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分析
摘要: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整体脉络,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将思维导图作为学生阅读的一种工具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全面了解作品,理解文本背后的内涵,拓展文本多维视觉等。本文主要围绕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展开论述,探讨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应从教读转变为学生自主阅读,从自主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整本书阅读是语文阅读中的重要构成,通常以名著阅读为主,篇幅长且文字量较多,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但部分学生的阅读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在整本书阅读中容易出现阅读效率不佳的问题,对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以阅读笔记和思维导图等方式辅助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现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
一、运用思维导图整体性特点,理清文章脉络
在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环节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去了解作品的信息。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作品脉络,实现文本信息的归纳与分析,梳理其中的写作背景、人物形象、故事主线、情节变化等。学生可以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即便自主绘制的导图可能不够完善,但也能作为一种记录,随着整本书阅读的深入,思维导图也会逐渐完善,学生可以通过已绘制的导图内容进行回顾、梳理、对比等,对整本书建立整体性的认知,不再是停留在表面的浅层阅读,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整合能力。如在《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制作思维导图,并在长期的阅读活动中试着从其他途径收集信息,例如通过网络了解作者老舍的相关信息,以及《骆驼祥子》的创作时代背景等,结合书中的知识内容,对其中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以及故事情节的“三起三落”发展,结合对时代背景的了解,反思整本书的社会性意义。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对整本书进行系统化地分析和理解,归纳与作品相关的其他内容,提高整本书阅读质量[1]。
二、借助思维导图的具象化特点,掌握文本语言的内涵
由于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所差异,多数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存在着整体理解和规划能力不足的问题,难以取得理想的阅读成效,也无法掌握文本背后潜藏的情感内涵。而思维导图具有明显的具象化特点,可以帮助学生以形象的方式将文本要素展现出来,让学生可以在更加明确的文本架构下挖掘文本背后的情感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效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实现整本书的系统化阅读,让阅读从浅层递进到深层次阅读。如在《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理解整本书,例如成立整本书学习小组,并设立对应的奖励,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在小组中互相沟通,完善思维导图的内容,理清整本书中的人物关系、情节发展、情感内涵等。之后在班级中讨论小组整本书阅读成果,鼓励小组上台分享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展示思维导图,由教师和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最终选出思维导图内容完善、条理清晰、逻辑明确的作品。在小组合作阅读中,思维导图是小组阅读与交流的载体,交流的过程逐渐完善思维导图,又能通过思维导图巩固和梳理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建立更加深刻且完整的整本书理解,在奇妙的故事内容和情节中感受人物命运和科学知识的幻想。
三、利用思维导图发散性特征,拓展文本多维视觉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锻炼学生的多维阅读视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建立更加全面的阅读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征,实现现有知识点的向外延伸,不仅能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整体性与全面性,还可以让学生建立多维度的思考模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需要了解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征以及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以多个角度的方向进行探索,在更深层次的阅读探索中体会到整本书阅读的乐趣所在,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和谈及欲望。如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中,为了让学生学会以发散性的思维角度进行文本阅读,教师可以在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基础上要求设计分支点,以更加开放的角度探究每一个故事情节背后的引申含义,发散学生的整本书多维视觉。思维导图可以通过简单明了的结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各项阅读要素,体会苏联第一代革命青年勇敢无畏的精神,以及在艰苦环境中努力奋斗的品质,让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多个角度的评价,以人物精神激励自身。也可以在小组合作阅读的基础上,由不同小组成员负责不同情节章节的阅读,最后在小组汇报讨论中保留各自的想法和看法,实现多维度的思考与讨论。例如整本书中的与朱赫来相遇、认识冬妮娅、车站邂逅等主要故事情节分别由不同成员负责进行阅读并制作思维导图,最后从不同情节的角度分析主角保尔·柯察金的人物形象。利用小组成员的思维差异实现多角度的观察和理解,在小组讨论中围绕同一人物和不同情节表达各自的看法,实现多维视觉的集成[2]。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工具,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辅助阅读过程,学会理解作品、赏析作品,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洁玲.基于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1(37):58.
[2]范丹.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2020(02):53.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课题名称《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