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研究以牛津高中英语B1 M1 Teen Faints after Skipping Meals 为例

郭田
  
综合教研媒体号
2023年12期
昆山市周市高级中学

一、总论

1.文本分析

本篇文章为“新闻报道”(news report)。文章介绍了一名高中生因盲目节食减肥造成严重后果,同时就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提出了专业建议。

本文共7段,总字数为420词,生词(不包含地名人名等专有词汇)为21个,占比5%;人名如Jennifer Jones(本文主人公)及Laura Williams (Jennifer 好友)和地名如 Stonechester 等占比不足1.2%。综上分析可得,本文难度适中,且话题较为贴近高一学生日常生活,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读懂文章大意。但教学后笔者发现,由于新闻报道的特殊结构(金字塔结构),部分段落存在较多定语从句等复杂句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2.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班级为高一(2)班,学生人数53人。学生英语基础相差较大,部分学生甚至无法理解较为复杂的英语课堂指令,更遑论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部分基础扎实的学生却能够基于课文内容,熟练运用英语产出个人观点。如何在确保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同时保证“尖子生”获取充足的信息摄入和灵感启发以达成丰富的文字或语言输出?这是我在备课阶段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

二、教学过程分析

1. 课堂亮点

(1) 课堂参与度

本次教学课堂参与度较高。学生阅读、讨论及及产出的时间占约70%,即40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个人阅读思考或小组班级讨论的时间约有28分钟。正如前文所说,笔者希望尽可能实现积极的全员课堂参与。但“参与”的前提是“读懂”,因此在课前,笔者就带领全班同学朗诵单词,并对部分“拦路虎”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此外,笔者要求全班学生进行预习工作,通读课文,标出难点并完成课本练习。但若想在读懂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开口或动笔,这就必然涉及到阅读过程中教学问题的设置难度。笔者多次修改教学课件,删除“读后写作”环节,改为“看图写作”:选取某位同学军训期间晚自习端坐睡觉的照片,要求班级同学根据此照片仿照课文第一段落完成简短的新闻导语(The lead) 写作。学生在此环节被照片吸引,普遍较为兴奋,能够主动参与课堂问答并进行导语写作(此前曾详细介绍过新闻导语的几大要素及写作要点)。课后笔者将新闻导语回收,发现有6名同学的新闻导语缺少时间地点人物等重要元素,而其他47名同学的导语均比较完整,某些同学也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给出了合情合理的“课堂入眠”理由,令人惊喜。

(2) 课堂环节设置

本次教学为阅读课,阅读材料在文本分析部分已做过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正是因为本次阅读材料体裁学生相对陌生,因此阅读课仅有“阅读”显然不够,必须设置环节让学生动笔演练,才能对“新闻报道”这类文章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因此笔者设计“导语写作”环节鼓励学生动笔写出人生中的第一篇新闻导语,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一方面促进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一方面借以提升学生短时写作能力。

正如前文所述,本文讨论了身材体重和节食问题,和学生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因此笔者从此角度出发,设置引入环节,询问学生是否曾有过减肥经历,并邀请全班同学一同头脑风暴,列出具体的减肥方案并进行评价。这些环节的问题设置相对比较简单,每位同学都有话说,借此可锻炼学生们的口语表达和短时间信息回溯的能力。

此外,虽此文章所描述的事件较为简单,但此事件的完整过程是由主人公Jennifer Jones 的同学、好友及父母的描述中所拼凑而成的。因此,为帮助学生缕清事件时间线,搞清Jennifer Jones晕倒的具体原因及她极为不健康的减肥方案对身体产生的负面影响,笔者设置“思维导图”环节,要求学生精读课文,并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通过此环节,学生能够抽丝剥茧,找到事件发生始末,其信息搜索和总结整合能力也顺势获得提升。

2. 课堂不足与改进

(1) 环节时间设置不合理

本堂课活动环节较多,部分环节耗时较长,导致最终课程收尾部分略显仓促,部分内容未能完全展现。课后自我分析后发现,“思维导图”环节时间安排极不合理: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花费五分钟时间阅读三段内容并补足思维导图内容,但由于教师已经提前给出思维导图大致结构,且学生在此环节前已至少通读三遍课文,因此学生普遍三分钟就能完成此任务,剩余的两分钟刚好补足最终的收尾部分。

(2) 考点练习不够准确

笔者在课程的后半段设置了一篇语法填空,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后三段并完成文章内容填空。此篇语法填空基于文章基础,为文章最后一个部分的内容概要,所挖空格主要涉及各类词性转变、介词、冠词等语法填空常考知识点。但因为在设置阶段目的不明确,且考点了解不足,因而此语法填空设计问题颇多。首先,语法填空部分挖空不合理。此外,由于本段练习是以语法填空的形式出现,因而学生只需填“空”而非补“句”,这就意味着所谓的“帮助学生复习文章”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三、总结

本次教学时间虽仅有短短的40分钟,但课前准备及课后反思却耗时甚多。而这些课前的思考,对课件的反复修改及模拟上课都让我收获了丰硕了果实。日后在课堂安排上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所设置问题的思维品质性,争取为学生贡献出更优质的课程。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