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深度学习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为例
摘 要:在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核心素养落实形式化的现象,如何推动核心素养进阶发展是当下教育改革的困境。教育部推出《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以推进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解释、举例、分析、总结、表达、解决不同情景中的问题等,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建构性活动,由此创造出对新知的理解。[1]深度学习理念强调教师、学生和知识的有机结合,为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支撑,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为例浅谈深度学习理念的应用,以求教于专家。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一、专研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内容,凝练教学主题。
在使用了新教材后,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课文内容多与课时有限之间的冲突,教材内容时间跨度大,表述概括性强等特点给教学带来很大挑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到:建议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2]由此可见,历史学科深度学习的实现需要载体,这个载体可以是单元或者是单课的教学主题。在教学主题的牵引下,有助于学生将碎片化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并实现知识迁移与重构。
课标中提到本专题有两个学习要点:第一是认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第二是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而前者是本专题的重点,关键在于理解何为“大一统国家”, 并通过对比帮助学生明白秦“大一统国家”是早期国家的“进阶版”。其进阶的表现不仅在于版图范围更大,还在于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政权组织结构更加紧密,管理力度更为强化,从而为中国王朝提供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国家治理方案。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将本课的主题设为“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从三个角度讲述秦建立、巩固和覆灭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认识到秦帝国兴衰是中华民族国家认同、制度认同和心理认同的过程,感悟到大一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趋势。
二、教师引导学习,搭建学习跳板,设计“深度”问题。
在深度学习理论中,教师在课堂中的定位要转化为引导者,设计能促进思维发展的深度问题,以“深度教学”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根据学生课后反馈,高中部编版教材的内容很多都是初中学过的,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部编版初、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存在一脉相承的特点,教材文本表述和内容有很大的相似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历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也要“一脉相承”。教师在研究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同时,也应该参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有深度大的问题,避免知识讲授的重复。
在初中课标中规定“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3]这意味着学生对秦朝的史实有一定的了解,但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很多知识是停留在了解层面,即处于浅层学习阶段。而高中课标则要求“认识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以及秦朝崩溃的原因”,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性思维,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正反两面性:秦统一既有开创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成就与经验,又有国家治理的历史教训。[4]基于以上分析,笔者通过设计探究问题以搭建学习跳板,帮助学生从浅层学习发展到深度学习。
三、凸显学生主体,开展学习活动,发展“深远”思维。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日益重要,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课堂教学却由过去的“满堂灌”陷入“满堂问”的困境,不考虑实际不断提高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无所适从。深度学习并不是单纯指所学知识难度的加深加大,而是通过调动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意志各方面的主动性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完善知识体系.因此在课堂上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小组合作探究谈谈对福山观点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
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中国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先于欧洲1800年。
“现代国家”是一套民主的、非血缘、依法理、权责清晰的理性化官僚体系。
——佛朗西斯 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而不是坐在课堂上被迫灌输知识的工具,深度学习理论提到在课堂上要开展学习活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让学生体会到与知识互动的感觉。基于本课重难点内容,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引用学者关于“现代国家”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材料进行分解,提出一串“问题链”:福山认为“现代国家”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理解秦汉时期就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秦朝的制度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设计了一个历史解释类型的问题链,第一问引导学生根据材料找出“现代国家”的标准;第二问回扣本课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秦在制度建设的进步;第三问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理解秦帝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奠基作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如何落实需要教师不断思考。
[注释]
[1]刘月霞、郭华.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8,23页
[2]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7-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