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BIM技术的制冷机房深化设计
摘 要:制冷机房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能耗、舒适度和运营成本。本文探讨了基于BIM技术的制冷机房的深化设计基本流程以及具体应用,用来提高设计效率、减少错误和优化系统性能,实现了深化设计流程的优化,可为基于BIM技术的制冷机房深化设计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BIM,制冷机房,深化设计,技术应用
0.引言
制冷机房作为建筑中的重要设施,其设计需要兼顾安全、经济、环保等多个因素。本研究通过对基于BIM技术的机房深化设计的探讨,可以推动其在制冷机房设计中的应用和推广,进一步拓展BIM技术的应用领域。
1.基于BIM技术的制冷机房深化设计的原则
基于BIM技术的制冷机房深化设计的遵循以下原则:1)信息集成原则:BIM深化设计应坚持建筑、结构、机电等各专业数据和信息的集成共享;2)参数化建模原则:建模过程中,将各机电系统元素打造成含参数信息的智能化对象,而非简单形体;3)应用价值原则:制定切合项目的模型构建与管理标准,规范BIM工作流程;4)深化设计原则:降本增效;管道、设备成排成列、操作检修空间充足、主体结构及支吊架设计安全、满足设计及功能性使用要求等。
2.基于BIM技术的制冷机房深化设计的流程
2.1设备选型参数复核:依据设计方案对制冷机组、换热器、水泵等主要设备进行性能核算,确认选型经济合理,满足高效制冷机房的标准。
2.2参数化建族与数字化族库建立:以建立一个工程数据库的指导思想建立数字族库。以单个族作为载体建立对应数据包,数据包不仅包含绘制其外形的几何尺寸还包含其在项目不同阶段所需要的信息。集成这些信息是为了在设计阶段、采购阶段、安装阶段、运维阶段推动项目前进,为各阶段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数字族库是项目工程师以物资为起始端载体汇集工程建设阶段全流程信息的数据库,对于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建造奠定重要基础。
2.3模型搭建
按照最新版施工图搭建机房模型。模型信息包括项目名称、系统名称、设备信息、阀门附件参数、进场验收时间等;
2.4设备布局、检修通道深化设计
1) 满足机房各功能区域要求,同类设备统一区域布置,机房主要设备布置一般包括冷水机组(热泵) 区域、循环水泵区域、水处理区域、换热器区域等。
2)满足机房内各设备所需的检修空间,以及主通道要求。(除机组以外的设备检修空间)机电设备及管线不应影响门、窗和消防通道设施的功能性。
机房主要通道宽度不小于1.5m;机组必须设置足够的维护空间,以便于机组的开机、调试和维护。机组维修空间要求如下:a.机组与墙之间的净距不小于1m, 与配电柜的距离不小于1.5m。b.机组与机组或与其他设备之间的净距不小于1.2m;c.留有不小于蒸发器、冷凝器或低温发生器长度的维修距离;d.机组与其上方管道、烟道或电缆桥架的净距满足机组维修空间要求,无要求时不小1m;水泵、分集水器及其他附属设备安装净距满足设计要求,如未明确,辅助的操作通道净距不应小于0.8m;若配电箱在机房内布置时,需深化设计配电箱的位置。
3)机房内同类型设备宜在同一区域布置,设备接口朝向一致,设备与管道及其附件宜成排成列。
2.5管道综合排布
管道宜成排成列,管件宜采用减少管道阻力的管件,如顺水三通,45°弯头等。
2.6支吊架深化设计
机房内成排管道宜采用落地支架为主,悬吊式吊架为辅的方式;落地支架立柱不宜置于主通道内;支吊架固定点宜设置在柱侧边、梁侧壁上,且固定受力点在梁侧壁1/3-2/3处。利用Magicad、品茗等软件进行支吊架的验算;
2.7基础以及排水沟深化设计
水泵基础水泵基础应大于水泵机组的机座(或减震台座),且基础每边的尺寸的增加值不宜小于150mm,高度高出机房建筑完成面不宜小50mm;其他设备可参考图册以及蓝图。设备周围均需有组织的排水。排水量大的设备周围宜采用排水沟带盖板,排水量水的设备周围宜采用排水槽形式。
3. BIM在制冷机房设计中的应用
3.1方案设计阶段
建立出不同的BIM设计方案模型, 进行多方案对比和评估,选择出最优方案。BIM模型可以快速进行参数化改变,如利用编程软件,自动生成BIM泵组模块模型等,从而快速生成多个不同方案。
3.2系统设计阶段
将设备、管道等进行参数化设置,建立数字化族库。在该阶段,BIM技术使得系统设计从传统的图纸设计,转变为基于数字化模型的设计。
3.3数据管理
建立信息参数化的数字化模型,实现了制冷机房各类数据的以下集中化管理。1)作为数据汇集平台,集成了建筑、结构、机电等各专业的设计数据,打通了数据壁垒。通过将设备参数化,对机房内各类设备的技术数据实现标准化管理。2)BIM模型相关数据可覆盖建设阶段、运维阶段实现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3)实现了对设计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和分析输出,辅助设计决策。4)进行机房的运维模拟,实现对机房运行状态的预判和分析。
4. BIM在制冷机房深化设计中的优势
4.1 提高设计效率
BIM技术能够将建筑模型与各种设计信息进行集成,实现多学科协同设计。BIM技术可以快速生成机房模型,并进行空间布局、设备选型等工作,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通过模型,设计师可以对设备的尺寸、布置等进行模拟和优化,减少设计错误和施工问题。
4.2 优化能效
集成能耗模拟工具,对制冷系统进行实时性能分析。基于模拟结果,选择最佳的制冷策略和设备配置。
4.3 提高施工效率
BIM可以生成施工图和材料清单,减少现场调整和返工。为施工团队提供详细的施工图和指导,确保按设计意图进行施工。
4.4 机房空间布局设计
通过BIM技术,可以对机房的空间布局进行模拟和优化。BIM技术不仅可以在设计阶段发挥作用,还可以为制冷机房的运维管理提供支持。通过BIM模型,运维人员可以对机房的设备、管道、电气系统等进行管理和维护,实现机房的智能化运维管理。
5. 结论
BIM技术为制冷机房的深化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帮助设计师、施工团队和业主实现更高效、经济和可靠的制冷系统。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错误、优化施工过程,并为机房的运维管理提供支持。然而,BIM技术在制冷机房设计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水泵安装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6K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