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实践研究

卢佩珊
  
综合教研媒体号
2023年40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荔湾实验学校

摘 要: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内容设置上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运用统编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并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开展专题教学,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举办文化活动,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引导自主探究,培养民族文化自信系列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统编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践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内容设置上注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是教育改革的体现,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文化自信的培育。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探究传统文化的窗口。本文旨在探索现行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现行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联系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选取上,注重了内容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从古诗文的经典诵读,到传统节日、民间故事的介绍,再到历史人物的传奇事迹,这些内容相互交织、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古诗文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其韵律、意境和情感表达都是学生需要学习和体会的。而传统节日和民间故事则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习俗、感受传统文化氛围的重要途径。历史人物的传奇事迹,则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激励他们学习先贤的品质和精神。这些内容的相互关联,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与探究

(一)深入挖掘教材,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揭示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在教授古诗文时,教师不仅要关注诗文的音韵和意境,更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从军行》为例,《从军行》一诗向我们展示了古代边塞生活的风貌,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学生通过对《从军行》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边塞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从军行》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豪情,也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开展专题教学,深化传统文化理解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开展专题教学,选取某一传统文化主题进行集中学习和探讨。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为例,本单元的专题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魅力,从而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不同时期的汉字字形,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汉字的形态美和意蕴美,了解汉字起源与演变。通过开展汉字书写比赛,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汉字的构造规律,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在班级中开展汉字故事分享会,鼓励学生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汉字,介绍它们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入了解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和人文精神。

通过《遨游汉字王国》专题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魅力,还能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专题教学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三)举办文化活动,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为了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9课《端午粽》为例,《端午粽》以其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粽子。在教学中,为了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结合劳动学科的学习,我们可以举办一系列与端午粽相关的传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端午粽制作体验活动中,组织学生亲手制作粽子,从选材、浸泡、包裹到蒸煮,全程参与。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粽子的制作技巧,还能了解粽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体验劳动的乐趣。在端午诗词朗诵会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搜集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通过朗诵的形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律和美感,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在粽子创意大比拼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不同口味、不同形状的粽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通过这一系列与《端午粽》相关的传统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通过跨学科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学生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引导自主探究,培养民族文化自信

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网络资源等方式,自主探究传统文化内容。例如,举办《班级朗读者》活动,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观看传统文化纪录片等方式,选取自己喜欢的文段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家庭传统文化庆祝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实践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巧妙设计专题教学,精心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究的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不仅能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提升文化素养,更能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下一代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王欣宇.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文的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23.DOI:10.27684/d.cnki.gxndx.2023.000492.

[2]郭雪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2.DOI:10.27159/d.cnki.ghzsu.2022.00297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