式。
(2)划分权重:为客观反映评价结果,根据各指标重要程度,参考对应的票务风险等级、发生概率、后果影响程度、是否人为故意等因素,对指标进行权重划分。
(3)设置评分标准:根据历史数据高低及分布设置指标的理论阀值,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4个等级标准。
(4)评价结果:该系统将实际运作数据自动匹配评分标准而生成单项指标可控度,其可根据指标评分标准打分。
通过式(1)计算得出票务运作总体得分x,以此评判运作结果。x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n——模型的指标数量;
ai——第i项指标的可控度;
bi——第i项指标分配的权重。
2.智慧票务管理系统功能概述
票务运作模块可实现车站现场票务原始数据的录入,如实采集数据,输出原始票务报表及票务台账,以实现各层级票务运作管理;票务管理模块包括票务检查、票务分析、票务风险防控等票务智慧管理手段,可实现票务风险预判功能、自动预警功能及票务质量分析评估;收益管理模块可实现收益核对、票款结算、异常协查、短款追缴及营收报表等的统计,票务收益安全的监控,可准确反映线网营收情况;车票模块可实现车票生产、调配、回收、销毁等的全生产周期管理,以及线网车票实时监控和动态调配管理;票务稽查管理模块主要实现风险点、关键环节的数据稽查、及时监控、动态管理;财务管理模块可实现将票款营收数据自动、定期形成各类财务报表,以及监控营收账目、备用金及发票的管理;企业管理营销模块可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指标及历史数据的查询、统计及分析,营销效率的掌握,以及成本管控的统筹,为营销决策提供支持。
(三)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营销
1.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展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营销,可促进城市交通政策和管理决策更加精细化,通过票价优惠杠杆、灵活运能安排等调配资源配置,以引导城市客流流向、提升客流强度,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经营效益。
2.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营销应用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分析客流量、运距、流向等规律,为票务营销、客流挖潜提供依据;利用大数据、智慧化技术感知乘客需求,精准定位营销目标人群,向目标人群定制城市轨道交通、商业或服务的个性推送;应用到公共交通一体化场景,制定适宜的互联互通票价优惠政策,实现票务数据的联动与共享,创新优化票务营销方式。
结束语
信息化领域的新兴设计理念以及大数据技术给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改革创新带来了发展契机,也给城市的智慧交通提供了广泛的数据来源,以全面支撑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借助大数据背景下智慧票务全过程、全方面管理,打造信息化、智慧化的高效管理模式,提升运营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田沃,王国霖,孙嵘.单轨交通票务系统创新优化研究[J].铁道勘察,2021,47(5):145-150.DOI:10.19630/j.cnki.tdkc.202108090004.
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