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标视野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理解与实践

——以《度量衡的故事(度主题)》一课为例

叶慧
  
综合教研媒体号
2024年8期
太仓市经贸小学

摘 要:在新课标颁布落实后,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教师解读课标要求提出跨学科教学,紧扣学科的内在关联组织制定教学方案,以《度量衡的故事(度主题)》为例,设计学习任务、驱动问题,组织开展多种趣味活动,鼓励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科知识开展实践探究,在跨学科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致力于探究新课标视野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实践路径,丰富课程内容打破学科壁垒。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实践路径

计量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词汇,古人称之为度量衡,测量长度之器皿曰度,测量大小之器皿曰量,测量轻重器皿曰衡,度量衡这一测量早在古时就已有。在新时期下,小学数学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组织跨学科教学,以新课标为引领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度量衡的故事(度主题)》这一主题布置多种课堂活动,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困境,学生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从数学的角度深入探究,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感知到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内在关联,能够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一、布置课前任务,查阅相关资源

以往的数学课堂以教师生硬的讲述为主,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传输,自主学习能力低下、自主学习意识薄弱,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践行新课标的要求组织课前预习,开展跨学科教学之前聚焦于课程内容布置前置性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借助线上平台查阅相关资源,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为跨学科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以《度量衡的故事(度主题)》一课为例,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度量衡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为学生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使其查阅资料了解度量衡,识别不同文化中的度量衡系统和独特性。在此期间,鼓励学生借助线上平台开展合作探究,线上讨论“为什么需要度量衡?”自主探究度量衡在日常生活和贸易中的应用,分组探究选定特定的历史时期或地区,关联地理知识、历史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借助书籍、互联网、历史博物馆查找关于度量衡的资料,在组内交流过后将整理的信息集中,分享讨论资料查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对于度量衡的认识。在此期间,小学数学教师需结合学生提交的资料开展针对性的评价,并为学生提出新的挑战,即组织语言准确描述度量衡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不同角度分析度量衡的重要性,检验预习成果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1]。学生们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就能发现度量衡的历史。自夏代以来,不仅有了度量衡器具,而且还建立度量衡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制度相对混乱,战国后期开始走向统一,秦、隋统一全国之后,采取了统一度量衡的措施,尤其是秦朝所建立的制度,对我国后期的度量衡都有着非常突出的影响。

二、组织实践探究,体验计量单位

在新时期下,小学数学教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组织开展跨学科教学期间,需考量学生的接受能力开展趣味探究活动,借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参与实践活动,从中感知学科的内在关联,在实践探究的基础上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能够从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以《度量衡的故事(度主题)》一课为例,学生在课前预习中积累有关“度量衡”的知识,数学教师需给予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在学生分享过后聚焦于“体验计量单位及发展”组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计量单位的实际应用,理解计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在此期间,小学数学教师需为学生提供多种实物,如尺子、天平、量杯等不同计量单位的实物,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动手测量和比较,关联科学学科开展迁移应用,激发学生的潜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单位换算的游戏,在游戏中巩固学生对计量单位的理解。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开展案例分析,呈现历史或现代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如古代货币的换算、国际贸易中的计量单位统一,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中感知计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2]。教师可以以古代的货币单位为例,比如中国古代的铜钱、黄金、白银等,展示不同货币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展示古代的货币交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货币的不同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从而理解度量衡单位的转换。还可以介绍国际贸易中使用的统一计量单位,比如国际贸易中使用的标准重量单位“吨”,以及长度单位“米”和“英寸”。通过展示实际国际贸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中为何需要统一计量单位,以便简化交易、减少误解和提高效率。利用现代科技中度量衡的应用案例,在物流行业中的重量计量、在科学实验中的长度测量等。通过介绍实际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对度量衡知识的兴趣,启发他们思考度量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3]。

三、小组合作探究,绘制宣传海报

小学生可塑性较强,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组织教学创新,联合合作学习与跨学科学习,为学生布置拓展任务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消除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畏难情绪。教师联合美术学科驱动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宣传海报,以小组为单位构思海报内容并开展动手实践,能够弥补以往课堂教学的疏漏,激发学生的潜力。

以《度量衡的故事(度主题)》一课为例,在理论知识学习过后,数学教师可以预留出充足的空间供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如绘制以“度量衡的故事”为主题的宣传海报,鼓励小组分工合作,活动讨论宣传海报的内容以及呈现方式,包括度量衡的起源、发展、应用以及文化价值,结合课前整合的有关“度量衡”的资料以及成语故事,使用图片、图表、文字等多种形式创意展示,在完成海报的绘制后准备简短的介绍,小组轮流上台解释海报设计和内容,小组间互相参观、互相评价,选出最具创意和内涵的作品。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海报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比如:“你们选择使用什么样的度量衡单位来展示这个成语故事呢?为什么?”、“在你们的海报中,长度和重量的比例是如何呈现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展示和解释海报内容时关注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展示海报的过程中,需要能够清晰地陈述海报内容,解释图表意义,并且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协调,展示团队协作的成果。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达和呈现方面进行点评和指导,比如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改革势在必行,数学教师结合《度量衡的故事(度主题)》课时内容开展跨学科教学,一举颠覆陈旧教学模式的束缚,选择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组织教学实践,为学生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课前自主探究激发自主学习意识,课中组织趣味活动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中感知计量单位的发展和演变,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联合语文学科、美术学科组织探究活动,围绕宣传海报开展合作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深化学生对“度量衡”的理解和感知。

参考文献

[1] 李洪斌. 课堂任务化视角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路径——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字入诗趣味多”为例[J]. 小学教学参考,2023(14):14-17.

[2] 严亚雄. 跨学科融合,我们这样做——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究[J]. 小学教学设计,2023(11):26-29.

[3] 谢秋菊. “新课标”导向下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研究[J]. 数学教学通讯,2024(10):48-5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